古诗 | 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白居易 |
释义 | 原文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 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诗词问答问:《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的作者是谁?答:白居易 全唐诗 参考注释风光(1) 风景;景物 江南三月好风光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毛 * 《沁园春·雪》 (2) 名胜风景 (3) 光耀,体面(含贬义) 烟火(1) 火和烟 严禁烟火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2) 熟食 不食人间烟火 (3) 烟花 教贲四叫花儿匠来,做几架烟火。——《 * 》 (4) 祭祖时点的香火,借指后嗣 (5) 指烽火 清明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在节日里人们扫墓和向死者供献特别祭品 歌哭既歌又哭。常用以表示强烈的感情。《周礼·春官·女巫》:“凡邦之大烖,歌哭而请。” 郑玄 注:“有歌者,有哭者,冀以悲哀感神灵也。”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八:“ 雍门 人至今善歌哭,效 娥 之遗声也。” 清 谭嗣同 《除夕感怀》诗:“无端歌哭因长夜,婪尾阴阳賸此时。” 陈毅 《湖海诗社开征引》诗:“此中真歌哭,情文两具备。” 悲欢亦作“ 悲讙 ”。亦作“ 悲懽 ”。悲哀与欢乐。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邑野沦蔼,戎夏悲讙。” 唐 刘长卿 《初贬南巴至鄱阳题李嘉祐江亭》诗:“流落还相见,悲懽话所思。” 宋 苏轼 《九日袁公济有诗次其韵》:“平生倾盖悲欢里,早晚抽身簿领间。”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文章》:“人情物态,悲懽穷泰,吐出胸臆,如在目前。” 毛 * 《送瘟神》诗之一:“ 牛郎 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亦指悲喜交集。 唐 窦群 《初入谏司喜家室至》诗:“一旦悲欢见 孟光 ,十年辛苦伴沧浪。” 城市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通常是周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何事(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 齐 谢朓 《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 方干 《经周处士故居》诗:“愁吟与独行,何事不伤情?”《朱子语类》卷八:“阳气发处,金石亦透,精神一到,何事不成?” (2).为何,何故。 晋 左思 《招隐》诗之一:“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新唐书·沉既济传》:“若广聪明以收淹滞,先补其缺,何事官外置官?”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湖上 新亭 好,何事不曾来?”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不解天公意,教人枉猜谜:何事痴呆汉,到处逢佳丽?” 洛水(1).古水名。即今 河南省 洛河 。 汉 扬雄 《羽猎赋》:“鞭 洛水 之 宓妃 ,餉 屈原 与 彭胥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 洛水 出 京兆 上洛县 讙举山 。” 唐 王维 《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赋掩 陈王 作,杯如 洛水 流。” (2).古水名。一名 北洛水 。即今 陕西省 北洛河 。《山海经·西山经》:“ 丹水 出焉,东南流注于 洛水 ,其中多水玉,多人鱼。” (3).古水名。即 雒水 。今 四川省 沱江 诸源之一。 (4).古水名。一名 洛涧 。即今 安徽省 洛河 。 谁家(1).何家,哪一家。《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二·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歛魂魄无贤愚。”《水浒传》第二八回:“ 武松 忍耐不住,按定盒子,问那人道:‘你是谁家伴当?怎地只顾将酒食来请我?’”《儒林外史》第二回:“ 王举人 道:‘去年在谁家作馆?’” (2).谁,何人。 唐 张鷟 《游仙窟》:“ 十娘 咏曰:‘眼心俱忆念,心眼共追寻;谁家解事眼,副着可怜心?’”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二折:“他题的名姓儿别,语话儿差,空着我担个没来由牵掛,这不识羞的汉子你是谁家?” 孙犁 《澹定集·致铁凝信(三)》:“ 鲁迅 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列有对照表(即真人与书中人),也没有听说有谁家向作者提出抗议,或是起诉。” (3).何处。 唐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 洛 城。” 宋 张元干 《石州慢》词:“谁家疏柳低迷,几点流萤明灭。”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一折:“贪和你书生打话,畅好是兜兜搭搭,因此上不知明月落谁家。” (4).怎样。 唐 王建 《寄刘蕡问疾》诗:“年少病多应为酒,谁家将息过今春。” 宋 张炎 《数花风·别义兴诸友》词:“好游人老,秋鬢芦花共色。征衣犹恋去年客。古道依然黄叶,谁家萧瑟!” (5).怎能。 唐 韩愈 《杏园送张彻侍御归使》诗:“归来身已病,相见眼还明。更遣将诗酒,谁家逐后生。” 宋 吴文英 《瑞龙吟·送梅津》词:“ 西湖 到日,重见梅鈿皱。谁家听琵琶未了,朝驄嘶漏。” (6).为什么。 宋 苏轼 《秋兴》诗之一:“野鸟游鱼信往还,此身同寄水云间。谁家晚吹残红叶,一夜归心满旧山。” 宋 苏轼 《谢人见和前篇》之二:“得酒强欢愁底事,闭门高卧定谁家。” 元 张可久 《折桂令·湖上道院》曲:“ 双井 先春採茶, 孤山 带月锄花,童子谁家,贪看 西湖 ,懒诵《南华》。” (7).甚么。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出:“生:适来听得一派乐声,不知谁家调弄?众:《烛影摇红》。” 钱南扬 校注:“谁家调弄,犹云‘甚么曲调’。” 宋 张炎 《台城路·抵吴书寄旧友》词:“雁拂沙黄,天垂海白,野艇谁家分晓?”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8).甚么东西。 唐 杜甫 《少年行》:“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牀。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三本第十二出:“[鬼母云]谁家一个黄口孺子,焉敢駡我?”参见 张相 《诗词曲语词汇释·谁家》。 邙山即 北邙山 。一作 北芒 ,也称 芒山 、 郏山 、 北山 。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东北。 汉 魏 以来,为王侯公卿归葬之处。 三国 魏 应璩 《与程文信书》:“南临 洛水 ,北据 邙山 。” 车马(1).车和马。古代陆上的主要交通工具。《诗·小雅·十月之交》:“择有车马,以居徂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指瑕》:“夫车马小义,而歷代莫悟。” 明 孙柚 《琴心记·王孙作醵》:“早求车马,同行共赴。” (2).谓驰骋游乐。《汉书·郊祀志下》:“愿明主时忘车马之好,斥远方之士虚语,游心帝王之术,太平庶几可兴也。”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耆年闕市井之游,稚齿丰车马之好。” 无已(1) 没有休止;不止 诛求无已 (2) 不得已 舟航(1).船只。《淮南子·主术训》:“大者以为舟航柱梁,小者以为楫楔。” 晋 左思 《吴都赋》:“汎舟航於 彭蠡 ,浑万艘而既同。” 唐 白居易 《登老君阁望洛城》诗:“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閒。” 清 余怀 《板桥杂记·珠市名妓》:“水阁外环列舟航如堵墻。” (2).犹津梁。 南朝 梁 沉约 《答释法云书》:“实不刊之妙旨,万代之舟航。” 唐 杨炯 《卧读书架赋》:“济笔海兮尔为舟航,骋文囿兮尔为羽翼。” (3).拯济。《宋书·武帝纪中》:“相国 宋王 天纵圣德,灵武秀世,一匡頽运,再造区夏,固以兴灭继絶,舟航沦溺矣。” (4).比喻济世的良才。《晋书·刘弘陶侃等传赞》:“ 长沙 勤王,拥斾戎场。任隆三事,功宣一匡。繄赖之重,匪伊舟航。” 唐 杨炯 《<王勃集>序》:“幼有钧衡之略,独负舟航之用。” 不闲不娴熟,不精通。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以 孔璋 之才,不闲於辞赋,而多自谓能与 司马 长卿 同风,譬画虎不成反为狗也。”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发言可咏,下笔成篇,何道不洽,何艺不闲。” 不得闲暇。《楚辞·九歌·湘君》:“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閒。” 王逸 注:“閒,暇也。” 唐 卢纶 《和李使君三郎早秋》诗:“道合偏多赏,官微独不閒。” 冢墓坟墓。《史记·田单列传》:“吾惧 燕 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两都多 汉 唐 王公冢墓。”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大过卦辞》:“大过卦者义不嘉,冢墓枯杨无英华。” 鲁迅 《花边文学·清明时节》:“不过古来的冢墓,却大抵被发掘者居多。” 累人被囚禁的人。 清 万夔辅 《中秋狱中作寄老妻》诗:“此生此月狱中看,分照纍人不算圆。” 扰扰形容纷乱的样子 绿云扰扰,梳晓鬟也。——唐· 杜牧《阿房宫赋》 辽东辽河以东的地区,即辽宁省的东部和南部。明朝在现在辽宁省境内设辽东都指挥使,防守边境 怅望惆怅地看望或想望。 南朝 齐 谢朓 《新亭渚别范零陵》诗:“停驂我悵望,輟棹子夷犹。”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二:“悵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元 萨都剌 《满江红·金陵怀古》词:“六代繁华,春去也,更无消息。空悵望,山川形胜,已非畴昔。”《西游记》第五十回:“却説 唐僧 坐在圈子里,等待多时,不见 行者 回来,欠身悵望道:‘这猴子往那里化斋去了?’” 郭沫若 《北伐途次》二九:“在那高坡上立着怅望的时候,有一群 日本 的新闻记者也走了来,其中有几个是我在 汉口 认识的。”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