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香柳娘 |
朝代 | 明代 |
作者 | 吾邱瑞 |
释义 | 香柳娘原文已安排另居。已安排另居。 前来探取想。踏枝不着空归去我如今回去呵。 且从容劝伊。且从容劝伊。 宛转自踌躇。莫教后来悔。 净:看老奴已回。看老奴已回。 是必见根株。方才怒怀已。 诗词问答问:香柳娘的作者是谁?答:吾邱瑞 注释1. 出处:六十种曲 运甓记 第三十三出 参考注释安排事先规定的程序 前来(1).到这里来;向这个方向来。《隋书·裴矩传》:“天子大出珍物,今在 马邑 ,欲其蕃内多作交关。若前来者,即得好物。” 明 唐顺之 《海贼分道侵突疏》:“十九日辰时大伙 倭 贼约二千餘突衝前来。” (2).以前;上次。《宋史·河渠志三》:“ 安持 ( 吴安持 )称候涨水相度,乃是悠悠之谈。前来涨水并今来涨水,各至 澶州 德清军 界, 安持 首尾九年,岂得不见。” 宋 范仲淹 《奏乞拒契丹所请绝元昊和约》:“ 元昊 岂肯以前来所许,屈伏於朝廷。”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你好不分晓,是前来科段,今番又再使。” 探取(1).试探。《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贼凭恃山川,二祖劳於前世,犹不克平,朕岂敢自多,谓必灭之者。谓将以为不一探取,无由自弊,是以观兵以闚其衅。” 茅盾 《子夜》八:“她以为父亲是要利用 刘玉英 来探取 老赵 的秘密。” (2).预支。《晋书·愍怀太子遹传》:“东宫旧制,月请钱五十万,备於众用,太子恒探取二月,以供嬖宠。”《资治通鉴·晋惠帝元康九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探取,预取也。” (3).摸取。 宋 陈元靓 《岁时广记·人日》:“又立春日作此,名探春蠒。馅中置帋签或削木书官品,人自探取,以卜异时官品高下。”《宋史·李迪传》:“对曰:‘臣向在 陕西 ,以方寸小册书兵粮数备调发,今犹置佩囊中。’帝令自探取,目黄门取纸笔,具疏某处当留兵若干,餘悉赴塞下。” 清 李渔 《蜃中楼·义举》:“良朋意气真豪放,肯把身投巨浪,直待要探取驪珠返故乡。” (4).探问。 元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十出:“因甚家中闹声沸……到堂前探取,免心下多虑。”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四折:“多不到半月十朝,亲家母又来探取。他道女孩儿不曾到家,惊的俺母亲进退无措。” 不着不显扬。《孟子·滕文公下》:“ 杨 、 墨 之道不息, 孔子 之道不著,是邪説诬民,充塞仁义也。” (1).不执着,无挂碍。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上善以虚怀为本,不著为宗。” 宋 梅尧臣 《寄隐静山怀贤长老》诗:“高僧心不著,一似五峯云。” (2).不用,无须。 唐 王建 《三台》词:“日色柘袍相似,不著红鸞扇遮。” 归去回去 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如今在这些日子里;现在,当今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如今咱们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学生 回去返回原处去;回家 千万别回去,否则有危险 从容(1) 悠闲舒缓 听小子从容的表白出来。——《初刻拍案惊奇》 从容应付 (2) 充裕;宽裕 时间从容 (3) 休息 神僧且从容一日。——《西游记》 宛转(1) 圆场;圆成 店主八折了五两银子,没处取讨,索性做个宛转。——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2) 辗转 路宛转石间。——《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宛转而不卧 (3) 婉转 踌躇(1) 犹豫不决 操欲立后嗣,踌躇不定 。——《三国演义》 (2) 思量,考虑 他两个眉来眼去,不由我暗暗踌躇,似这般哑谜儿怎猜做?——元· 关汉卿《鲁斋郎》 (3) 停留;徘徊不前 蹇淹留而踌躇。——宋玉《九辩》 (4) 得意的样子 踌躇满志 (5) 痛心;心情不愉快 望西都,意踌躇。——张养浩《山坡羊》 莫教犹莫非。《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 吴教授 听得外面声音,不是别人,是我浑家和 锦儿 ,怎知道我和 王七三 官人在这里?莫教也是鬼?” 后来属于随后的时间或时期的;继…之后出现的 后来的情况好多了 后来的行动 老奴(1).老仆。 (2).詈词。《三国志·魏志·王凌传》“ 彪 赐死,诸相连者悉夷三族”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老奴,汝死自分耳。”《晋书·后妃传上·惠贾皇后》:“ 充 密遣语妃云:‘ 卫瓘 老奴,几破汝家。’” 清 龚自珍 《跋唐人临晋本<黄庭经>》:“越八年, 道光 丁亥,重展看, 涿州 老奴,竟无以易之。” (3).为轻诋笑骂之词。《世说新语·贤媛》“ 桓宣武 平 蜀 ,以 李势 妹为妾” 刘孝标 注引《妒记》:“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 (4).臣仆自称之词。《新唐书·李辅国传》:“老奴死罪,事郎君不了,请地下事先帝矣。”《新五代史·宦者传·张承业》:“臣, 唐 家一老奴耳!诚愿见大王之成功,然后退身田里。” 是必务必;必须。 元 刘庭信 《一枝花·春日送别》套曲:“你是必早寻一箇着实店房里宿。”《西游记》第八十回:“ 悟空 ,我们才过了那崎嶇小路,怎么又遇这个深黑松林?是必在意。”《初刻拍案惊奇》卷六:“你在他家走动,是必在你身上想一个计策,勾他则个。” 根株(1) (2) 同根茎的一枝或一群树干,尤指与吸根或水发芽有关的枝干 (3) 植物的根和主干部分 方才(1) (2) 时间刚过去不久;适才 您方才干吗去了 雨村道:“方才何故不令发签?”——《红楼梦》 (3) 表示时间或条件关系,跟“才”相同而语气稍重 直到下雨,她方才进屋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