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偈一百二十首·其一百十二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怀深 |
释义 | 偈一百二十首·其一百十二原文日暖旌旗壮凤城,圣君勤俭古风清。 宝刀不染匈奴血,四海从今自太平。 诗词问答问:偈一百二十首·其一百十二的作者是谁?答:释怀深 注释1. 押庚韵 参考注释旌旗旗帜 旌旗裂。——《资治通鉴·唐纪》 上建旌旗。——《资治通鉴》 钟鼓旌旗。——宋· 苏轼《教战守》 遍地旌旗。——《广东军务记》 旌旗蔽日 凤城京都的美称。 唐 沉佺期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歌吹衔恩归路晚,栖乌半下凤城来。” 唐 杜甫 《夜》诗:“步簷倚杖看牛斗,银汉遥应接凤城。” 仇兆鳌 注引 赵次公 曰:“ 秦穆公 女吹簫,凤降其城,因号 丹凤城 。其后言京城曰凤城。” 清 龚自珍 《行香子》词:“在凤城西,垂杨畔,落花间。” 郭沫若 《潮集·十年建国增徽识》:“凤城西翼见巍峨,高唱人民解放歌。” 圣君(1) (2) 对德才高超者的尊称 事圣君者,有听从,无谏争。——《荀子》 (3) 中国史前的虚构的理想的统治者 勤俭勤于劳作而生活俭朴 勤俭持家 古风(1) 古人之风。指质朴淳古的习尚、气度和文风,也指质朴的生活作风 这个山村的人衣冠简朴,古风犹存 (2) 诗体名。即古诗、古体诗 宝刀稀有珍贵的刀 手持宝刀。——《广东军务记》 宝刀锋从砥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匈奴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与 匈奴族有血缘关系或系同一民族,包括中国历史上的戎族与狄族。据中国史籍记载,公元前3世纪匈奴曾占领从里海到长城的广大地域,并统治蒙古的大部分 四海(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从今从现在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 宋 郭应祥 《玉楼春》词:“从今对酒与当歌,空惹离情千万绪。”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从今经懺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杜鹏程 《延安人》:“从今向后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处长,是什么模样?” 太平社会安定 安于太平之乐。——宋· 苏轼《教战守》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