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颂古十六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心月 |
释义 | 颂古十六首原文昭昭心目色尘里,晃晃色尘心目间。直下裂开犹是钝,那堪随步万重山。 诗词问答问:颂古十六首的作者是谁?答:释心月 参考注释昭昭(1) 明亮;光明 昭昭有光,利行兵 (2) 明白;清楚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老子》 昭昭然白黑分类。——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3) 形容有心事 昭昭然为天下忧不足 心目(1) 内心 吾心目中。——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2) 想法和看法 色尘佛教语。“六尘”之一。即眼根(视觉)所触及的尘境。 唐 李绅 《题法华寺》诗:“色尘知有数,劫烬岂无年。”参见“ 六尘 ”。 晃晃(1).明亮貌。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及到天上,先过紫府,金牀玉几,晃晃昱昱,真贵处也。” 宋 周邦彦 《燕归梁》词:“明星晃晃,回津路转,榆影步花驄。” 宋 姜夔 《昔游诗》:“长虹忽照影,大哉五色轮。我舟渡其中,晃晃惊我神。” (2).形容疾闪而过。 沉从文 《新湘行记》:“因为时间晃晃快过十年了。” 摇动。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五章:“她赶快晃晃那个北大女学生的手,小声说。” 尘心指凡俗之心,名利之念。 唐 白居易 《冯阁老处见与严郎中酬和诗因戏赠绝句》:“纵有旧游君莫忆,尘心起即堕人间!” 宋 梅尧臣 《送昙颖上人往庐山》诗:“尘心古难洗,瀑布垂秋虹。”《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寳玉 听到这里,又觉尘心一动,连忙敛神定息,微微的笑道:‘据你説来,我是有造化的。’”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我红尘观念很重,尘心很重。” 直下(1).径直趋赴。《晋书·陶回传》:“ 峻 知 石头 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 小丹阳 南道步来,宜伏兵要之,可一战而擒。” (2).谓径直实行下去。《朱子全书·孟子一》:“ 孟子 见人,即道性善,称 尧 舜 ,此是第一义。若於此看得透,信得及,直下便是圣贤,更无一毫人欲之私,做得病痛。” (3).直接下达。《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租庸使奏,近例皆直下。” 胡三省 注:“时租庸使帖下诸州调发,不关节度观察使,谓之直下。” (4).垂直向下;向下。 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宋 范成大 《燕子坡》诗:“大山如墙缺,小山如塜纍,众山直下看,方知此峯危。”《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 皇甫松 去衣架上取下一条绦来,把妮子缚了两隻手,掉过屋梁去,直下打一抽,吊将妮子起去。” (5).下面,底下。 唐 白居易 《海漫漫》诗:“海漫漫,直下无底旁无边。” 元 无名氏 《天净沙》:“梦儿里分明见他,客窗直下。觉来依旧天涯。”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二折:“来到这个三叉路口,不知那条路往 中山 去,因此就在这枯杨直下,歇息一回。” (6).谓直系下传。 唐 欧阳詹 《许州送张中丞》诗:“ 孙 吴 去后无长策,谁敌 留侯 直下孙。” 唐 欧阳詹 《送郭秀才应举》诗:“ 并州 细侯 直下孙,才应秋赋怀 金门 。” 裂开因或似因撕裂、分裂或破裂而分开 袋子裂开了,白糖漏了出来 犹是(1).由此。犹,通“ 由 ”。 汉 刘向 《列女传·王章妻女》:“ 章 上封事言 凤 不可任用……天子不忍退 凤 , 章 犹是为 凤 所陷。” 三国 魏 嵇康 《与吕长悌绝交书》:“足下篤意,遂成大好。犹是许足下以至交。” (2).还是。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蜀 食井盐,如仙井 大寧 犹是大穴。”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下》:“初 唐 絶句精巧,犹是六朝餘习。” 那堪1.怎堪;怎能禁受。 2.犹言兼之;何况。随步信步。 唐 赵嘏 《和令狐补阙<春日独游西街>》:“映鞭柳色微遮水,随步花枝欲碍山。”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寻梦》:“画廊前,深深驀见啣泥燕,随步名园是偶然。”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怪洋》:“其中三十餘客,相携游步海岸;过一山坡,见石板街道,阔餘二丈,长约数里,随步而行。” 重山重迭的山。 晋 左思 《魏都赋》:“由重山之束阨,因长川之裾势。”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蛮陬夷徼,重山万里。” 宋 张元干 《菩萨蛮》词:“归恨隔重山,楼高莫凭栏。”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