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铅山道中怀故兴化令贾元放故郁林教授贾季承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赵蕃 |
释义 | 原文驶雨更冷风,长松十里中。欲吟吟不尽,将语语谁同。 赋鵩人安在,骖羸我欲穷。 枕流还泊泊,幽梦恐难通。 诗词问答问:《铅山道中怀故兴化令贾元放故郁林教授贾季承》的作者是谁?答:赵蕃 参考注释驶雨急雨。《北齐书·窦泰传》:“电光夺目,驶雨霑洒。” 清 唐孙华 《四月七日携家南广寺饭僧》诗:“驶雨忽倾注,竹风涤烦襟。” 清 徐葆光 《自口外回至密云道中车折轴遇雨》诗:“驶雨截山来,坏云翻墨起。” 冷风冷空气流通形成的风。比喻不合时宜的风凉话 一时冷风四起 长松药草名。服之可黑须发。 宋 苏轼 《谢王泽州寄长松兼简张天觉》诗之一:“莫道长松浪得名,能教覆额两眉青。”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长松》:“长松生古松下,根色如薺苨,长三五寸,味甘微苦,类人参,清香可爱。按 张天觉 《文集》云:僧 普明 居 五臺山 ,患大风,眉髮俱堕,哀苦不堪。忽遇异人,教服长松,示其形状。 明 採服之,旬餘毛髮俱生,颜色如故。” 里中(1).指同里的人。《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秦 詔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 清 袁枚 《新齐谐·卖浆者儿》:“西邻 唐 姓者向信鬼神之事,里中祀 东岳帝 , 唐 主其事。” (2).犹家中。《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孤儿行》:“里中一何譊譊,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兄嫂难与久居。” 吟吟(1).笑貌。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水浒传》第二三回:“ 王婆 吟吟的笑道:‘便是间壁的 武大郎 的娘子。’” 鲁迅 《呐喊·狂人日记》:“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睛看我。” (2).形容声音嘈杂。《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包龙图断 * 精传》:“来到市中观景致,六街三市闹吟吟。” 不尽(1) 不完全 不尽合理 (2) 没有尽头;不完 感恩不尽 语语(1).笑语。《诗·大雅·公刘》:“于时言言,于时语语。”旧说,论难,谈论。 毛 传:“论难曰语。” 郑玄 笺:“语其所当语。” 唐 王维 《为干和尚进<注仁王经>表》:“老僧空空,復何语语。” 清 龚自珍 《怀我生之先箴》:“吾末从而游,吾恍惚与言言,与语语。”参见“ 言言 ”。 (2).鸣叫。 元 范梈 《社前七日作》诗:“沉沉鶯待木,语语燕归梁。” 林学衡 《次韵和程凤笙<春怀>》之一:“彩蝶双双应解意,黄鸝语语似谈禪。” (3).句句。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杜甫》:“观 李 杜 二公,崎嶇板荡之际,语语王霸,褒贬得失。” 明 陆时雍 《诗镜总论》:“ 何逊 诗,语语实际,了无滞色。” 王国维 《人间词话》四十:“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 赋鵩人指 汉 代 贾谊 。泛指仕途失意之人。 唐 胡曾 《咏史诗·长沙》:“故乡犹自嫌卑湿,何况当时赋鵩人。” 南唐 李中 《吉水作尉时酬阎侍御见寄》诗:“谬佐驱鸡任,常思赋鵩人。”参见“ 赋鵩 ”。 枕流(1).靠近水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三》:“ 黄鵠山 东北对 夏口城 , 魏 黄初 二年, 孙权 所筑也。依山傍江,开势明远,凭墉藉阻,高观枕流。” (2).在江边睡觉。指寄迹江湖。 唐 韩偓 《余卧疾深村闻一二郎官因成此篇》诗:“枕流方采北山薇,驛骑交迎市道儿。” 林景行 《湖泛口占示贞壮》:“借与诗人随一舸,枕流看树憺忘归。”参见“ 枕流漱石 ”。 泊泊(1).纷错。 唐 王建 《秋夜曲》之一:“天清漏长霜泊泊,兰緑收荣桂膏涸。” 唐 王建 《宛转词》:“纷纷泊泊夜飞鸦,寂寂寞寞离人家。” (2).象声词。多形容水声。 王鲁彦 《厦门印象记》八:“狂风怒鸣的时候,张着帆,倾侧着小舟,让波浪泊泊地敲击着船边,让浪花飞溅在身上,引出内心的生的力来。” 丁玲 《母亲》四:“那些田坎上的缺口,水从那缺口处哗哗泊泊的流。” 幽梦(1).忧愁之梦。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寻僧解幽梦,乞酒缓愁肠。” (2).隐约的梦境。 宋 张先 《木兰花》词:“欢情去逐远云空,往事过如幽梦断。” 清 申涵光 《匡庐吟问李饶州志清》:“十载 匡庐 幽梦结, 西江 血满 鄱湖 热。”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