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醉中怀眉山旧游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陆游 |
释义 | 醉中怀眉山旧游原文劲酒少和气,哀歌无欢情。故乡不敢思,登高望锦城。 锦城那得去,髣佛蟆颐路。 遥知尊前人,指我题诗处。 我虽流落夜郎天,遇酒能狂似少年。 想见东郊携手日,海棠如雪柳飞绵。 诗词问答问:醉中怀眉山旧游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参考注释和气态度平顺温和 待人和气 哀歌(1).悲伤地歌唱。《庄子·天地》:“独弦哀歌,以卖名声於天下者乎!” 南朝 梁 任昉 《为卞彬谢修卞忠贞墓启》:“狐兔成穴,童牧哀歌。”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诗:“哀歌坐空屋,不怨但自悲。” 鲁迅 《二心集·非革命的急进革命论者》:“书中的主角……比起单是抱膝哀歌,握笔愤叹的文豪们来,实在也切实得远了。” (2).悲伤的歌。 艾青 《维也纳》诗:“再伟大的天才,也谱不出今天 维也纳 的哀歌。” 欢情欢爱的感情;欢乐的心情。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欢情未接,将辞而去。” 唐 李白 《酬崔五郎中》诗:“起舞拂长剑,四坐皆扬眉。因得穷欢情,赠我以新诗。” 宋 陆游 《钗头凤》词:“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故乡家乡,自己出生的地方 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 不敢(1) 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做某事 他不敢拒绝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众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说话就瞪眼 (3) 谦词,不敢当 贵姓?不敢当,姓盛。——周立波《山乡巨变》 高望(1).登高远望。《史记·孔子世家》:“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唐 司空曙 《送郑况往淮南》诗:“登树因高望,停橈放溜閒。” 明 傅汝舟 《屴崱峰酬陈子惟濬》诗:“秋日同高望,秋空指顾间。” (2).高门望族。《北齐书·祖珽传》:“ 珽 推崇高望,官人称职,内外称美。” 清 恽敬 《赠光禄大夫陈公神道碑铭》:“自古高望华阀,品升于朝,门地著于天下。” 锦城见“ 锦官城 ”。 那得1.怎得;怎会;怎能。遥知谓在远处知晓情况。 唐 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宋 王安石 《梅花》诗:“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金 元好问 《汴禅师自断普照石为斫以诗见饷为和》之一:“遥知玉音在,洗耳俟研磨。” 尊前(1).在酒樽之前。指酒筵上。 唐 马戴 《赠友人边游回》诗:“尊前语尽北风起,秋色萧条胡雁来。” 南唐 李煜 《虞美人》词:“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 宋 晏几道 《满庭芳》词:“漫留得尊前,淡月西风。” 明 陈所闻 《初春看晴雪》曲:“喜尊前花萼相辉,听曲里阳春同调。” (2).尊长之前。书信中的敬词。《西游记》第八九回:“我看他帖子上写着‘……右启,祖翁 九灵元圣 老大人尊前’。” 题诗(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 唐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颢》:“后游 武昌 ,登 黄鹤楼 ,感慨赋诗。及 李白 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顷见一士题诗隣壁,甚佳。” (2).指所题写的诗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题诗一幅。” 流落穷困失意,在外漂泊 流落他乡 夜郎中国古族名和古国名。战国至汉时主要分布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及云南东北部、四川南部。经营农业。已进入奴隶制社会。汉武帝时,大臣唐蒙上书武帝修治夜郎道路,用夜郎精兵征服南越,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破南越后置牂牁郡,封夜郎侯为王,授王印 夜郎滇池。——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少年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想见经过推测得出结论 从中可以想见生活的艰难 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东郊(1). 西周 时,特指其东都 王城 以东的郊外。 周 灭 商 后,迁 殷 民于此。《书·君陈》:“ 周公 既没,命 君陈 分正东郊 成周 。” 孔颖达 疏:“ 周公 迁 殷 顽民於 成周 。顽民既迁, 周公 亲自监之。 周公 既没, 成王 命其臣名 君陈 代 周公 监之,分别居处,正此东郊 成周 之邑。” (2).泛指国都或城市以东的郊外。《礼记·月令》:“﹝孟春之月﹞立春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於东郊。” 汉 班固 《西都赋》:“东郊则有通沟大漕。” 南朝 梁 沉约 《宿东园》诗:“ 陈王 鬭鸡道, 安仁 采樵路。东郊岂异昔,聊可闲余步。”《警世通言·崔待诏生死冤家》:“东郊渐觉花供眼,南陌依稀草吐芽。” 携手手拉手 携手并肩 海棠(1) (2) 即海棠树,落叶乔木,卵形叶,开淡红或白花,结红、黄色球形果,酸甜可食 (3) 该植物所结果实 雪柳(1).落叶灌木。叶子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有光泽,花白色,有香气。供观赏。也叫过街柳或稻柳。 (2). 宋 代妇女在立春日和元宵节时插戴的一种绢或纸制成的头花。《宣和遗事》前集:“少刻,京师民有似雪浪,尽头上戴着玉梅、雪柳、闹蛾儿。” 宋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词:“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家家点起,应无陆地金莲;处处安排,那得玉梅雪柳?” (3).旧时丧家在灵前供奉或出殡时用做仪仗之物。用白纸花连缀成串,挂在木棍上而成。《 * 词话》第五九回:“须臾,过了五日,到廿七日早辰,雇了八名青衣白帽小童,大红销金棺,与旛幢、雪盖、玉梅、雪柳围随,前首大红铭旌,题着‘西门冢男之柩’。”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