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过李氏园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李复 |
释义 | 过李氏园原文伊川北首始知春,问路停骖仆候门。垂柳万颦梅一笑,苍松四出石双蹲。 高人旧隐家风远,祥兆开先国邑尊。 昔岁往来曾驻跸,从臣遗刻在云根。 诗词问答问:过李氏园的作者是谁?答:李复 参考注释伊川(1).古地名。指 伊水 所流经的 伊河 流域。《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辛有 适 伊川 ,见被髮而祭於野者。” 杜预 注:“ 伊川 , 周 地。 伊 ,水也。” 杨伯峻 注:“ 伊川 , 伊河 所经之地,当今 河南省 嵩县 及 伊川县 境。”参见“ 伊水 ”。 (2). 宋 程颐 的别号。参见“ 伊川先生 ”。 北首(1).头朝北。古礼,人死入葬,尸体头朝北,故北首为死人之象。《礼记·檀弓下》:“葬於北方,北首,三代之达礼也。”《左传·哀公二十六年》:“ 得 梦 启 北首而寝於 卢门 之外。” 杜预 注:“北首,死象。”《后汉书·蔡邕传论》:“但愿北首旧丘,归骸先垄,又可得乎?” (2).犹北向。《史记·淮阴侯列传》:“方今为将军计,莫如……北首 燕 路,而后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於 燕 , 燕 必不敢不听从。” 张守节 正义:“首,音狩,向也。” 唐 韩愈 《南山诗》:“或靡然东注,或偃然北首。” 宋 岳珂 《吁天辩诬通叙》:“三军北首死敌之志益鋭,中原来苏望霓之心益切。” (3).谓降服。《隋书·炀帝纪》:“若有识存亡之分,悟安危之机,翻然北首,自求多福。” (4).方位词。北头,北面。《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靠东墻南首一架衣裳槅子,北首一桌两杌。” 骖仆骖乘和仆从。《史记·周本纪》“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裴駰 集解引 三国 吴 韦昭 曰:“近臣,驂僕之属。” 垂柳乔木,雌雄异体,树枝细长,柔软下垂,叶子基部宽,前端渐尖。也叫“垂杨柳” 四出(1).向四面延伸;从四处长出。《周礼·春官·典瑞》“四圭有邸”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云:“圭本著於璧,故四圭有邸,圭末四出故也。” 宋 王安石 《揖仙阁》诗:“水花红四出,山竹翠相围。” (2).指到各处去。《后汉书·董卓传》:“ 卓 先遣将 徐荣 、 李蒙 四出虏掠。”《明史·顾清传》:“营差四出,海内骚然。” 王汶石 《大木匠》:“如今 桃叶 自己挑中了一个人,妈妈四出访问,盘根究底。” (3).指四出文钱。古代货币名,因钱背有纹四出,故称。 清 顾炎武 《钱 * 》:“﹝ 汉 ﹞逮于 灵献 ,为四出,为小钱, 汉 钱凡九变。” 高人(1) (2) 高士 高人何点,蹑屩(草鞋)于 钟阿;征士 刘虯,献书于卫兵。—— 南朝梁· 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3) 学术、技能高超的人 旧隐(1).旧时的隐居处。 唐 项斯 《送归江州友人初下第》诗:“新春城外路,旧隐水边村。” (2).昔日的隐士。 唐 吴融 《萧县道中》诗:“草堂旧隐终归去,寄语巖猿莫晓惊。” 家风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门风 习其家风。——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祥兆吉祥的预兆。《鹖冠子·学问》:“天官者表仪祥兆,下之应也。”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天国永兴也,也无数之祥兆。” 开先〈方〉∶起先,最初 开先我怎么说得 国邑(1).国都。《管子·八观》:“入国邑,视宫室,观车马衣服,而侈俭之国可知也。” (2).城邑。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官一》:“绕山林以曲次,袭国邑以水则,辩夜退以明简。” (3). 汉 代诸侯的封地。《汉书·马宫传》:“伏自惟念,入称四辅,出备三公,爵为列侯,诚无颜復望闕廷,无心復居官府,无宜復食国邑。”《后汉书·刘盆子传》:“ 崇 等既未有国邑,而留众稍有离叛,乃遂亡归其营。” 昔岁去年;早年。《左传·宣公十二年》:“昔岁入 陈 ,今兹入 郑 ,民不罢劳,君无怨讟,政有经矣。”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诗:“昔岁文为理,羣公价尽增。” 往来(1) 去和来 往来种作。——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往来视之。——唐· 柳宗元《三戒》 往来翕忽。——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往来而不绝。——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交往;过从 老死不相往来。——《史记·货殖列传》 诚欲往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交往的人 往来无白丁。——唐· 刘禹锡《陋室铭》 驻跸皇帝后妃外出,途中暂停小住 一昨驻跸金墉,备尝游览。——《周书·宣帝纪》 从臣随从之臣下;侍从之臣。《史记·秦始皇本纪》:“从臣思迹,本原事业,祗诵功德。” 唐 宋之问 《松山岭应制》诗:“尘销清蹕路,云溼从臣衣。” 宋 杨亿 《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从宸游因成纪事二十二韵》:“从臣沙苑马,卫士羽林枪。” 明 刘基 《赠杜安道》诗:“当时从臣皆俊良,近侍共推 徐 与 杜 。” 清 沉初 《西清笔记·文献纪》:“先是内廷三品以上皆穿红衣,仿御前从臣之例。” 遗刻指前朝遗下的刻本。 清 厉鹗 《过苏耕馀教授斋赋赠》诗:“石经有遗刻,奎画 宋 上皇。” 云根(1).深山云起之处。 晋 张协 《杂诗》之十:“云根临八极,雨足洒四溟。” 唐 杜甫 《题忠州龙兴寺所居院壁》诗:“ 忠州 三峡内,井邑聚云根。” 仇兆鳌 注:“ 张协 诗‘云根临八极’注:五岳之云触石出者,云之根也。”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一折:“醉归去松阴满身,泠然风韵,铁笛声吹断云根。” (2).山石。 宋 梅尧臣 《次韵答吴长文内翰遗石器》:“山工日斵器,殊匪事樵牧。掘地取云根,剖坚如剖玉。” 傅尃 《瘗鹤铭》诗:“墨痕斑驳蘚花溼,云根割取如人立。” (3).道院僧寺。为云游僧道歇脚之处,故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愒曾臺兮陟云根,坐涧下兮越风穴。” 唐 司空图 《上陌梯寺怀旧僧》诗之一:“云根禪客居,皆説旧吾庐。”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