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游丹山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孙子秀 |
释义 | 游丹山原文四明洞天居第九,巨灵擘石开窗牖。扪萝陟巘不惮劳,同行况遇忘年友。 老苔护石苍虎闲,飞瀑悬岩玉龙吼。 豁基人与境俱胜,醉歌拍缶忘升斗。 固知壶中别有天,未必醉翁真在酒。 徘徊步月澹忘归,世事浮云竟何有。 诗词问答问:游丹山的作者是谁?答:孙子秀 参考注释四明山名。在 浙江省 宁波市 西南。自 天台山 发脉,绵亘于 奉化 、 慈溪 、 馀姚 、 上虞 、 嵊县 等县境。道书以为第九洞天,又名 丹山赤水洞天 。凡二百八十二峰。相传群峰之中,上有方石,四面如窗,中通日月星辰之光,故称 四明山 。《三才图会·四明山图考》:“ 四明山 者, 天台 之委也。高兴华顶,齐跨数邑。自 奉化 雪竇 入,则直谓之 四明 。行山中大约五六十里,山山盘亘,竹树葱菁,众壑之水,乱流争趋。入益深,猿鸟之声俱絶,悄然嘻呬通顥气,觉与世界如絶,不似 天台 之近人也。道书称第九洞天。峯凡二百八十二,中有 芙蓉峯 ,刻 汉 隶‘四明山心’四字。其山四穴如天窻,隔山通日月星辰之光,故曰 四明 。” 洞天道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意思是洞中别有天地,现在借指引人入胜的境地 别有洞天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居第住宅。第,门第 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居第当传子孙。 巨灵(1).神话传说中劈开 华山 的河神。《文选·张衡<西京赋>》:“缀以二 华 , 巨灵 贔屓,高掌远蹠,以流河曲,厥跡犹存。” 薛综 注:“ 巨灵 ,河神也……古语云:此本一山当河,水过之而曲行,河之神以手擘开其上,足蹋离其下,中分为二,以通河流。手足之跡,于今尚在。” 唐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诗:“ 巨灵 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 元 张翥 《题华山图》诗:“ 巨灵 高掌削芙蓉,影落 黄河 一丝水。” 清 吴廷桢 《观潮》诗:“罔象横衝两崖束, 巨灵 直擘中流开。” (2).泛指神灵。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二:“我 戚叩落亚 如今到 巨灵 那里去,而我的诅咒却永远的追随着你们!” 阿英 《夜》:“她觉着在眼前的暗黑的空间里,又仿佛有一个火一般的巨灵。” (3).谓巨大而强有力。《楚辞·天问》“鼇戴山抃” 王 逸 注引《列仙传》:“有巨灵之鼇,背负 蓬莱 之山而抃舞。” 鲁迅 《集外集拾遗·<梅斐尔德木刻士敏土之图>序言》:“作者即在说出怎样地用了巨灵的努力,这才能使被破坏了的工厂动弹,沉默了的机器运转的颠末来。” (4).神话中的矮人。《汉武故事》:“ 东郡 送一短人,长七寸……召 东方朔 问。 朔 至,呼短人曰:‘巨灵,汝何忽叛来,阿母还未?’” 汉 郭宪 《洞冥记》卷四:“唯有一女人,爱悦於帝( 汉武帝 ),名曰 巨灵 。帝傍有青珉唾壶, 巨灵 乍出入其中。”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短人》:“ 长山 之苑城周村间有短人,长可尺许,鬚眉手足皆具,能按拍而歌。问之,云年三十餘矣。岂 巨灵 僬侥之类耶!” 窗牖窗户。 汉 枚乘 《杂诗》之五:“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唐 崔颢 《邯郸宫人怨》诗:“水晶帘箔云母扇,琉璃窗牖玳瑁床。” 清 吴敏树 《听雨楼记》:“余喜而上於楼以观,则凡湖与山之献於栏槛而入於窗牖者,向未知其有於此也。” 叶圣陶 《穷愁》:“以室无窗牖,遂如仍在宵夜,光明之泽弗被,寒贫可嘆哉。” 扪萝攀援葛藤。 南朝 梁 范云 《送沉记室夜别》诗:“捫萝正忆我,折桂方思君。” 唐 宋之问 《灵隐寺》诗:“捫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宋 王安石 《九井》诗:“捫萝挽蔦到山趾,仰见吹泻何峥嶸。” 清 俞正燮 《黟县山水记》:“捫萝挽葛,时有至者。” 惮劳怕苦怕累。《左传·哀公二十年》:“今君在难, 无恤 不敢惮劳。”《晋书·苻坚载记下》:“天生蒸庶,树之君者,所以除烦去乱,安得惮劳?” 清 李渔 《怜香伴·请封》:“大王有命,微臣不敢惮劳。” 郭沫若 《今昔集·题画记》:“忧先天下人,为牺何惮劳?” 同行(1) 同路 携手同行 (2) 联合行动 存谦卑的心,与你的上帝同行 忘年(1).忘记年月。《庄子·齐物论》:“忘年忘义,振於无竟。” 成玄英 疏:“夫年者,生之所禀也,既同於生死,所以忘年也。” 唐 元结 《无为洞口作》诗:“洞旁山僧皆学禪,无求无欲亦忘年。” 清 李世熊 《独松》诗:“上友不羈云,下友忘年石。” (2).不拘年龄、行辈、以德才相敬慕。《初学记》卷十八引 晋 张隐 《文士传》:“ 禰衡 有逸才,少与 孔融 交。时 衡 未满二十,而 融 已五十,敬 衡 才秀,忘年殷勤。”《北史·序传》:“ 宽 当时位望,又与 大师 年事不侔,初见,言未及终,便改容加敬……每於私室接遇,恒尽忘年之欢。” 宋 苏辙 《追和张 * 道赠别绝句一首》引:“是时, 张公 安道 守 成都 ,一见以国士相许,自尔遂结忘年之契。” 郭沫若 《屈原》第一幕:“我愿意永远和你做一个忘年的朋友。” 飞瀑即瀑布。因其势飞流而下,故称。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典雅》:“眼琴緑阴,上有飞瀑。” 清 林则徐 《即目》诗:“飞瀑正拖千嶂雨,斜阳先放一峰晴。” 刘大白 《丁宁(二)》诗:“这是你心里的飞瀑,琤琤瑽瑽的不滴的泉声。” 悬岩悬崖。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又别梦见悬巖峙壁,鬱然若似青嶂。”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故其处悬巖,犹有五色焉。” 艾青 《光山》诗:“而最魅人的花朵,却开在悬岩的边沿。” 玉龙(1).龙形的玉雕。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 梁 大同 八年,戍主 杨光欣 获玉龙一枚,长一尺二寸,高五寸,雕鏤精妙,不似人作。” 元 乔吉 《水仙子·廉香林南园即事》曲:“玉龙笔架,铜雀砚瓦,金凤笺花。” (2).传说中的神龙。 宋 刘克庄 《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词:“醉跨玉龙游八极,歷歷天青海碧。” 金 高庭玉 《天津桥同李之纯待月》诗:“跳上玉龙背,抱得银蟾光。”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四:“ 永安寺 壁上有 梅田女史 题诗云:‘ 灵妃 齐驾玉龙回,留得清阴满緑苔。’” (3).指龙形的漏壶。 宋 张孝祥 《菩萨蛮》词:“玉龙细点三更月。庭花影下餘残雪。” 元 萨都剌 《章贡道中》诗:“忆得当年曾夜值,玉龙银箭漏声长。” (4).喻剑。 唐 李贺 《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臺上意,提擕玉龙为君死。” 王琦 汇解:“玉龙,剑也。” 唐 吕岩 《化江南简寂观磨剑赠侯道士》诗:“欲整锋鋩敢惮劳,凌晨开匣玉龙嘷。” (5).喻笛。 宋 林逋 《霜天晓月·题梅》词:“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 元 张翥 《孤鸾·题钱舜举仙女梅下吹笛图》词:“閒拈玉龙自品,爱冰姿与花争洁。一闋霓裳乍了,又落梅初迭。” (6).喻雪。 唐 吕岩 《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峴山 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宋 张元 《雪》诗:“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飞。”《水浒传》第十一回:“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清 秋瑾 《齐天乐·雪》词:“朔风萧瑟侵帘户,谁唤玉龙起舞。” 毛 * 《念奴娇·昆仑》词:“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7).喻泉水、瀑布。 宋 梅尧臣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天门泉》诗:“静若僊鑑开,寒疑玉龙蛰。” 清 黄鷟来 《赋得匡庐篇寿韩霍岳观察》诗:“冰车转轴玉龙走,蒲牢出海鏗华鐘。” (8).喻桥。 元 盍西村 《小桃红·市桥月色》曲:“玉龙高卧一天秋。宝镜青光透。星斗阑干雨晴后。” 歌拍犹歌板。 唐 方干 《海石榴》诗:“舞蝶似随歌拍转,游人只怕酒杯乾。” 升斗(1).容量单位。十合为升,十升为斗。《汉书·律历志上》:“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三国志·魏志·常林传》:“ 林 乃避地 上党 ,耕种山阿。当时旱蝗, 林 独丰收,尽呼比邻,升斗分之。” (2).比喻微薄的薪俸。《汉书·梅福传》:“秩以升斗之禄,赐以一束之帛。” 金 元好问 《自邓州幕府暂归秋林》诗:“升斗微官不疗饥,中林春雨蕨芽肥。” 郁达夫 《和冯白桦重至五羊城原韵》:“升斗微名成底事,词人身世太凄凉。” (3).借指少量的米粮、口粮。 唐 韩愈 《论盐法事宜状》:“或从赊贷升斗,约以时熟填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生归,瓮无升斗,孤影对四壁。” 李广田 《哀念朱自清先生》:“职业上的薪俸不足以维持一家的生活,为了升斗所需,于是也就不得不快写,不得不多写了。” (4).借指酒。 唐 杜甫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诗:“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宋 杨万里 《中秋月长句》诗:“先生旧不论升斗,近来畏病不饮酒。” 未必不一定;不见得 未必有其实也。——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清· 刘开《问说》 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 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他未必去北京 醉翁(1).嗜酒的老人。 唐 郑谷 《倦客》诗:“閒烹芦笋炊菰米,会向源乡作醉翁。” 前蜀 韦庄 《对雨独酌》诗:“荷鍤醉翁真达者,卧云浦客竟悠哉。” 宋 刘光祖 《长相思·别意》词:“画桥西,画桥东,有泪分明清涨同。如何留醉翁?” (2). 欧阳修 的别号。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太守与客来饮於此,饮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 醉翁 也。” 清 赵翼 《清明前二日寿菊士招同棕亭再可立堂诸公泛舟至平山堂即事》诗:“到山欲问 醉翁 蹟,数间古寺支斜阳。” 徘徊(1)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他在街上徘徊 (2) 比喻犹豫不决 三纳之而未克,徘徊容与,追者益近。——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3) 危险常顾 经常在崩溃的边缘徘徊 步月(1).谓月下散步。《南史·王藻传》:“至於夜步月而弄琴,昼拱袂而披卷,一生之内,与此长乖。” 唐 杜甫 《恨别》诗:“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会狱》:“三人步月,身轻若飞仙。” (2).词牌名。调有平韵、仄韵两体。平韵见 宋 史达祖 的《梅溪词》,仄韵见 宋 施岳 的《梅川词》。 忘归(1).忘返。《楚辞·九歌·山鬼》:“东风飘兮神灵雨,留灵脩兮憺忘归。” 晋 左思 《吴都赋》:“ 舜 禹 游焉,没齿而忘归。”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2).良箭名。以一去不复返,故称。《公孙龙子·迹府》:“ 龙 闻 楚王 张繁弱之弓,载忘归之矢,以射蛟兕於 云梦 之圃。”《文选·嵇康<赠秀才入军>诗之一》:“左揽繁若,右接忘归。” 李周翰 注:“忘归,矢名。” 世事(1) 世上的事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愤》 (2) 人情世故 善于世事 浮云(1) (2) 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元· 关汉卿《窦娥冤》 (3) 比喻飘忽不定,未有定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何有(1).有什么。《诗·邶风·谷风》:“何有何亡,黽勉求之。” 郑玄 笺:“君子何所有乎?何所亡乎?” 晋 潘尼 《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 崐山 何有?有瑶有珉。” (2).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难。《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何晏 集解:“何有者,言不难。”《孟子·梁惠王下》:“王如好货,与百姓同之,於王何有?” 汉 袁康 《越绝书·计倪内经》:“王审用臣之议,大则可以王,小则可以霸,於何有哉?”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一:“意气倾人命,离隔復何有?” (3).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怜惜、不爱重等。《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除君之恶,唯力是视, 蒲 人、 狄 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 蒲 狄 乎!” 杨伯峻 注:“何有,古人习语,意义随所施而异,此谓心目中无之也。”《吕氏春秋·知接》:“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又将何有於君?” 清 侯方域 《重修颜鲁公碑亭记》:“其视卿相王侯与其国封邸第,曾不若脱屣,而何有于亭?” (4).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关。《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祁氏 私有讨,国何有焉?” 杜预 注:“言讨家臣,无与国事。”《左传·哀公二十七年》:“若利本之颠, 瑶 何有焉?”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苟其人之恶,则於铭乎何有?” (5).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顾虑、不在乎。《左传·昭公元年》:“ 吉 若获戾,子将行之,何有於诸 游 ?” 杨伯峻 注:“言不必顾虑 游氏 诸人。” 明 李贽 《与周友山》:“士为知己者死,死且甘焉,又何有于废弃歟?” 鲁迅 《热风·反对“含泪”的批评家》:“然而一切青年的心,却未必都如此不净;倘竟如此不净,则即使‘授受不亲’后来也就会‘瞟’,以至于瞟以上的等等事,那时便是一部《礼记》,也即等于《 * 》了,又何有于《蕙的风》?” (6).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得。《左传·僖公十五年》:“获 晋侯 ,以厚归也;既而丧归,焉用之?大夫其何有焉?” 杜预 注:“何有犹何得。” (7).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无所不有。《文选·木华<海赋>》:“弘往纳来,以宗以都。品物类生,何有何无?” 李善 注:“言诸品物以类相生,何所不有?何者而无?言其多也。” (8).哪里有,岂有。 汉 张衡 《西京赋》:“泽虞是滥,何有春秋?”《后汉书·贾琮传》:“刺史当远视广听,纠察美恶,何有反垂帷裳以自掩塞乎?”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凡君子行己立身,自有法度……何有去圣人之道,捨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明 吴承恩 《赠邑侯念吾高公擢南曹序》:“自仍岁之水也,洪涛冒夫城郭,而何有於田,何有於食,何有於租与赋哉!”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