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自寿诗十二首·其十
朝代 清代
作者 杜关 朝代:清代
释义

自寿诗十二首·其十原文

似夷似惠似潜夫,不富不贫不腐儒。

径醉二参交履舄,狂呼百万掷樗蒲。

诗宗正轨唐音有,琴谱中声蜀派无。

意造我书兼众体,古文籀篆隶分俱。

诗词问答

问:自寿诗十二首·其十的作者是谁?答:杜关
问:自寿诗十二首·其十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自寿诗十二首·其十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杜关的名句有哪些?答:杜关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虞韵

参考注释

潜夫

隐者。 清 方文 《从子子唯园中作》诗:“勿使衡门延俗客,每将疑义问潜夫。” 清 金农 《题卖饼家壁》诗:“葱肆浆房半故儒,康衢卖饼亦潜夫。”

不腐

(1).不臭败;不腐烂。《吕氏春秋·尽数》:“流水不腐,户枢不螻。”《宋史·唐文若传》:“请岁糴常平义仓之储什三与民平市,农末俱利,而粟不腐。”

(2).不朽。 唐 韩愈 《答殷侍御书》:“直使序所注,挂名经端,自託不腐,其又奚辞?”《新唐书·文艺传序》:“若君子则不然,自能以功业行实光明于时,亦不一于立言而垂不腐。”

二参

约数。谓二分或三分。参,三。《史记·滑稽列传》:“若乃州閭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 髡 窃乐此,饮可八斗而醉二参。” 司马贞 索隐:“二参,言十有二参醉也。”后因用以谓二三分醉,微醉。 清 赵翼 《偕补山崧霞游雪崖洞甲秀楼诸胜》诗:“ 卢仝 七碗餘, 淳于 二参后。”

狂呼

亦作“ 狂謼 ”。1.大声呼喊。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幽怪二·鬼魅现形》:“夜半魅至,二媪狂呼奔窜。”

(2).喻指作乱, * 。 宋 司马光 《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於是中外言者鼎沸,以为必生大变,上亦疑焉。公曰:‘万一有一夫狂謼,二臣请以百口偿之。’”

(3).纵情欢呼。 清 方文 《题李三石画册》诗:“孟夏风日佳,君当携一壶,来就此石傍,痛饮復狂呼。” 清 孙枝蔚 《嘲邻舍》诗:“大笑狂呼彻夜闻,高谈雄辨定何云。”

(4).指猛烈的呼啸声。 刘白羽 《石油英雄之歌》:“这时,井喷的狂呼巨啸,震得地动天摇。”

百万

(1)

(2) 一百个万;一千个千,实数

(3) 虚指,言数量极多

伏尸百万。——《战国策·魏策》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三国志·诸葛亮传》

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樗蒲

亦作“ 樗蒱 ”。古代一种博戏,后世亦以指 * 。 汉 马融 《樗蒲赋》:“昔 玄通先生 游于京都,道德既备,好此樗蒲。”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或有围棊樗蒱而废政务者矣,或有田猎游饮而忘庶事者矣。” 唐 岑参 《送费子归武昌》诗:“知君开馆常爱客,樗蒱百金每一掷。” 元 汤式 《一枝花·赠钱塘镊者》曲:“从今后毕罢了半窗夜月樗蒲戏,洗渲了两袖春风蹴踘泥。” 李光 《友人刘竞生续学保定诗以送之》:“縞紵惯交屠狗客,樗蒲忍逐牧猪奴。”

诗宗

(1).专攻《诗经》而为人们所宗仰的名家。 清 汪懋麟 《<渔洋续集>序》:“国子祭酒 济南 王先生 ,产圣人之乡,传 申 辕 之学,为 齐 鲁 诗宗,卓矣!”

(2).众所敬仰的诗人,诗坛泰斗。 唐 姚合 《寄陕州王司马》诗:“自当臺直无因醉,一别诗宗更懒吟。” 宋 杨万里 《晓望》诗:“不须兼 鲍 谢 ,始得擅诗宗。” 清 钱谦益 《仙坛倡和诗》之三:“已悔六时违浄业,谁传四始立诗宗。”

正轨

正常的发展途径

步步走在人生的正轨上

唐音

(1).指汉语。 五代 齐己 《赠念<法华经>僧》诗:“更堪诵入陀罗尼,唐音梵音相杂时。”

(2).指 唐 诗及其风格。 宋 朱胜非 《秀水闲居录》:“此 陈与义 《秋夜诗》也,置之 唐 音,不復可辨。”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一:“学穷 宋 理谈偏妙,诗合 唐 音自不知。”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余与同人倡南社,思振 唐 音,以斥傖 楚 。”

中声

(1).中和之声。《左传·昭公元年》:“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 杜预 注:“此谓先王之乐得中声,声成,五降而息也。” 杨伯峻 注:“宫商角徵羽五声,有迟有速,有本有末,调和而得中和之声,然后降于无声。”《国语·周语下》:“古之神瞽,考中声而量之以制。” 韦昭 注:“考,合也,谓合中和之声。” 明 唐顺之 《送陆训导序》:“昔 孔子 患 郑 、 卫 之声乱于雅颂,乖剌无所从正……自是删《诗》,定其中声,得三百篇。”

(2).指五音中的商声。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宫生徵,徵生商,商生羽,羽生角,故商为中声。”

意造

凭想象力创作。 宋 苏轼 《石苍舒醉墨堂》诗:“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古文

(1)

(2) 上古的文字。泛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和战国时通行于六国的文字

宣王太史 籀箸(今“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或异。—— 汉· 许慎《说文解字·序》

(3) 指秦以前的文献典籍

(4) 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我们先前的学古文也用同样的方法,教师并不讲解,只要你死读,自己去记住,分析,比较去。——鲁迅《人生识字糊涂始》

(5) 汉朝通行隶书,因此把秦以前的字体叫古文,特指许慎《说文解字》里的古文

篆隶

篆书和隶书。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篆隶相鎔,苍雅品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魏 正始 中,又立古篆隶三字石经。”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 米芾 得能书之名,似无负於海内。 芾 於真楷篆隶不甚工,惟於行草,诚入能品。”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6 5: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