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鱼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梅尧臣 |
释义 | 鱼原文洛水美赬鲤,入河西去时。三春登玉浪,一日到天池。 垂钓岂容羡,小鳞应莫随。 腹中无匕首,已不助吴儿。 诗词问答问:鱼的作者是谁?答:梅尧臣 参考注释洛水(1).古水名。即今 河南省 洛河 。 汉 扬雄 《羽猎赋》:“鞭 洛水 之 宓妃 ,餉 屈原 与 彭胥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 洛水 出 京兆 上洛县 讙举山 。” 唐 王维 《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赋掩 陈王 作,杯如 洛水 流。” (2).古水名。一名 北洛水 。即今 陕西省 北洛河 。《山海经·西山经》:“ 丹水 出焉,东南流注于 洛水 ,其中多水玉,多人鱼。” (3).古水名。即 雒水 。今 四川省 沱江 诸源之一。 (4).古水名。一名 洛涧 。即今 安徽省 洛河 。 河西泛指黄河以西之地,春秋战国时,把黄河南段之西今山西、陕西两省交界处。汉、唐时多指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的地区。唐玄宗时置河西节度使管辖甘肃及河西走廊 去时结束 三月来时如猛狮,去时如羊羔 三春(1).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 汉 班固 《终南山赋》:“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气肃清,周览八隅。” 唐 李白 《别毡帐火炉》诗:“离恨属三春,佳期在十月。” 元 宋方壶 《斗鹌鹑·踏青》套曲:“娇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带青山。” 刘大白 《春尽了》诗:“算三春尽了,总应该留得春痕多少。” (2).指春季的第三个月,暮春。 唐 岑参 《临洮龙兴寺玄上人院同咏青木香丛》诗:“六月花新吐,三春叶已长。” 清 姚鼐 《乙未春出都留别同馆诸君》诗:“三春红药熏衣上,两度槐黄落砚前。” (3).三个春天,即三年。 晋 陆机 《答贾谧》诗:“游跨三春,情固三秋。” 唐 崔璞 《蒙恩除替将还京洛》诗:“两载求人瘼,三春受代归。”原注:“到任十二箇月,除替未及三年。” 玉浪白浪。 南朝 梁 简文帝 《苦热行》:“洄池愧玉浪,兰殿非含霜。” 前蜀 贯休 《钓罾潭》诗:“自怜亦在仙舟上,玉浪翻翻溅草衣。” 宋 欧阳修 《定风波》词:“好是金船浮玉浪,相向,十分深送一声歌。” 明 谢谠 《四喜记·帝阙辞荣》:“渺渺银帆,滔滔玉浪,暮秋天满眼凄凉。” 一日(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眦睚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一日于驴上。——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一天,一昼夜 一日之内。——唐·杜牧《阿房宫赋》 常如一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奉一日欢。——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天池(1).海。《庄子·逍遥游》:“ 南冥 者,天池也。” 成玄英 疏:“大海洪川原夫造化,非人所作,故曰天池也。” 南朝 宋 王韶之 《殿前登歌》:“沔彼流水,朝宗天池。” 唐 韩愈 《应科目时与人书》:“天池之滨,大江之濆,曰有怪物焉。” (2).天上 仙界 之池。 唐 韩愈 《漫作》诗之一:“ 玄圃 珠为树,天池玉作砂。” 明 李东阳 《与李中舍应正同饮时旸邸》诗:“又如骤天马,雾鬣天池通。” 赵光荣 《里湖纪游》诗之四:“神物在天池,烟云与吞吐。” (3).指山顶之池。 唐 杜甫 《天池》诗:“天池马不到,嵐壁鸟纔通。” 宋 范仲淹 《天池》诗:“岳顶见天池,神异安可度。” (4).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九坎间十星,曰天池。” (5).穴位名。即承浆。参见“ 承浆 ”。 垂钓钓鱼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小鳞小鱼。 唐 元稹 《四皓庙》诗:“云卷在孤岫,龙潜为小鳞。” 宋 梅尧臣 《琴高鱼和公仪》诗:“大鱼人骑上天去,留得小鳞来按觴。” 匕首(1) 短剑或狭长的 * 挟匕首以备不测。——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战国策·燕策》 (2) 又 图穷而匕首见 已不见“ 已否 ”。 吴儿(1). 吴 地少年。《晋书·隐逸传·夏统》:“ 充 ( 贾充 )等各散曰:‘此 吴 儿是木人石心也。’” 宋 梅尧臣 《陪泛西湖》诗:“船学 吴 儿刺,吟稀 楚 老新。” 元 萨都剌 《和王本中直台书事》诗之二:“近曾夜直南臺上,学得 吴 儿《白苧歌》。”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弦絶阳春之音,金迷长夜之饮,而木石 吴 儿,且将以不入耳之言,来劝勉。” (2).对 吴 人的蔑称。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宁寺》:“时朝廷方欲招怀荒服,待 吴 儿甚厚,褰裳渡於 江 者,皆居不次之位。”一本作“ 吴人 ”。参见“ 吴子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