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卜算子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佚名 |
释义 | 卜算子原文半破玉梅春,小簇金莲炬。结裹风流倬底郎,直入阳台去。 休诧鹊桥仙,说甚缑山侣。 便合齐眉八百年,个是真仙子。 诗词问答问:卜算子的作者是谁?答:佚名 参考注释破玉开出洁白的花。玉,喻其白。《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秋光老后,篱边嫩菊堆金;腊雪消时,岭畔疎梅破玉。” 金莲炬见“ 金莲华炬 ”。 结裹(1).装束;打扮。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和林卿韵》词:“谢锦袍打扮,佯狂 太白 ;黄冠结裹,老大 知章 。”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诗难处在结裹,譬如番刀,须北人结裹,若南人便非本色。” (2).犹结果。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二哥尝言结裹姊妹兄弟亦住不得,必不可矣。” 明 唐顺之 《答王鉴川兵备书》:“即且携家远去,寻一人跡不到之山结裹此身。”参见“ 结果 ”。 风流(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阳台从房屋墙面伸出的平台 鹊桥仙(1).词牌名。此词原多咏 牛郎 、 织女 七夕相会事。《词谱》卷十二:“有两体。五十六字者始自 欧阳修 ,因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取为调名。 周邦彦 词名《鹊桥仙令》, 梅苑 词名《忆人人》, 韩淲 词取 秦观 词句,名《金风玉露相逢曲》, 张辑 词有‘天风吹送广寒秋’句,名《广寒秋》, 元 高拭 词注仙吕调。八十八字者始自 柳永 ,《乐章集》注云歇指调。” (2).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宫。字数与词牌五十六字体半阕同。用作引子。 缑山即 缑氏山 。指修道成仙之处。 唐 白居易 《吴兴灵鹤赞》:“ 辽水 一去, 緱山 不迴。”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自负》:“ 薛能 尚书题集后曰:‘纵有 緱山 也无益,四方联络尽蛙声。’” 明 王錂 《春芜记·访友》:“因此上 箕山 掛瓢, 緱山 弄簫。”参见“ 緱氏山 ”。 齐眉达到人眉毛的高度。来自“举案齐眉”的略语。比喻夫妇相敬如宾 与同浑家王氏,年少齐眉。——《错斩崔宁》 百年(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大计 (2) 指人的一生;一辈子 百年之后,即死了以后 个是这是。 唐 寒山 《诗》之一八八:“饱食腹膨脝,箇是痴顽物。” 宋 杨万里 《过虎头矶》诗:“ 真阳峡 里君须记,箇是 瞿塘 灧澦堆 。” 清 曹寅 《柳村画荷花长幅戏题》诗之三:“箇是 吴 儂説 吴 好, 莫愁湖 畔 石头城 。” 真仙仙人。《旧唐书·裴潾传》:“真仙有道之士,皆匿其名姓。” 前蜀 杜光庭 《录异记》卷一:“ 鬼谷先生 者,古之真仙也。”《云笈七籤》卷一○六:“或有拜謁者,真仙弥日盈座。” 宋 洪迈 《鬼国记》:“真仙邀迎国母,请赴琼室。”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