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奉和御製玉清昭应宫甘露歌
朝代 宋代
作者 夏竦
释义

奉和御製玉清昭应宫甘露歌原文

祝圣清场初展礼,鸿都向晓彰繁祉。
郁郁织枝正后凋,瀼瀼瑞采俄雰委。
吉云五色比还疏,况是严冬岁律馀。
承以玉杯甘若蜜,凝于翠幄皎如珠。
薦宸居,称寿酒,宣太庆兮仰归元首。
香馥馥,旆央央,建灵坛兮茂对多祥。
天心信与人心会,诞节将临遽沾霈。
式昭真荫祚君王,永锡遐龄齐覆载。

诗词问答

问:奉和御製玉清昭应宫甘露歌的作者是谁?答:夏竦
问:奉和御製玉清昭应宫甘露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夏竦的名句有哪些?答:夏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展礼

犹行礼,施礼。 北周 庾信 《将命至邺》诗:“交欢值公子,展礼覿王孙。” 唐 刘禹锡 《代裴相公贺册鲁王》:“不获展礼明庭,拜舞称贺。”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一:“﹝ 彭齐 ﹞未第时,常謁 南丰 宰,而宰不喜士,平居未尝展礼。”

鸿都

(1). 汉 代藏书之所。《后汉书·儒林传序》:“乃 董卓 移都之际,吏民扰乱,自辟雍、 东观 、兰臺、石室、 宣明 、 鸿都 诸藏典策文章,竞共剖散。” 晋 王羲之 《书论》:“ 蔡尚书 入 鸿都 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羣。”

(2). 东汉 灵帝 光和 元年设在 鸿都门 的学校。专习辞赋书画,出授高级官职。 唐 骆宾王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诗:“杨沟连凤闕,槐路拟 鸿都 。” 唐 王维 《谢御书集贤院额表》:“于是九流百家,韦编緗帙,烂然虎观,盛彼 鸿都 。”

(3).借指秘书省。 唐 王昌龄 《灞上闲居》诗:“鸿都有归客,偃卧 滋阳村 。” 李云逸 注:“ 鸿都 , 汉 代朝廷藏书之所。此处代指 昌龄 供职之祕书省。”

(4).指仙府。参见“ 鸿都客 ”。

向晓

拂晓。《晋书·陆云传》:“﹝ 云 ﹞至一家,便寄宿,见一年少,美风姿,共谈《老子》,辞致深远。向晓辞去。” 唐 王昌龄 《宿裴氏山庄》诗:“西峰下微雨,向晓白云收。” 宋 柳永 《受恩深》词:“助秀色堪餐,向晓自有真珠露。”

繁祉

多福。《诗·周颂·雝》:“绥我眉寿,介以繁祉。” 郑玄 笺:“繁,多也。” 汉 蔡邕 《汉交趾都尉胡府君夫人黄氏神诰》:“诞膺繁祉: 广 歷五卿七公再封之禄, 康 亦由孝廉宰牧二城。九鼎之义,夫人是享。” 宋 曾巩 《贺北京留守韩侍中正旦状》:“顺履昌期,具膺繁祉。” 清 梅曾亮 《杨忠武公赞》:“稽首归里,帝锡繁祉。”

郁郁

(1) 生长茂盛

郁郁葱葱

(2) 形容忧伤苦闷

郁郁不乐

正后

古代帝王嫡妻之称。《史记·外戚世家》:“ 汉 兴, 吕娥姁 ( 吕雉 )为 高祖 正后,男为太子。” 晋 程咸 《王昌前母服议》:“昔 舜 不告而娶,婚礼盖闕,传记以二妃夫人称之,明不足立正后也。”

瀼瀼

(1) 露水盛多

野有曼草,零零瀼瀼。——《诗·郑风》

(2) 波浪开合

瀼浪雷奔,骇水迸集。开合解会,瀼瀼湿湿。——《文选·木华·海赋》

瑞采

同“ 瑞彩 ”。 宋 牟巘 《水调歌头·寿福王》词:“传宣来自絳闕,瑞采蔚轮囷。”

吉云

五色云。古人以为吉祥之兆。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卷二:“帝曰:‘何谓吉云?’ 朔 曰:‘其国俗之云气占吉凶。若乐事,则满室云起,五色照人,著於草树,皆成五色露珠,甚甘。’” 唐 白行简 《五色露赋》:“徵勒毕之言,以为国泰;验吉云之説,乃辨时康。”

五色

指青、黄、赤、白、黑五色,也泛指各种色彩

五色纷披。——《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严冬

极冷的冬天

岁律

岁时;节令。 晋 陆机 《为周夫人赠车骑》诗:“昔者与君别,岁律薄将暮。” 唐 白居易 《送毛仙翁》诗:“貌随岁律换,神逐光阴迁。” 宋 陆游 《严州祈雨青词》:“岁律肇,农功伊始。” 明 何景明 《白菊赋》:“乃岁律之甫迁,慨金气之何速。”

玉杯

见“ 玉杯 ”。

亦作“ 玉桮 ”。亦作“ 玉盃 ”。1.玉制的杯或杯的美称。《韩非子·喻老》:“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必旄象豹胎。”《史记·孝文本纪》:“十七年,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寿’。” 南朝 齐 谢朓 《金谷聚》诗:“璖椀送佳人,玉桮邀上客。” 唐 杜甫 《章梓州桔亭饯成都窦少尹》诗:“秋日野亭千橘香,玉盃锦席高云凉。” 清 吴伟业 《元夕》诗:“ 长信 玉杯簪戴胜, 昭阳 银烛擘空侯。”

(2).《汉书·董仲舒传》:“説《春秋》事得失,《闻举》、《玉杯》、《蕃露》、《清明》、《竹林》之属,復数十篇。” 颜师古 注:“皆其所著书名也。”后因泛称重要著作为“玉杯”。 北周 庾信 《小园赋》:“琴号珠柱,书名《玉杯》。” 唐 杜牧 《早春寄岳州李使君》诗:“拂匣调珠柱,磨铅勘《玉杯》。” 清 纳兰性德 《茅斋》诗之二:“时开《玉杯》卷,或弹珠柱琴。”

(3).牡丹的一种。 唐 裴潾 《白牡丹》诗:“别有玉杯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宋 范成大 《浪淘沙》词:“别有玉盃承露冷,留共君看。”自注:“玉盃,官舍中牡丹絶品也。”

翠幄

翠色的帐幔。 晋 左思 《吴都赋》:“蔼蔼翠幄,嫋嫋 * 。”《晋书·刘琨传》:“臣等祖考以来,世受殊遇,入侍翠幄,出簪彤管。” 唐 元稹 《宛转行》:“华屋重翠幄,綺席雕象牀。” 宋 晁补之 《摸鱼儿·东皋寓居》词:“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宸居

(1).指帝王居住。《文选·班固<典引>》:“是以 高 光 二圣,宸居其域。” 蔡邕 注:“言 高祖 、 光武 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帝王居住之所。《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是以宸居膺列宿之表,图纬著王佐之符。” 刘良 注:“宸居,天 * 也。” 唐 李远 《赠弘文杜校书》诗:“高倚霞梯万丈餘,共看移步入宸居。” 清 龚自珍 《暮春以事诣圆明园和内直友人春晚退直》诗之一:“何必东南美?宸居静紫微。”

(3).指帝位。《文选·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高祖 以圣武定鼎,规同造物;皇上以叡文承歷,景属宸居。” 张铣 注:“宸居,帝位也。”《陈书·高祖纪上》:“朕所以还膺寳歷,重履宸居,挹 建武 之风猷,歌 宣王 之雅颂,此又公之再造於皇家者也。”《旧唐书·哀帝纪》:“今则正位宸居,未崇徽号。”

(4).借指帝王。 唐 高彦休 《阙史·周丞相对敭》:“台座略奏事后,诸司及待制官并不召对,盖虑宸居之疲倦也。” 清 钮琇 《觚賸·园园》:“烽火羽书,相望於道,宸居为之憔悴。”

称寿

祝人长寿。 三国 魏 吴质 《答魏太子笺》:“置酒乐饮,赋诗称寿。” 唐 薛奇童 《云中行》:“举杯称寿永相保,日夕歌鐘彻清昊。” 宋 梅尧臣 《思归赋》:“盖自成人以及今,未尝一日侍傍而称寿。”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对此春光,就花下酌盃酒,与双亲称寿,多少是好。”

元首

(1) 头

元首股肱

(2) 君主

凡昔元首。——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当承元首之明。——宋· 司马光《谢门下侍郎表》

(3) 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香馥馥

香味很浓,很重

央央

(1).和谐的声音。《诗·周颂·载见》:“龙旂阳阳,和铃央央。鞗革有鶬,休有烈光。” 朱熹 集传:“央央,有鶬,皆声和也。”

(2).用作象声词,形容声音和谐。 叶圣陶 《线下·外国旗》:“那音响异常清楚,央央地如在一个大空坛里。”

(3).广大貌。《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抚柱楣以从容兮,览曲臺之央央。” 李善 注:“央央,广貌。”

鲜明貌。《诗·小雅·出车》:“出车彭彭,旂旐央央。” 毛 传:“央央,鲜明也。” 陆德明 释文:“央,本亦作英,同。” 清 周亮工 《巡抚山东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彝初周公救荒碑》:“帝曰予闻,钦哉往造。衔命东来,央央旂旐。”

灵坛

祭坛。《汉书·武帝纪》:“朕躬祭后土地祇,见光集於灵坛,一夜三烛。”《文选·应璩<与广川长岑文瑜书>》:“躬自暴露,拜起灵坛,勤亦至矣。” 吕向 注:“灵坛,祈雨坛也。”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圆邱上闢,奉苍璧於灵坛;方泽下凝,列黄琮於宝墠。”

天心

(1) 天空的中央

太阳升到了天心

(2) 天意

上合天心

(3) 封建时代指君主的意愿

(4) 摆轴

人心

(1) 指人的感情、愿望等

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2) 良心

诞节

(1).生长出枝节。 汉 应瑒 《迷迭赋》:“朝敷条以诞节,夕结秀而垂华。”

(2).放纵不拘。《汉书·叙传下》:“ 陈汤 诞节。” 颜师古 注:“诞节,言其放纵不拘也。” 宋 刘敞 《杂诗》之二:“ 季长 诞节薄拘儒,俳笑纷紜絳帐居。”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佻达·唱莲花道情》:“ 苏 郡 祝允明 、 唐寅 、 张灵 ,皆诞节倡狂。”

(3).不合情理的品性行为。 南朝 齐 谢朓 《思归赋》:“怀齷齪之偏心,无夸毗之诞节。”

(4).帝王的生日。 宋 洪迈 《容斋随笔·诞节受贺》:“诞节之制,起於 明皇 。” 元 李翀 《日闻录》:“每岁诞节必进新经。”

沾霈

犹滋润。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赴试》:“念蛟龙久在池,挟风云会有期,看作霖雨乘元气,枯稿皆沾霈。”

式昭

用以光大。《后汉书·张衡传》:“朝有所闻,则夕行之。立功立事,式昭德音。” 李贤 注:“逸诗曰:‘祈招之愔愔,式昭德音。’式,用也;昭,明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羯若鞠闍国》:“罄捨国珍,奉为先王建此伽蓝,式昭胜业。寡德无祐,有斯灾异!咎徵若此,何用生为!”

君王

古称天子或诸侯

君王为人不忍。——《史记·项羽本纪》

君王与沛公饭。

遐龄

老年人高寿的敬语

以知命为遐龄。——《魏书·常景传》

君当致身高位,安享遐龄。——《醒世恒言》

覆载

(1).覆盖与承载。谓覆育包容。《礼记·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队,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庄子·天地》:“夫道覆载万物者也,洋洋乎大哉。” 宋 李纲 《明变序》:“天地之覆载,阴阳之生杀……莫不有数存乎其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八六回:“七纬经天,六合异照临之下;八紘纪地,火炉同覆载之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九娘》:“ 金 问故,始实告之。泣曰:‘妾日受子之覆载而不知也。’”

(2).指天地。《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犹被覆载之厚德兮,不废捐於罪邮。” 宋 陆游 《贺曾秘监启》:“虽身居湖海之远,而名满覆载之间。”《宋史·乐志十三》:“揭名日月,侔德覆载。” 明 刘基 《遣兴》诗:“人生覆载间,与物共推迁。”

(3).比喻帝王的恩德。 宋 范仲淹 《青州谢上表》:“涓尘未补,覆载何酬?” 明 归有光 《乞致仕疏》:“涓埃未竭,覆载难酬。”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6 17: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