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偈十六首·其四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士圭 |
释义 | 偈十六首·其四原文东林百不会,瞎驴随大队。 鞭打不进前,步步只倒退。 一日复一日,灵台转昏昧。 死去入地狱,永劫终不悔。 开口见心肝,实语当忏悔。 诗词问答问:偈十六首·其四的作者是谁?答:释士圭 注释1. 押队韵 参考注释东林(1).东边的树林或竹林。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之一:“孤云出北山,宿鸟惊东林。” 唐 杜甫 《舍弟占归草堂检校卿示此诗》:“东林竹影薄,腊月更须栽。” (2).指 庐山 东林寺 。 唐 张乔 《送僧鸾归蜀宁亲》诗:“高名彻西国,旧跡寄 东林 。” 宋 王禹偁 《寄杭州西湖昭庆寺华社主省常上人》诗:“任夸西掖吟红药,何似 东林 种白莲。”亦泛指僧寺。 唐 司空曙 《闲园即事寄暕公》诗:“欲就东林寄一身,尚怜儿女未成人。”参见“ 东林寺 ”。 (3).指 明 末东林党。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传》:“公暇时,时共 攀龙 讲学, 魏广微 忌之,曰:‘此崛彊老者,‘东林’之魁渠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先祖太常,家父司徒,久树‘东林’之帜。”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但是,‘疾恶太严’,‘操之过急’, 汉 的清流和 明 的“东林”,却正以这一点倾败。”参见“ 东林党 ”。 (4).指东林书院。 清 赵翼 《寄题同年项任田青士居祠堂》诗:“ 东林 威标榜, 邹 顾 屹山斗。” 清 黄遵宪 《己亥续怀人诗》:“寻遍 东林 南北部,一家钩党古无人。”参见“ 东林书院 ”。 不会(1).不领会;不知道。 唐 元稹 《进田弘正碑文状》:“臣若苟务文章,广徵经典,非唯将吏不会,亦恐 弘正 未详。” 宋 周邦彦 《南乡子》词:“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两点春山满镜愁。” (2).不可能。 明 康湋川 《粉蝶儿·寄寿康对山太史》套曲:“也不索门栽五柳,也不索湖泛扁舟,利和名自不会挂心头。” 毛 * 《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这样做,基本方向是不会错的。” (3).谓不以时朝见天子。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或如 唐太宗 之责 尉迟恭 以 汉高 故事,或如 汉文 之责 吴 不会而赐杖以愧之,亦保全之一道也。” 瞎驴佛教语。比喻最愚蠢的人。 唐 郭天锡 《<临济语录>序》:“末后将 * 眼藏,却向瞎驴边灭却。” 清 龚自珍 《语录》:“ 邵寳 云:‘《金刚》为经中之王, 右军 为书中之圣,世间之二妙。’我闻瞎驴语,每引一大白解秽。” 大队(1).大批军队。 唐 司空图 《华岳庙裴晋公题名》诗:“岳前大队赴 淮西 ,从此中原息皷鼙。” (2).泛指许多人的队伍。 (3).古军队编制名称。《宋史·兵志九》:“置阵之法,以结队为先。 李靖 以五十人为一队,每三人自相得者,结为一小队,合三小队为一中队,合五中队为一大队。”现代军队中相当于营或团一级的组织。 杨朔 《铁骑兵》:“十天以后,那班骑兵也平平安安地转回根据地,寻到大队。” (4).队伍编制,由若干中队组成。如:游行队伍由五个大队组成,每个大队下面分成三个中队。 (5).1958年我国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后,公社下设生产大队、生产队等各级组织。生产大队一般以自然村为范围,简称大队。 (6).特指中国少年先锋队基层最高一级组织。 鞭打用鞭子抽打 进前犹前进,向前。《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彘逸出於竇中,马退而却,策不能进前也。”《敦煌变文集·张义潮变文》:“ 汉 军勇猛而乘势,拽戟衝山直进前。”《红楼梦》第五三回:“ 乌进孝 忙进前两步回道:‘回爷説,今年年成实在不好。’” 许地山 《空山灵雨·荔枝》:“他们嫌从正门进去麻烦,就把篱笆拆开,大摇大摆地进前。” 步步一步一步;每步。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宣贵妃诔》:“旌委鬱於飞飞,龙逶迟於步步。” 唐 李商隐 《南朝》诗:“谁言琼树朝朝见,不及金莲步步来。”《敦煌曲子词·献忠心》:“望丹闕,步步泪,满衣襟。”《花月痕》第七回:“偶然扑蝶粉墙东,步步纤痕印落红。” 毛 *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不能步步后退,毫无原则,什么都答应。” 倒退(1) (2) 向后退 从门那里倒退出去 (3) 时间上回到过去 倒退到上个世纪的一个事件 (4) 向采取的立场后退 在好些问题上公开倒退 日复一日一天又一天地 日复一日地望着地平线等候船只 灵台(1) 指心;心灵 不可内于灵台。——《庄子·庚桑楚》 (2) 放灵柩或死者遗像、骨灰盒的台 灵台左右排列着花圈 昏昧(1) 不明事理 (2) 指政治黑暗 地狱(1) 某些宗教的说法,指人死后灵魂在地下受折磨的地方,跟“天堂”相对 (2) (3) 比喻受苦受难的地方 (4) 黑暗、喧闹、混乱和坏人无法无天的地方 永劫佛教语。谓永无穷尽之时。《无量寿经上》:“所修佛国,开廊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於不可思议,兆载永劫……以 * 严,具足诸行。”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永劫扬其美名,万代流於清风。”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证果》:“看金绳宝筏相拈,何须虑永劫沉身不可捞。”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而永劫之来,不知其始,其去也,不知其终,人之寿量比于永劫,又巧歷者所不能计也。” 开口见心说话直爽,没有隐曲。 宋 苏轼 《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 韩忠彦 使 契丹 , 杨兴公 迎劳,问公所在,且曰:‘ 滕公 可谓开口见心矣。’”《朱子语类》卷十九:“圣人説话,开口见心,必不只説半截,藏着半截。”亦作“ 开口见胆 ”。 宋 宗绍 《无门关·赵州洗钵》:“ 赵州 开口见胆,露出心肝。”《陆象山语录》卷上:“吾於百众人前开口见胆。” 实语(1).佛教语。谓语之称于实,又行能与语相应者。《金刚经·离相寂灭分》:“ 如来 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誑语者、不异语者。”《敦煌变文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假设虚施皆不用,言言实语唱将来。” (2).犹实话。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外夷助剿》:“该酋已吐实语,谓剿贼本 中国 应办之事。” 忏悔佛教语。梵文 ksama,音译为“忏摩”,省略为忏,意译为悔,合称为“忏悔”。佛教规定,出家人每半年集合举行诵戒,给犯戒者以说过悔改的机会。后遂成为自陈己过,悔罪祈福的一种宗教形式。引申为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决心悔改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