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梦见美人诗 |
朝代 | 南北朝 |
作者 | 沈约 |
释义 | 梦见美人诗原文夜闻长叹息。知君心有忆。 果自阊阖开。 魂交覩颜色。 既荐巫山枕。 又奉齐眉食。 立望复横陈。 忽觉非在侧。 那知神伤者。 潺湲泪沾臆。 诗词问答问:梦见美人诗的作者是谁?答:沈约 参考注释叹息(1) 叹气 惟闻女叹息。——《乐府诗集·木兰诗》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闻琵琶已叹息。——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倚杖自叹息。——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仅叹息曰。——《资治通鉴》 御史叹息去。——清· 张廷玉《明史》 制府绕阶叹息,知变生肘腋,顷刻间便有作乱之事。——清· 魏源《圣武纪》 (2) 叹美;赞叹 姑娘此时,除了心中感激,点头叹息之外,再无别话。——《儿女英雄传》 阊阖(1) 传说中的天门 阊,天门也。楚人名门曰阊阖。——《说文》 排阊阖而入帝宫。——《史记·司马相如传》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屈原《楚辞·离骚》 (2) 宫门的正门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魂交梦中精神交接。《庄子·齐物论》:“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精神交错也。” 唐 黄滔 《丈六金身碑》:“夫神通为佛,魂交曰梦,神非梦而罕通,梦非神而不感。” 颜色(1) 色彩。光的各种现象(例如红色、棕色、桃红色、灰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等),或使人们得以区分在大小、形状或结构等方面完全相同的物体的视觉或知觉现象 (2) 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色 颜色不少变。——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指颜料或染料 (4) 为颜料所染成的色彩或色泽 他的衣服上满都是那种颜色的染料 (5) 女子的姿色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唐· 白居易《长恨歌》 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 唐 温庭筠 《更漏子》词:“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慰夏孤》:“寳猊烟未冷,山枕梦成空。” 清 纳兰性德 《虞美人》词:“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齐眉达到人眉毛的高度。来自“举案齐眉”的略语。比喻夫妇相敬如宾 与同浑家王氏,年少齐眉。——《错斩崔宁》 横陈(1) 横七竖八地排列 难民横陈街头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2) 横穿 一水横陈,把市区分成两半 觉非感觉到不是。多有悔悟意。亦慨叹人事遭遇。语出 晋 陶潜 《归去来辞》“觉今是而昨非”。 唐 刘商 《春日卧病》诗:“今日方知命,前身自觉非。不能忧岁计,无限故山薇。” 宋 苏轼 《华阴寄子由》诗:“三年无日不思归,梦里还家旋觉非。” 神伤心中哀叹、感伤 古人见北雁南飞,花木凋零即黯然神伤 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唐·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沾臆谓泪水浸湿胸前。 南朝 梁 沉约 《梦见美人》诗:“那知神伤者,潺湲泪沾臆。” 明 刘基 《关山月》诗:“夜深 羗 笛吹一声,征人相看泪沾臆。” 清 陈维崧 《五福降中天·丙辰元旦和蘧庵先生韵》词:“任他仙释,算换了年光,也应沾臆。”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