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空印见招住庵时未能往作此寄之
朝代 宋代
作者 释德洪
释义

原文

独立天衣四世孙,作家手段典刑存。

大沩路峻诸方让,空印风高四海闻。

有愿欲依龙象众,无求羞逐鹜鸡群。

此生一聚灰中骨,终葬千峰顶上云。

诗词问答

问:《空印见招住庵时未能往作此寄之》的作者是谁?答:释德洪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释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德洪名句大全

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词韵第六部

参考注释

独立

(1) 单独的站立

独立寒秋。——毛 * 《沁园春·长沙》

(2) 不依靠他人

独立生活

(3) 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国家或政权的控制而自主地存在

少年独立(不依靠他人)国独立(自主)。——清· 梁启超《饮冰室全集·文集》

(4) 军队在编制上不隶属于上一级单位,直接隶属于更高一级单位

独立营(不隶属于团而直接隶属于师的营)

(5) 孤立无依

茕茕独立

天衣

(1).佛教谓诸天人所着之衣。《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下:“一切菩萨行道劫数久近者,譬如一里二里乃至十里石,方广亦然。以天衣重三銖,人中日月岁数,三年一拂此石乃尽,名一小劫。” 南朝 陈 徐陵 《天台山徐则法师碑》:“夫海水扬尘,几千年而可见;天衣拂石,几万年而应平。”

(2).泛指仙神所着之衣。 唐 司空图 《云台三官堂文》:“尘蒙而庙貌全隳,蘚驳而天衣半褫。” 许地山 《缀网劳蛛·商人妇》:“ 阿丹浩挖 被天魔 阿扎贼 来引诱,吃了 阿拉 所禁的果子,当时他们二人底天衣都化没了。”

(3).帝王所着之衣。《南齐书·舆服志》:“衮衣 汉 世出 陈留 襄邑 所织。 宋 末用绣及织成, 建武 中, 明帝 以织成重,乃采画为之,加饰金银薄,世亦谓为天衣。” 唐 杜甫 《伤春》诗之三:“烟尘昏御道,耆旧把天衣。” 明 唐顺之 《喜峰口观三卫贡马》诗:“天衣沾蚪蟒,国马出驹駼。”

(4).喻指天空中飘浮的云。 元 张可久 《人月圆·会稽怀古》曲:“荷花十里,清风鑑水,明月天衣。” 明 王守仁 《登泰山》诗:“长风吹海色,飘颻送天衣。”

四世

(1).四代。《书·毕命》:“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 孔 传:“言公勉行德,能勤小物,辅佐 文 武 成 康 四世。”《礼记·大传》:“四世而緦,服之穷也。” 孔颖达 疏:“四世,谓上至高祖,以下至己,兄弟同承高祖之后为族兄弟,相报緦麻,是服尽於此,故緦麻服穷,是四世也。”《论语·季氏》:“政逮於大夫四世矣。” 邢昺 疏:“言君之政令,及於大夫,至今四世矣。谓 季文子 、 武子 、 悼子 、 平子 也。”

(2).佛教语。指所谓圣世( 释迦 在世时代)、正世( 释迦 灭后一千年间)、像世(次一千年间)、末世(次一万年间)。

作家

以写作为业者;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

手段

(1) 为某种目的采取的方法、措施

为挽救病人的生命,医院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手段

(2) 待人处世的不正当方法

欺骗手段

(3) 本领;能耐

他办事很有手段

典刑

(1) 常刑

(2) 掌管刑罚

释之典型,国宪以平。——《汉书·叙传下》

(3) 受死刑

屈招药死了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元· 关汉卿《窦娥冤》

诸方

(1).各地方。《晋书·何劭传》:“每诸方贡献,帝輒赐之,而观其占谢焉。” 南朝 梁元帝 《庾先生承先墓志》:“诸方未游,佳城已望。”《新唐书·百官志二》:“大朝会,诸方起居,则受其表状。”

(2).犹诸道。 宋 苏轼 《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诸方人人把雷电,不容细看真头面。”

(3).别的方位;别的地方。《太平广记》卷二 * 引 五代 王仁裕 《王氏见闻·韩伸》:“又或云某方位去吉,即往之,诸方纵人牵之不去。”《景德传灯录·池州南泉普愿禅师》:“僧辞,问云:‘学人到诸方,有人问和尚近日作么生,未审如何祇对。’”

空印

佛教语。地、水、火、风、空五大印相之一。以拇指作形,象征虚空,故称。 唐 梁肃 《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石幢赞》序:“倾沙界以施,而施有穷;等山王之大,而大有终。唯金刚空印,永不坏灭。”

风高

(1).风大。 唐 杜甫 《湖中送敬十使君适广陵》诗:“秋晚岳增翠,风高湖涌波。” 唐 柳宗元 《田家》诗之三:“风高榆柳疎,霜重棃枣熟。”

(2).风仪高超。《魏书·高允传》:“荣曜当时,风高千载。”

四海

(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愿欲

志愿,欲念。《荀子·富国》:“使天下生民之属,皆知己之所愿欲之举在是于也,故其赏行。” 杨倞 注:“举,皆也,是于,犹言于是。言生民所愿欲皆在于是也。”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五:“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 明 方孝孺 《送石君永常赴河南佥事序》:“人有不得其愿欲者,必赴愬焉。”

龙象

(1).龙与象。水行中龙力大,陆行中象力大,故佛氏用以喻诸阿罗汉中修行勇猛有最大能力者。《大般涅槃经》卷二:“世尊,我今已与诸大龙象菩萨磨訶萨断诸结漏。”

(2).指高僧。 唐 王勃 《四分律宗记序》:“二边云彻,方知实相之尊;十刹风行,乃识真如之贵。将使龙象緇服,维明克允。” 清 钱谦益 《<空一斋诗>序》:“ 紫柏大师 以法门龙象,唱道东南。”

(3).指罗汉像。 唐 罗隐 《甘露寺火后》诗:“只道鬼神能护物,不知龙象自成灰。” 宋 苏轼 《自海南归过清远峡宝林寺敬赞禅月所画 * 阿罗汉·第十一罗怙罗尊者》:“龙象之姿,鱼鸟所惊。” 清 顾炎武 《重登灵岩》诗:“山静鼪猱栖佛地,堂空龙象散诸天。”

(4).象中体格壮健高大者。《维摩经·不思议品》:“譬如 迦叶 ,龙象蹴踏,非驴所堪。” 嘉祥 疏:“此言龙象者,只是一象耳,如好马名龙马,好象云龙象也。”

(5).指皇帝。 五代 齐己 《寄吴国西供奉》诗:“瑶闕合陪龙象位,春山休记鷓鴣啼。” 宋 岳珂 《桯史·献陵疏文》:“爰竭蚍蜉之诚,仰干龙象之驭。”

鸡群

亦作“鷄群”。比喻平庸之辈。 唐 雍陶 《寄永乐殷尧藩明府》诗:“百里岂能容驥足,九霄终自别鸡羣。” 宋 范仲淹 《谢柳太傅惠鹤》诗:“鷄羣与处曾非辱,鹏路将翔孰谓荣。” 清 李渔 《蜃中楼·耳卜》:“甘心迟凤侣,刻意别鸡羣。”参见“ 鸡羣鹤 ”。

此生

这辈子。 唐 李商隐 《马嵬》诗之二:“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十年裡,我便课子读书,成就出一个儿子来,也算不虚度此生了。”

一聚

(1).一个聚落。 汉 王充 《论衡·祸虚》:“千人以上,万人以下,计一聚之中,生者百一,死者十九,可谓无道至痛甚矣。”

(2).一堆。 晋 葛洪 《神仙传·老子》:“乃使 甲 张口向地,其太玄真符立出於地,丹书文字如新, 甲 成一聚枯骨矣。” 唐 胡曾 《鉅桥》诗:“ 武王 兵起无人敌,遂作 商 郊一聚灰。” 宋 黄庭坚 《过故人东平侯赵景珍墓》诗:“ 嬋娟 去作谁家妾,意气都成一聚尘。”

(3).一次聚合。《宋书·天文志三》:“ 太元 十九年, 义熙 三年九月,四星各一聚,而 宋 有天下。”

峰顶

1.亦作"峰顶"。

2.山峰的顶端。

3.喻事物发展的顶点。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2: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