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无俗念 叹世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王丹桂 |
释义 | 无俗念 叹世原文蟾乌景急,暗催人、两鬓银丝如织。终日区区犹不省,盖为家缘煎逼。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得也成何济。 闻身康健,好寻云路活计。 拂袖落魄婪耽,水边石上,笑傲闲吟缀。 一粒神丹光灿灿,免使尘清连累。 坦荡逍遥,优游自在,占得真消息。 功成归去,永居蓬岛仙位。 诗词问答问:无俗念 叹世的作者是谁?答:王丹桂 参考注释银丝比喻白发。 明 张煌言 《己亥冬末立春用杜韵》:“寂寞两京寒玉琯,萧疎双髩点银丝。”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一:“他的稠密的黑头发里,已经有些银丝了。” 终日从早到晚 终日忙忙碌碌 终日而思。——《荀子·劝学》 区区(1) 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区区之薛。——《战国策·齐策四》 区区之地。——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何乃太区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区区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区区之数 区区五毛钱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2) 犹方寸。形容人的心 区区之心 (3) 旧时谦辞,我 区区向往之至。——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4) (语气不庄重) 此人非他,就是区区 (5) 诚挚 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不省(1).不察看。《礼记·礼器》:“礼,不可不省也。” 郑玄 注:“省,察也。” (2).引申为不检查。《汉书·晁错传》:“此将不省兵之祸也,五不当一。” 颜师古 注:“省,视也。” (3).不领悟;不明白。《史记·留侯世家》:“﹝ 张良 ﹞为他人言,皆不省。”《新唐书·宇文士及传》:“又尝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阳若不省,徐啗之。”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一折:“女娘每不省越着迷。”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于文襄之敏》:“一日,上召公及 梁 入,復诵天章,公目 梁 , 梁 不省。” (4).不理会。《后汉书·翟酺传》:“书奏不省,而外戚宠臣咸畏恶之。” 宋 叶适 《王木叔诗序》:“初, 木叔 仕二十餘年,未尝觅举,予屡言於执政,不省。”《明史·王诏传》:“ 詔 上疏力諫,不省。” (5).谓未见过。 唐 杜甫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诗之二:“黑鹰不省人间有,度海疑从北极来。” 不节约。《史记·平準书》:“钱益轻薄而物贵,则远方用币烦费不省。” 家缘(1).家业;家产。 唐 吕岩 《沁园春》词之二:“限到头来,不论贫富,著甚千忙日夜忧,劝年少,把家缘弃了,海上来游。”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夜拥孤衾三幅布,昼欹单枕是一枚甎,只此是家缘。”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一折:“因此上携宅眷,撇家缘,图一个苟活偷全。”《西游记》第二三回:“我倒是个真心实意,要把家缘招赘汝等,你倒反将言语伤我。” (2).犹家务。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三折:“念 竇娥 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 竇娥 少爷无娘面。” (3).指妻子。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索元》:“他行踪杳然,他行踪杳然。有了俏家缘,风声儿落谁店?” 明 叶宪祖 《丹桂钿合》第五折:“几番要丢了这桩道路,争奈没甚么养活家缘。” 煎逼煎熬逼迫。 宋 张耒 《输麦行》:“半归仓廪半输王,免教县吏相煎逼。” 茅盾 《参孙的复仇》:“这样的纠缠煎逼,亦已有了好多天。” 蜗角虚名指微不足道的空名。 宋 苏轼 《满庭芳·或注警悟》词:“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乾忙。” 元 薛昂夫 《朝天曲》:“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便得来真做的,布衣,袖里,试屈指英雄辈。”亦省作“ 蜗角 ”。 明 杨珽 《龙膏记·投膏》:“为蜗角蹉跎光景,怕又早点霜 潘 鬢。” 清 王应奎 《柳南续笔·陈眉公告衣巾》:“乃稟命於父母,敢告言於师尊,长笑鷄羣,永抛蜗角,读书谈道,愿附古人。” 蝇头微利蝇头:苍蝇的头。比喻极小的利益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宋· 苏轼《满庭芳》 得也1.犹言得了。 2.应答之词。犹言明白啦。 康健健康 云路(1).云间,天上。 隋 江总 《游摄山栖霞寺》诗:“烟崖憇古石,云路排征鸟。” 唐 王勃 《驯鸢赋》:“质虽滞於城闕,策已成於云路。” 明 屠隆 《綵毫记·汾阳报恩》:“多谢神明救妾身。若非云路金戈现,怎免 崑冈 玉石焚。” 清 谭嗣同 《述怀》诗:“瀏瀏飘天风,云路将翔翱。” (2).上天之路,升仙之路。 南朝 齐 谢超宗 《昭夏乐》:“神娱展,辰斾回。洞云路,拂琁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上》:“ 公房 升仙之日,壻之行未还,不获同阶云路。”《云笈七籤》卷九九:“飘飘上云路,黯黯入长宵。”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一折:“他此夕把云路凤车乘,银汉鹊桥平。” (3).高山上的路径。 唐 卢照邻 《赠益府裴录事》诗:“青山云路深,丹壑月华临。” 唐 储光羲 《游茅山》诗之二:“巾车入云路,理棹瑶溪行。” 明 黎民表 《同邝别驾蔡山人登九成台》诗:“烽尘正属谈兵日,云路谁为出世心。” (4).指遥远的路程。 南朝 陈 张正见 《从军行》:“鴈塞秋声远,龙沙云路迷。” 唐 钱起 《登复州南楼》诗:“故人云路隔,何处寄瑶华。” 元 李子中 《赏花时·怨别》套曲:“一自 阳臺 云路杳,玉簪折难觅鸞胶。” (5).比喻仕途,高位。《晋书·皇甫谧传》:“子其鉴先哲之洪范,副圣朝之虚心,冲灵翼於云路,浴天池以濯鳞。”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满辞阁》:“臣所居职限满,今便收迹,金闺云路,从兹自远。” 活计(1) 过去专指手艺或缝纫、刺绣等 针线活计 (2) 现在泛指各种体力劳动 安排活计 (3) 生计,也指维持生活 至亲数口,今后如何活计 拂袖亦作“ 拂褏 ”。1.甩动衣袖。表示愤怒、不悦。《太平广记》卷一七五引 唐 尉迟枢 《南楚新闻·崔铉》:“初 李石 镇 江陵 ,辟为戎卒,一旦拂袖而去。”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上·范吕不合》:“ 陈石斋 力修 与 陈叔方 争军赏於都堂省,拂袖径出。”《明史·王绂传》:“画不苟作,游览之顷,酒酣握笔,长廊素壁,淋漓霑洒,有投金币购片楮者,輒拂袖起,或闭门不纳。” 郭孝成 《山西光复记》:“ 李 大声曰:‘余游歷东西洋,外国革命事业,知甚悉。汝等如此行为,余决不愿与闻。’拂袖而出。”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一三五》:“我说,我是愿意人对我反抗,不合则拂袖而去的。” (2).谓因不悦而离去。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二:“及是 章丞相 反,不揖客,行入舍,褫其公裳,特易以道服而后出。 鲁公 方趋上,适见之,则亟索去…… 章 以手掠公,目使留,致恳到。会荐汤而从者以骑至,故公得而拂褏。” 清 顾炎武 《赠黄职方师正》诗:“清操独介然,片言便拂袖。” (3).借指引退、归隐。 金 王若虚 《清虚大师侯公墓碣》:“师下车未浹旬,以状上闻,益获蠲免,众赖其庇。已而拂袖栖迟於 洧川 。” 元 贡奎 《高侯画桑落洲望庐山》诗:“日夜千帆万柁过未已,谁肯拂袖同寂寥。” (4).掠过衣袖;舒展衣袖。 南朝 梁元帝 《玄圃牛渚矶碑》:“画船向浦,锦缆牵磯。花飞拂袖,荷香入衣。山林朝市,併觉忘归。” 宋 谢逸 《蝶恋花》词:“豆寇梢头春色浅,新试纱衣,拂袖东风软。” 元 萨都剌 《峨眉云歌》:“酒酣拂袖堕秋水,但觉满座光嶙峋。”《水浒传》第三八回:“﹝ 宋江 ﹞再饮满数杯酒,不觉沉醉,力不胜酒,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了酒保,拂袖下楼来。” 落魄(1) 穷困不得意 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史記·郦生陆贾列传》 闻甲落魄。——清· 周容《芋老人传》 (2) 亦称“落泊” 笑傲(1).见“ 笑敖 ”。 (2).嬉笑游玩。 宋 苏辙 《次韵孙户曹朴柳湖》:“犹有曲湖容笑傲,谁言与物苦参差。” 明 陈所闻 《懒画眉·燕子矶即事》曲:“揭天簫鼓中流沸,我笑傲烟霞醉不归。”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如近日之崇楼杰阁,巍巍高大之 颐和园 ,问其间一瓦一砾,何莫非刻括吾 汉 人之膏脂,以供一卖 * 那拉氏 之笑傲?” 郭沫若 《沸羹集·向人民大众学习》:“文艺跟着人类的历史走了三千年的脱离民众的路,真像老鼠钻牛角……老不觉悟的死顽固派,至今都还在牛角尖子里笑傲。” 闲吟亦作“闲吟”。随意吟唱。 唐 白居易 《闲吟》:“唯有诗魔降未得,每逢风月一閒吟。” 唐 杜牧 《江南怀古》诗:“戊辰年向 金陵 过,惆悵闲吟忆 庾公 !” 明 汤潜 《雁宕载菊寄谢贞明王子》诗:“日日篱根下,閒吟兴不穷。” 神丹(1).道教所炼的灵药。谓服之能成仙。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余问诸道士以神丹金液之事,及《三皇内文》召天神地祇之法,了无一人知之者。”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第二之丹名曰神丹,亦曰神符。服之百日仙也。” 南朝 宋 鲍照 《代淮南王》诗之一:“琉璃作盌牙作盘,金鼎玉匕合神丹。合神丹,戏紫房,紫房綵女弄明璫。” 宋 陆游 《斋中杂兴》诗之三:“神丹卒难求,百疾起如蝟。” (2).古时 印度 对我国之别称。参见“ 震旦 ”。 光灿灿发出耀眼的光芒 光灿灿的宝石 连累由于个人或小集体的原故而使别人也牵连受害 坦荡(1) 宽且平 一片坦荡的苇丛 (2) 喻人心地正直,心胸开阔 君子坦荡荡。——《论语·述而》 胸襟坦荡 逍遥自由自在,不受拘束 优游自在悠闲舒适。《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有等善人,安乐从容,优游自在,仙境天堂,并无罣碍。” 孙中山 《社会主义的分析》:“故有生利之工人,则恆受饥寒;而分利之大地主及资本家,反优游自在,享社会无上之幸福,岂非不平之甚耶!” 消息(1) 情况报道 消息灵通人士 (2) 音信 杳无消息 归去回去 离家已久,今当归去 蓬岛即 蓬莱山 。 唐 李白 《古风》之四八:“但求 蓬岛 药,岂思农鳸春?” 清 唐孙华 《同年沉昭嗣明府谈杭州西溪之胜》诗:“ 桃源 与 蓬岛 ,仙界疑未遥。”参见“ 蓬莱 ”。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