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寄题双泉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释德洪 |
释义 | 寄题双泉原文阎公立朝时,凛然古遗直。 孤忠捍世波,砥柱屹挺特。 一旦成千古,埋玉秀山侧。 至今山中泉,实以配公德。 欲知其源深,下涨千顷泽。 沙渠走清快,石井湛绀碧。 譬如渑与淄,相去无寻尺。 日光每下彻,山影必倒植。 倚栏应忻然,游鳞见尾脊。 知谁念纯孝,满掬种白石。 粲然生玉英,冥感吁莫测。 泉旁有精舍,闻多登览适。 何时同二老,追逐扶瘦策。 诗成坐假寐,梦历秋山赤。 想见环佩清,绕除馀响滴。 诗词问答问:寄题双泉的作者是谁?答:释德洪 注释1. 押词韵第十七部 参考注释公立由政府设立和维持 公立医院 凛然(1) 恐惧、畏惧 众官凛然 (2) 整肃而又可敬又可怕 凛然正气 遗直指直道而行、有古人遗风的人。《左传·昭公十四年》:“ 叔向 ,古之遗直也,治国制刑,不隐于亲,三数 叔鱼 之恶,不为末减。曰义也夫,可谓直矣。” 杜预 注:“言 叔向 之直,有古人遗风。”《陈书·孔奂传》:“ 世祖 曰:‘古之遗直,復见於卿。’” 宋 苏轼 《<田表圣奏议>叙》:“呜呼! 田公 古之遗直也,其尽言不讳。” 清 徐开任 《咏史》:“ 汉 廷有遗直, 淮南 寝反谋。” 孤忠(1).忠贞自持,不求人体察的节操。 宋 曾巩 《韩魏公挽歌词》:“覆冒荒遐知大度,委蛇艰急见孤忠。” 明 王世贞 《鸣凤记·忠良会边》:“只恐孤忠有功难建,须期个地转天旋,要使离人再得圆。” 清 宋儒醇 《南渡》诗:“独有 史督辅 ,尽瘁继以死。一片孤忠心,众 * 肆毁。” 清 顾炎武 《井中心史歌》:“独力难将 汉 鼎扶,孤忠欲向 湘 纍弔。” (2).指忠贞自持的人。 清 蒋士铨 《冬青树·自序》:“窃观往代孤忠,当国步已移,尚间关忍死於万无可为之时,志存恢復。” 砥柱山名,位于河南三门峡以东黄河急流中,形象像柱 挺特超群特出。 汉 班固 《为第五伦荐谢夷吾表》:“出自 东州 ,厥土涂泥,而英姿挺特,奇伟秀出。”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闻义里》:“容颜挺特,世所希有。” 宋 陈亮 《壬寅答朱元晦秘书书》:“秘书挺特崇深,自拔於党类之中。”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唯説尚书贤,与语林挺特。” 一旦(1) 不确定的时间 一旦工作完成,我们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一旦山陵崩。——《战国策·赵策》 一旦为将。——汉·刘向《列女传》 一旦不能有(指一旦国家灭亡不能占有这些珍宝)。——唐·杜牧《阿房宫赋》 一旦异于今日…必致失所。——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一旦运穷。——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一旦抵罪。——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一旦事变。——清·周容《芋老人传》 (2) 一天之间,表示在非常短的时间内 毁于一旦 千古(1) 指久远的年代 千古风流人物。——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千古江山。——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 纵有千古。——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成为千古罪人 (2) 永远地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 千古奇闻 (3) 婉辞,哀悼死者,表示永别或永垂不朽。多用于挽联、花圈等的上款 埋玉(1).埋葬有才华的人。语本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庾文康 亡, 何扬州 临葬云:‘埋玉树箸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梁书·陆云公传》:“不谓华龄,方春掩质,埋玉之恨,抚事多情。” 唐 宋之问 《祭杜学士审言文》:“名全每困於鑠金,身没谁恨其埋玉。” 宋 陆游 《傅正议墓志铭》:“公虽埋玉有餘馨,印授三品告诸冥。” (2).埋葬女子。《花月痕》第二回:“亭外孤坟三尺,春时葬花於此,或传某校书埋玉之所。” (3).祭神的一种仪式。 唐 李峤 《汾阴行》诗:“埋玉陈牲礼神毕,举麾上马乘舆出。” 山侧山的侧面。《诗·召南·殷其雷》:“殷其靁,在南山之侧。”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舟凝滞於水滨,车逶遟於山侧。” 唐 皮日休 《茶中杂咏·茶焙》:“九里共杉林,相望在山侧。” 至今(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中泉(1).犹黄泉。指葬身之地。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宣贵妃诔》:“重扃閟兮灯已黯,中泉寂兮此夜深。” (2). 王莽 新 朝货币名,重七铢。 公德(1) 有关社会公众的安宁和幸福的行为,如不破坏公物 (2) 公共品德;公共道德方面的品质 千顷百亩为顷。千顷,极言其广阔。《淮南子·说林训》:“寻常之谿,灌千顷之泽。” 唐 韩愈 《酬卢给事曲江荷花行》:“ 曲江 千顷秋波浄,平铺红云盖明镜。” 明 陈所闻 《中秋同齐王孙瑞堂春堂虎丘坐月》曲:“望白云千顷,野鹤翱翔。” 丘复 《寄曹耐公汕头》诗:“罄此一樽酒,如对千顷汪。” 清快(1).清凉爽快。 宋 苏轼 《又次韵二守同访新居》之一:“数亩蓬蒿古县荫,晓窗清快夜堂深。” 清 袁枚 《新齐谐·蒋文恪公说二事》:“奴闷絶,不知所为。最后闻远远有呼唤声,奴在棺中欲应不能;后稍觉清快,亦不知何以得出。” 艾芜 《回家》:“他觉得帐子里很热,拿手拭拭脸上跟胸口上的汗。妻子手里是拿着扇子的,就连忙给他大大扇了几下。他人清快许多了。” (2).清新舒畅。 元 房皞 《题张信之见山堂》诗:“晚来天气佳,收目入清快。” 清 杜岕 《新年见月》诗:“新年见新月,一嘆清快絶。” (3).清而流畅的水。 宋 苏轼 《与胡祠部游法华山》诗:“道人未放泉出山,曲折虚堂泻清快。” 石井穿石而成的井。《神异经·东南荒经》:“东南有石井,其方百丈,上有二石闕。”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汾水》:“ 湘 东 阴山县 有 侯曇山 ,上有灵坛,坛前有石井,深数尺。”《广西风物志·柳侯祠》:“二进为中厅,有石井两口,古色斑驳,年代久远。” 绀碧天青色;深青透红色。 唐 李景亮 《李章武传》:“其色紺碧,质又坚密,似玉而冷,状如小叶。” 宋 范成大 《初归石湖》诗:“晓雾朝暾紺碧烘, 横塘 西岸 越城 东。” 郁达夫 《采石矶》:“绀碧的天空,高得渺渺茫茫。” 譬如(1) 举个例子,打个比方;例如 (2) 比如,好比 天下之势譬如一身。——宋· 苏轼《教战守策》 相去相距;相差。《汉书·食货志上》:“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復一人耳。此其与骑马之功相去远矣。”《晋书·王祥传》:“吾等 魏 之三公,公王相去,一阶而已。” 宋 曾巩 《答范资政书》:“而拜别朞年之间,相去数千里之远,不意阁下犹记其人。”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据 达夫 口述,则他们所答应者,和我所提出的相去并不远。” 寻尺喻微小或微细之物。《国语·晋语八》:“夫 絳 之富商……能行诸侯之贿,而无寻尺之禄,无大绩於民故也。”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大匠无弃材,寻尺各有施。” 宋 苏辙 《旦起理发》诗:“笑我守寻尺,求与真源逢。” 清 唐靖 《间加税》诗:“县官踏街衢,鞭度督寻尺。” 日光(1) 太阳光,既无散射又无反射的太阳定向射线 (2) 白天的光亮,与夜晚的黑暗相反。太阳光加天空的光,与月光和人造光相反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每下见“ 每下愈况 ”。 山影(1).山的倒影。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渐江水》:“ 泽兰 山头有深潭,山影临水,水色青緑。” 唐 岑参 《春寻河阳陶处士别业》诗:“药椀摇山影,鱼竿带水痕。” 元 虞集 《秋水观》诗:“湖深山影碧,天净月光空。” (2).远山的轮廓。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西望碧痕一缕,余疑山影,僧谓:‘山影夜望甚近,此当是云气。’余默然,知为雨兆也。” 郁达夫 《临平登山记》:“一到 临平 ,向北窗看到了这眠牛般的一排山影,才仿佛是叫人预备着到 杭州 去看山水似地,心里会突然的起一种变动。” 倒植(1).倒;倒置。谓将事物的首尾、上下、顺序、性质、是非、地位等颠倒过来,与正常情况相反。《庄子·外物》:“草木之倒植者过半,而不知其然。” 汉 贾谊 《新书·威不信》:“足反居上,首顾居下,是倒植之势也。”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古者,尊中国贱夷狄,真若首足。二 汉 虽议和亲,然礼亦不至均。今若是,是与之抗立,首足并处,失孰甚焉。臣恐久之,非但并处,又病倒植,顾其国号 契丹 足矣。” 明 张居正 《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臣若隐忍不言,将使忠邪混淆,是非倒植,卒致国是不定,政本动摇,非细故也。” (2).倒装,修辞方法之一。有意识地颠倒词句的顺序,以调和音节,错综句法,加强语势。 章炳麟 《文学说例》:“倒植者,若《书·禹贡》言‘祇臺德先’……即‘先祇臺德’也。” 倚栏亦作“ 倚阑 ”。凭靠在栏干上。 唐 赵嘏 《宿灵岩寺》诗:“倚栏香径晚,移石 太湖 秋。” 宋 周邦彦 《一落索》词:“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清 安夏 《杂兴》诗:“有竹深藏屋,无花强倚阑。” 忻然喜悦貌;愉快貌。《史记·周本纪》:“ 姜原 出野,见巨人跡,心忻然説,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夫会宾盈堂,酒酣奏琴,或忻然而欢,或惨尔而泣。” 宋 司马光 《送李公明序》:“ 光 忻然服其言,益知贤者所存,固非庸人所能及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技》:“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 李 忻然,即各交臂作势。” 游鳞(1).游鱼。 晋 潘岳 《闲居赋》:“游鳞瀺灂,菡萏敷披。” 唐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诗之三:“设罝守毚兔,垂钓伺游鳞。” 元 廼贤 《赋环波亭送杨校勘归豫章》诗:“天空夕阴敛,川迴游鳞跃。” 郭沫若 《女神·登临》:“哦,死水一池!几匹游鳞,喁喁地向我私语。” (2).指龙。《文选·潘尼<赠侍御史王元贶>诗》:“游鳞萃灵沼,抚翼希天阶。” 李善 注:“游鳞,龙也。” 指游鱼。 晋 左思 《吴都赋》:“北山亡其翔翼,西海失其游鳞。” 唐 方干 《陪胡中丞泛湖》诗:“綺绣峰前闻野鹤,旌旗影里见游鳞。” 清 吴嘉洤 《行感》诗之四:“官吏潜踪同伏鼠,商民逐货似游鳞。” 纯孝犹至孝。《左传·隐公元年》:“ 潁考叔 ,纯孝也。爱其母,施及 庄公 。” 杜预 注:“纯,犹篤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遗 ( 陈遗 )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郁达夫 《杂感》诗之八:“天帝若成纯孝愿,祖孙同日上清虚。” 白石(1).洁白的石头。《诗·唐风·扬之水》:“白石凿凿。” 明 吴炳 《情邮记·正名》:“逶迤周道费驱驰,白石清泉付与谁?” (2).传说中的神仙的粮食。 汉 刘向 《列仙传·白石生》:“ 白石生 , 中黄丈人 弟子, 彭祖 时已二千餘岁……尝煮白石为粮。” 唐 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诗:“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宋 苏轼 《独酌试药玉滑盏有怀诸君子》诗:“鎔鈆煮白石,作玉真自欺。” 清 恽敬 《说仙》三:“白石之説累变而益陋,黄庭之説屡迁而益诬。” (3).枳椇子的别名。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枳椇子,一名木餳,实形拳曲,花在实外,味甘如餳蜜也,一名树蜜,一名木实,一名白石。” 粲然(1) 鲜亮发光的样子 (2) 形容清楚明白 (3) 露齿而笑的样子 粲然一笑 玉英(1).玉之精英。《尸子》卷下:“清水有黄金,龙渊有玉英。”《史记·孝文本纪》:“欲出 周 鼎,当有玉英见。” 晋 郭璞 《江赋》:“金精玉英瑱其里,瑶珠怪石琗其表。” 清 姚鼐 《核桃研歌为庶子叶书山先生赋》:“或言天上陨星精,下入渊谷为玉英。”古代有食玉英之说,谓能长生。《尸子》卷下:“清水有黄金,龙渊有玉英。”《史记·孝文本纪》:“欲出 周 鼎,当有玉英见。” 晋 郭璞 《江赋》:“金精玉英瑱其里,瑶珠怪石琗其表。” 清 姚鼐 《核桃研歌为庶子叶书山先生赋》:“或言天上陨星精,下入渊谷为玉英。”古代有食玉英之说,谓能长生。《楚辞·九章·涉江》:“登 崑崙 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唐 王湾 《奉使登终南山》诗:“玉英时共饭,芝草为余拾。” (2).花之美称。 宋 赵长卿 《花心动·客中见寄暖香书院》词:“一餉看花凝竚,因念我西园,玉英真素。” 明 张叔元 《宜春令·纪情》套曲:“怪无般野蔓闲藤,繚绕琼枝妒玉英。” (3).喻雪花。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雪》词:“云容皓白,破晓玉英纷似织。” (4).指莹澈如玉的泉水。 唐 李华 《云母泉》诗:“洞彻浄金界,夤缘流玉英。” 唐 李绅 《别石泉》诗:“桂凝秋露添灵液,茗折香芽泛玉英。” (5).唾液。《黄庭内景经·脾长章》:“含漱金醴吞玉英。” 务成子 注:“金醴、玉英,口中之津液。” 冥感谓至诚而感通神灵。《晋书·孝友传·刘殷》:“ 刘殷 至孝冥感,兼才识超公,此人终当远达。”《百喻经·得金鼠狼喻》:“寻时金鼠变为毒蛇,此人深思,寧为毒蛇螫杀,要当怀去。心至冥感,还化为金。”《宋史·乐志十三》:“风云自冥感,嘉会翼飞天。” 精舍(1) 讲学的处所;收斋 (2) 僧道居住或说法布道的处所 (3) 指心,古人认为心是精神所居之处 登览登高揽胜。《晋书·江逌传》:“宜养以玄虚,守以无为,登览不以臺观,游豫不以苑沼。”《新唐书·后妃传下·懿安郭太后》:“后尝幸 驪山 ,登览裴回。” 宋 辛弃疾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词:“千年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清 王晫 《今世说·文学》:“ 周櫟园 少时,日则游行登览。” 何时(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二老对父母双亲的尊称 追逐指迅速积极地追寻逃跑的东西 有如瘦狗追逐一些因受袭击而哀鸣的小动物 假寐打盹儿,打瞌睡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左传·宣公二年》 想见经过推测得出结论 从中可以想见生活的艰难 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环佩环形玉佩;妇女的饰物 小姐气得把环佩都摔了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