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会稽颂嗣王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诸葛兴 |
释义 | 会稽颂嗣王原文肇三圣兮传一中,建人极兮参洪蒙。元圭锡兮汝绩,昭华归兮汝躬。 大道公兮均嬗继,家天下兮繇姒氏。 嵩石兮发祥,讴歌兮与子。 誓甘野兮服叛,养国老兮贵齿。 席不重兮味不贰,琴瑟屏兮钟鼓置。 思皇训兮克俭,心敬承兮敢坠。 祀四百兮绵景祚,兆大横兮垂异世。 越山兮蜿蜒,镜水兮漪。 焕祠宫兮屹峙,肃庑祀兮愉然。 端冕兮龙章,执圭兮琳琅。 想规重兮短叠,恍韶奏兮铿锵。 诗词问答问:会稽颂嗣王的作者是谁?答:诸葛兴 参考注释三圣(1).三个圣人。指 尧 、 舜 、 禹 。 汉 董仲舒 《贤良策三》:“道之大原出於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 禹 继 舜 , 舜 继 尧 ,三圣相受而守一道。”《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 汤 法三圣。” 颜师古 注:“三圣,谓 尧 舜 禹 也。” (2).三个圣人。指 夏禹 、 周公 、 孔子 。《孟子·滕文公下》:“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説,距詖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朱熹 集注:“三圣, 禹 、 周公 、 孔子 也。” (3).三个圣人。指 伏羲 、 文王 、 孔子 。《汉书·艺文志》:“人更三圣,世歷三古。” 颜师古 注引 韦昭 曰:“ 伏羲 、 文王 、 孔子 。” 清 王鸣盛 《蛾术编》卷三:“ 伏羲 画六十四卦, 文王 作卦辞,爻辞, 孔子 作十翼……歷数三圣。” (4).三个圣人。指 文王 、 武王 、 周公 。《汉书·诸侯王表序》:“三圣制法,立爵五等。” 颜师古 注:“三圣谓 文王 、 武王 及 周公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丹霞蔽日行》:“ 周室 何隆,一门三圣。” 黄节 注:“一门三圣,谓 文 、 武 、 周公 也。” 人极纲纪,纲常。社会的准则。 南朝 梁 沉约 《梁明堂登歌·歌黑帝》:“祚我无疆,永隆人极。” 唐 白居易 《立制度策》:“夫制度者,先王所以下均地财、中立人极、上法天道者也。” 元 揭傒斯 《刘先生墓志铭》:“圣贤之述作虽殊,所以扶天纲,立人极一也。” 邹容 《革命军》第三章:“建立宏猷,体国经野,以为人极。” 洪蒙指辽阔、混沌的宇宙。 姚华 《曲海一勺》:“及有非常之变,则纪律荡然,一时才俊,失所依据,斤斧自操,聪明所结,足使风云变色,河岳异彩,新陈递嬗,洪蒙再开。” 许地山 《缀网劳蛛·海角底孤星》:“你看我们在这林中,好像双星悬在洪蒙的穹苍下一般。” 臧克家 《运河》诗:“是谁的手辟开了洪蒙,把日月星辰点亮在长空?” 洪濛:1.迷蒙。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卷上:“ 曹 魏 改奏 文帝 所赋《西山一何高》,言仙道洪濛不可识。” 唐 修睦 《秋台作》诗:“到头归去是,免使叹洪濛。” (2).指太空,宇宙。 唐 张乔 《试月中桂》诗:“与月转洪濛,扶疏万古同。” 明 陈子龙 《昆明池治水战歌》:“旋风捲土移洪濛,劫灰飞尽羵羊舞。” (3).天地形成前的混沌状态。 清 吴伟业 《退谷歌》:“无乃此世非洪濛,元气茫茫鬼神凿。” (4).指原始、不发达状态。 铁铮 《政府说》:“远者辽矣,近观吾境,始则洪濛,继则开化,进而文明,循兹以逝,人类将絶灭,地球将消融。” 昭华(1).美好。《陈书·高祖纪下》:“景候昭华,人祗允庆。” (2).美玉名。《尚书大传》卷一下:“ 尧 致 舜 天下,赠以昭华之玉。”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受昭华之玉,纳龙叙之图。” 北周 庾信 《周五声调曲·宫调曲三》:“更受昭华玉,还披兰叶图。” (3).古代管乐器名。《西京杂记》卷三:“玉管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则见车马山林,隐轔相次,吹息亦不復见,铭曰:昭华之琯。” 宋 晏几道 《采桑子》词:“月白风清,长倚昭华笛里声。” 清 魏源 《杂诗》之六:“精灵感 西母 ,貽我昭华声。” (4).古代池名。《韩诗外传》卷九:“ 齐景公 出弋 昭华之池 。” (5).古代皇宫内女官名。《三国志·魏志·后妃传序》:“ 明帝 增淑妃、昭华、脩仪。”《南史·后妃传序》:“及 孝武 孝建 三年……又置昭仪、昭容、昭华,以代修华、修仪、修容。” 大道(1) 宽阔的道路 (2) 正确的道理 合于大道 家天下指帝王把国家作为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后来也指一家人独霸天下 发祥兴起;发生 发祥流庆,对越天地者,舄奕乎千载。——《后汉书·班固传》 讴歌1.亦作"讴歌"。 2.歌唱。 3.歌颂。 4.颂歌。国老(1).指告老退职的卿、大夫、士。《周礼·夏官·罗氏》:“中春,罗春鸟,献鳩以养国老。” 孙诒让 正义:“国老之内,以老、更为尤尊。”《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国老皆贺 子文 。” 孔颖达 疏:“《王制》云:‘ 有虞氏 养国老於上庠,养庶老於下庠。’然则国老者,国之卿大夫士之致仕者也。” 汉 贾谊 《治安策》:“春秋入学,坐国老,执酱而亲馈之,所以明有孝也。” (2).掌教化的官。《孔子家语·弟子行》:“宜为国老。” 王肃 注:“国老,助宣德教。”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国老 王喜 、廷掾 郑篤 、功曹 邠勤 等,咸曰宜之。” (3).指国之重臣。 宋 李清照 《浯溪中兴颂诗和张文潜》之二:“君不见惊人废兴传 天寳 ,中兴碑上今生草。不知负国有姦雄,但説成功尊国老。”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晋书》:“﹝ 楚王 ﹞ 暐 矫詔擅害国老。” (4).甘草的别名。 唐 柳宗元 《从崔中丞过卢少府郊居》诗:“蒔药闲庭延国老,开罇虚室值贤人。” 蒋之翘 注:“《本草》:甘草名国老。” 宋 梅尧臣 《司马君实遗甘草杖》诗:“药中称国老,我懒岂能医。”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甘草》:“﹝甘草﹞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 贵齿(1).犹尊老。谓尊重上了年岁的人。《初学记》卷十四引 北魏 袁曜 《释奠诗》:“南庠贵齿,东学尚亲,卑躬下问,降礼师臣。” 宋 刘挚 《上洛都文太尉》诗之二:“贵齿贪贤圣朝事,可须归兴羡冥鸿。” 元 王士熙 《张进中墓表》:“贵齿尊老之义尚矣,古之有天下者,皆养之以求其言,居民间则为父师。” (2).谓尊重其地位和年齿。 明 王守仁 《答储柴墟书》:“天下莫大於道,莫贵於德,道德之所在,齿与位不得而干焉,僕於某之谓矣。彼其无道与德,而徒有其贵与齿也,则亦贵齿之而已。” 不贰(1).专一,无二心。《左传·昭公十三年》:“君苟有信,诸侯不贰,何患焉?”《楚辞·九章·惜诵》:“事君而不贰兮,迷不知宠之门。”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五》:“﹝ 严续 ﹞为 元宗景 所知,两登相位,尽忠不贰。” 鲁迅 《华盖集续编·记发薪》:“不过临时发布‘亲领’命令的施主却还有,只是已非善于索薪的骁将,而是天天‘画到’,未曾另谋生活的‘不贰之臣’了。” (2).一律;没有差异。《管子·轻重乙》:“ 桓公 曰:‘然则衡数不可调耶?’ 管子 对曰:‘不可调。调则澄,澄则常,常则高下不贰,高下不贰则万物不可得而使固。’”《孟子·滕文公上》:“从 许子 之道,则市贾不贰。” (3).不重复。参见“ 不贰过 ”。 (4).没有差错。贰,通“ 忒 ”。《荀子·天论》:“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五》:“贰当为貣,亦字之误也。貣与忒同。忒,差也。言所行皆顺乎道而不差,则天不能祸也。”《韩诗外传》卷三:“ 孔子 闻之曰:‘ 楚庄王 之霸,其有方矣。制节守职,反身不贰,其霸不亦宜乎?’” 琴瑟指琴与瑟两种弦乐器。古代常合奏。也用以比喻夫妻感情和谐或兄弟、朋友的融洽情谊:琴瑟和谐。钟鼓亦作“ 钟皷 ”。1.钟和鼓。古代礼乐器。《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国语·晋语五》:“是故伐备钟鼓,声其罪也。” 唐 皮日休 《补周礼九夏系文》:“凡乐事,钟皷以奏《九夏》。” (2).借指音乐。 宋 范仲淹 《今乐犹古乐赋》:“曷若我咸臻仁寿,共乐钟鼓。” (3).指权贵人家的音乐。代指富贵。《陈书·徐陵传》:“但山梁饮啄,非有意於笼樊;江海飞浮,本无情於钟鼓。” (1).钟和鼓。古代礼乐器。 汉 贾谊 《新书·数宁》:“使为治,劳知虑,苦身体,乏驰骋鐘鼓之乐,勿为可也。” 唐 韩愈 《奉和仆射裴相公感恩言志》:“林园穷胜事,鐘鼓乐清时。”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銮仪卫》:“午门鐘鼓,凡上祀郊庙受朝贺,则鸣鐘鼓以为则。” (2).钟和鼓。亦借指音乐。《吕氏春秋·顺民》:“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耳不听鐘鼓。” 唐 李涉 《六叹》诗:“但将鐘鼓悦私爱,肯以犬羊为国羞。”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若敬从上人之命,即止水后,诛求聚敛,广蓄姬侍,坐於鐘鼓之间,使家败而身疾,又如之何?” (3).钟和鼓。古代击以报时之器。 唐 杜甫 《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诗:“復有楼臺衔暮景,不劳鐘鼓报新晴。” (4).钟和鼓。佛教法器。 清 郑燮 《别梅鉴上人》诗:“云山有约怜狂客,鐘鼓无情老比邱。” 克俭谓能节俭。《书·大禹谟》:“克俭于家。”《清史稿·后妃传·高宗孝贤纯皇后》:“克俭於家,爰始繅品而育茧。” 景祚(1).景福。《晋书·乐志上》:“超百代,扬休烈,流景祚,显万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文明自天,缉遐景祚。”《旧唐书·高骈传》:“我国家景祚方远,天命未穷。” (2).比喻帝业。《旧唐书·肃宗纪赞》:“兇徒竟毙,景祚重延。” 大横龟卜卦兆名。龟文呈横形,故称。《史记·孝文本纪》:“卜之龟,卦兆得大横,占曰:‘大横庚庚,余为天王, 夏啟 以光。’”后因以指帝王登基之兆。 唐 李商隐 《送千年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如无一战霸,安有大横庚?”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六:“﹝ 端邸 ﹞令人持生年密问之, 彦 乃屏人告以大横之兆,且云:事应在两月后。至期果验。” 异世(1).不同时代。《汉书·王莽传上》:“至於制作,与 周公 异世同符。” 南朝 宋 谢灵运 《七里濑》诗:“谁谓古今殊,异世可同调。” 唐 韩愈 《进士侯喜》:“或日接膝而不相知,或异世而相慕。” (2).前代;前世。《汉书·郊祀志下》:“王者各以其礼制事天地,非因异世所立而继之。” 颜师古 注:“异世,谓前代。”《文选·张悛<为吴令谢询求为诸孙置守冢人表>》:“正刑则罪非 晋 寇,从坐则异世已轻。” 吕向 注:“言正刑则 汉 魏 之时征伐不为 晋 寇也,若缘 孙皓 之坐,则是远祖应轻也。” 宋 秦观 《题彭景山传神》:“﹝ 彭景山 ﹞年四十不幸丧明……以得丧观之,岂异世有所负耶?” (3).不同的世间。指阳间与阴间。 晋 潘岳 《哀永逝文》:“思其人兮已灭,览餘迹兮未夷。昔同途兮今异世,忆旧欢兮增新悲。” (4).指去世在阴间的人。《宋书·何偃传》:“﹝ 偃 ﹞卒官,时年四十六……﹝ 世祖 ﹞曰:‘ 何偃 遂成异世,美志长往。’”《南齐书·王俭传》:“ 俭 年德富盛,志用方隆,岂意暴疾……便为异世,奄忽如此,痛酷弥深。” (5).后代;后世。 唐 元结 《辩惑》上篇:“是以恶蒙异世之诛,善及子孙之赏。”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鸱夷子见黜》:“余感其事,故书之以为异世之戒云。” 清 曾国藩 《江忠烈公神道碑铭》:“余既揭其用兵始末,乃并述他行义,声之铭诗,用告异世治国闻者。” 蜿蜒(1) 蛇类曲折爬行的样子 横过天花板蜿蜒着一条长的裂缝 (2) 曲折延伸 山路蜿蜒向下 镜水(1).平静明净的水。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凡造物由水土,故 江 东宜纱綾、宣纸者,镜水之故也。” 唐 温庭筠 《荷叶杯》词:“镜水夜来秋月,如雪。采莲时,小娘红粉对寒浪。” (2).指 镜湖 。 隋炀帝 《赐书召释惠觉》:“其义端雄辩,独演畅於 稽阴 ;谈柄微言,偏引汲於 镜水 。” 唐 贺知章 《采莲曲》:“ 稽 山罢雾鬱嵯峨, 镜水 无风也自波。” 唐 高适 《秦中送李九赴越》诗:“ 镜水 君所忆,蓴羹余旧便。” 祠宫指祠堂,神庙。 宋 韩驹 《余往岁与逊叔侍郎同寓广陵》诗:“ 广陵 三岁共祠宫,二月帆开二水风。” 宋 梅尧臣 《蓬莱阁赋》:“乔松鬱雽故陵,丹青儼於祠宫。” 屹峙耸立。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 武昌 黄鹤楼 在 黄鵠磯 上……楼有三层,画栋飞檐,倚城屹峙,面临 汉江 ,与 汉阳 晴川阁 相对。” 端冕玄衣和大冠。古代帝王、贵族的礼服。《礼记·乐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唯恐卧;听 郑 卫 之音,则不知倦。” 郑玄 注:“端,玄衣也。” 孔颖达 疏:“云‘端,玄衣也’者,谓玄冕也。凡冕服,皆其制正幅,袂二尺二寸,袪尺二寸,故称端也。”《国语·楚语下》:“圣王正端冕,以其不违心,帅其羣臣精物以临监享祀,无有苛慝於神者,谓之一纯。” 韦昭 注:“端,玄端之服。冕,大冠也。” 唐 杨巨源 《元日呈李逢吉舍人》诗:“称觴山色和元气,端冕炉香叠瑞烟。” 唐 黄滔 《白日上昇赋》:“挥毫而金简初载,端冕而玉皇有佇。” 龙章(1).龙纹;龙形。《礼记·郊特牲》:“旂十有二旒,龙章而设日月,以象天也。” 南朝 宋 鲍照 《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怪石似龙章,瑕璧丽锦质。”《南史·宋纪上·武帝》:“尝游 京口 竹林寺 ,独卧讲堂前,上有五色龙章,众僧见之。” (2).指龙旗。《管子·兵法》:“三曰举龙章,则行水。” (3).皇帝的仪仗。 唐 温庭筠 《湖阴词》:“白虬天子金鍠鋩,高临帝座回龙章。”亦借指皇帝。 唐 韩偓 《六月十七日召对自辰及申方归本院》诗:“清水帘开散异香,恩深咫尺对龙章。” 宋 秦观 《次韵东坡上元扈从三绝》之一:“赭黄繖底望龙章,不断惟闻蜡炬香。” 清 李渔 《鱼篮记·饯圆》:“自归顺以来,荷蒙丞相推荐呵,去专兵征强横,又得龙章宠。” (4).指得专征伐的大将之旗。 清 钮琇 《觚賸·伪牍谕降》附 钮蕙 卜识:“上御 日本 贡刀,令予跨赤驦以试,深蒙嘉叹。随手授曰:资尔武备,戮力王家,越日载锡龙章,昭示奬劝。寻转参戎,量移副帅。” (5).画或绣龙之服。天子之服。语出《礼记·明堂位》:“ 有虞氏 服韍, 夏后氏 山, 殷 火, 周 龙章。”《后汉书·邓禹传论》:“及其威损 栒邑 ,兵散 宜阳 ,褫龙章於终朝,就侯服以卒岁。” 李贤 注:“龙章,衮龙之服也。” 唐 骆宾王 《晚憩田家》诗:“龙章徒表 越 , 闽 俗本非华。” 明 杨慎 《送卞苏溪归叙州序》:“言 邓仲华 之贤,亦曰褫龙章而无愠。” (6).衮龙之服和章甫之冠。《文选·赵至<与嵇茂齐书>》:“表龙章於裸壤,奏韶舞於聋俗。” 李善 注:“龙,衮龙之服。章,章甫之冠也。” 唐 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诗之一:“天上坠玉棺,泉中掩龙章。” (7).喻不凡的文采、风采。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顾彦先 ,八音之琴瑟,五色之龙章。” 南朝 梁 沉约 《贺齐明帝登祚启》:“龙章日綵,焕若丽天。” 唐 骆宾王 《上兖州崔长史启》:“伟龙章之秀质,腾孔雀於觿年。” 唐 李白 《冬日于龙门送从弟京兆参军令问之淮南觐省序》:“观夫笔走羣象,思通神明,龙章炳然,可得而见。” 清 陈田 《明诗纪事己籤·李攀龙》:“ 于鳞 七言,函思英发,襞调豪迈,如八音凤奏,五色龙章,开闔鏗鏘,纯乎美矣。” (8).对皇帝文章的谀称。 明 何镗 《重刻<诚意伯刘公文集>序》:“天语焜燁龙章,具在《翊运篇》中。”借指诏书,敕令。 明 无名氏 《鸣凤记·林遇夏舟》:“凤鸞昔日轻分羽,正 上林 花媚忘归。忽蒙天使龙章坠。” 清 李果 《范文正公祠》诗:“先皇银榜龙章在,红树阶前交映明。” 执圭亦作“ 执珪 ”。1.以手持圭。《论语·乡党》:“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战国策·韩策三》:“ 申不害 与 昭釐侯 执珪而见 梁 君。”古代大夫始得执圭,因以指称仕宦。 清 陈梦雷 《李葆甫传》:“至夫栖迟泉石,乐其天真,较世之执圭膺组而俯仰趦趄者,世必有能辨之,又奚俟予言。” (2). 先秦 楚国 爵位名。圭以区分爵位等级,使执圭而朝,故名。《吕氏春秋·知分》:“ 荆王 闻之,仕之执圭。”《战国策·楚策一》:“ 楚 尝与 秦 构难,战於 汉中 , 楚 人不胜,通侯、执珪死者七十餘人,遂亡 汉中 。” (3).泛指封爵。 清 包世臣 《艺舟双楫·与吴熙载书》:“执珪之赏,是足下材力自致,非聚族而谋者,所敢与其巧也。” 琳琅精美的玉石,比喻美好珍贵的东西 铿锵形容乐器声音响亮节奏分明,也用来形容诗词文曲声调响亮,节奏明快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