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微雨(三月初六日)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微雨(三月初六日)原文昨近稍作风,妒桃约如宿。 亦知土膏润,宁惜落花蔌。 恐践清明占,为是心戚促。 何期风送云,侵晓霏银竹。 历辰乃至已,疏密间陆续。 掘土湿二寸,下接地气沃。 虽非沾渥优,颇足资渗漉。 望外讶何脩,遇共三农福。 慰敬并切衷,麦秋庶可卜。 诗词问答问:微雨(三月初六日)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押词韵第十五部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五十六 2. 三月初六日 参考注释作风在思想、工作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态度或行为;文艺家或作品的风格 工作作风 土膏(1).土中所含的适合植物生长的养分。《国语·周语上》:“阳气俱蒸,土膏其动。” 唐 皇甫冉 《杂言无锡惠山寺流泉歌》:“土膏脉动知春早,隈隩阴深长苔草。” 元 胡南 《春日田园杂兴》诗:“水活土膏动,风微花气深。”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土膏既厚,春雷一动,万物发生。” (2).肥沃的土地。《汉书·东方朔传》:“故 酆 镐 之间号为土膏,其贾亩一金。” 南朝 梁武帝 《藉田》诗:“千亩土膏紫,万顷陂色縹。” (3).鸦片。《清史稿·德宗纪二》:“命 柯逢时 管理八省土膏统捐事宜。” 郭孝成 《湖南光复纪事》:“其餘如钱粮照常徵解,土膏照捐照常开办。” 清明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在节日里人们扫墓和向死者供献特别祭品 为是抑或;还是。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 王江州 夫人语 谢遏 曰:‘汝何以都不復进?为是尘务经心,天分有限?’” 唐 吴筠 《冲虚真人》诗:“未知风乘我,为是我乘风?”《敦煌变文集·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文》:“为是上界 天帝释 ?为是梵众四天王?” (1).因为是;为的是。 前蜀 魏承班 《玉楼春》词:“好天凉月尽伤心,为是玉郎长不见。”《水浒传》第五一回:“﹝ 柴进 道:﹞为是家间祖上有 陈桥 让位之功,先朝曾敕赐丹书铁券,但有做下不是的人,停藏在家,无人敢搜。”《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姑娘,这安位可是你自己的事了;但是他二位老人家,自然该双双升座,为是你一人断分不过来……如今也叫 玉格 替你代劳。” (2).因此。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一:“我这就给太太打电话,为是再告诉你一声,怕她一着急,把我的话忘了,你好提醒她一声。” 戚促穷迫,迫促。 唐 李白 《空城雀》诗:“嗷嗷空城雀,身计何戚促。” 宋 范成大 《春前十日作》诗:“终期戚促成何事,今古纷纷一窖尘。” 明 何景明 《六子》诗:“世士多戚促,器识寡萧散。” 何期犹言岂料。表示没有想到。 南朝 梁 陶弘景 《周氏冥通记》卷二:“凡庸 * ,少乐 * ,幸藉缘会,得在山宅,何期真圣,曲垂启降。” 明太祖 《御赐归老青田诏书》:“何期祸生於有隙,致使不安。”《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滕王阁》:“千里独行,方悲寂寞,何期旅邸,得遇故人。” 鲁迅 《悼杨铨》诗:“何期泪洒 江 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侵晓天色渐明之时;拂晓 银竹银白色的竹子。常比喻大雨。 唐 李白 《宿虾湖》诗:“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银竹。” 宋 陈与义 《秋雨》诗:“病夫强起开户立,万箇银竹惊森罗。” 宋 陆游 《七月十七日大雨极凉》诗:“瓦沟淙淙万银竹,变化只在须臾间。” 乃至(1) 甚至 全城军民乃至老弱妇孺都参加了抢险护堤 (2) 也说“乃至于” 疏密(1) 稀疏与稠密 疏密不匀的排列 (2) 疏远与亲密 不间疏密 (3) 松散与坚密 地有疏密,则不能无差忒。——沈括《梦溪笔谈》 陆续表示有先有后,时断时续 散会后,大家陆续回去了 方陆续退出。——《广东军务记》 接地(1) 为防止触电或保护设备的安全,把电力电讯等设备的金属底盘或外壳接上地线 (2) 利用大地作电流回路 接地线 沾渥浸润。亦比喻蒙受恩泽、宠遇。《东观汉纪·顺烈梁皇后传》:“是时自冬至春不雨,立后之日,嘉澍沾渥。”《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被受 公孙渊 祖考以来光明之德,惠泽沾渥,滋润荣华。”《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渊 遂自立为 燕王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被受 公孙渊 祖考以来光明之德,惠泽沾渥,滋润荣华。” 明 高启 《送高丽贡使还国》诗:“雨露何沾渥,华夷已混同。” 清 曹寅 《畅春苑张灯赐宴归舍恭纪》诗之一:“兰臺异数曾沾渥,赋拟 枚皋 拙未能。” 渗漉(1).液体向下滴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滋液渗漉,何生不育?” 司马贞 索隐引《说文》:“渗漉,水下流之貌也。”《宋史·河渠志五》:“大河源深流长,皆山川膏腴渗漉,故灌溉民田,可以变斥卤而为肥沃。” 清 唐孙华 《鹰坊歌与夏重恺功同赋》:“多畜驯鸽供餵饲,流血渗漉霑衿喉。” (2).比喻恩泽下施。《文选·谢庄<宋孝武宣贵妃诔>》“六祈輟渗” 唐 李善 注:“渗谓渗漉,喻福祉也。” 宋 陆游 《瑞庆节贺表》:“东渐西被,伟声教之混同;上际下蟠,报仁恩之渗漉。” 清 魏源 《拟进呈<元史新编>序》:“是以膏泽之润,罕及於南;渗漉之恩,悉归於北。” 望外意料之外的 望外遭齿舌。——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三农(1).古谓居住在平地、山区、水泽三类地区的农民。后泛称农民。《周礼·天官·大宰》:“一曰三农,生九穀。”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三农,平地、山、泽也。” 唐 白居易 《贺雨》诗:“宥死降五刑,己责宽三农。” 清 侯方域 《代三省督府张公祈雨文》:“兹土而五月不雨,三农之失其业者,号呼之声日彻於耳,某心窃忧焉。” (2).指春、夏、秋三个农时。 汉 张衡 《东京赋》:“三农之隙,曜威中原。”《北史·薛辩传》:“命立庠序,教以诗书,三农之暇,悉令受业。” 麦秋麦子成熟后的收割季节,一般在夏季,但具体日期各地不一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