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湛然室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湛然室原文书室额湛然,无非取即景。 我意弗在斯,每因以自警。 湛者澄之谓,私欲首当屏。 湛者寂之谓,好恶犹应省。 内以养心田,外以持政柄。 无为而有为,讵云耽閒静。 诗词问答问:湛然室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三十七 2. 叶 参考注释书室书斋,书房。 宋 苏轼 《留题仙游潭中兴寺》诗:“独攀书室窥巖竇,还访仙姝款石闺。”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蒋清容 ﹞晚年命工绘像,岁修春兰秋菊之荐,命子孙世世祀于书室。”《诗刊》1978年第1期:“ 武汉 关的钟声,每半小时奏一次《东方红》,午夜过后,市声沉寂,钟声悠扬,入我书室。” 湛然(1).清澈貌。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二十:“不数日,果大雨。见大石中裂开一井,其水湛然。”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清水》:“寺左右杂树疎颁,有一石泉,方丈餘,清水湛然。”《剪灯新话·鉴湖夜泛记》:“颜貌红泽,双瞳湛然。” 明 谢谠 《四喜记·久旱祈神》:“白檀焚献,怪举首青天湛然。” (2).安然貌。《大戴礼记·四代》:“僉然湛然。”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王戎 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 戎 湛然不动,了无恐色。”《云笈七籤》卷六二:“譬如婴儿居胎中,湛然不动。” (3).淡泊。 南朝 宋 谢灵运 《佛影铭》序:“容仪端庄,相好具足,莫知始终,常自湛然。” 唐 韩偓 《地炉》诗:“禪客钓翁徒自好,那知此际湛然心。”亦指清静。 隋 王通 《中说·周公》:“其上湛然,其下恬然。” 阮逸 注:“湛、恬皆静。” 宋 苏轼 《观妙堂记》:“我所居室,汝知之乎?沉寂湛然,无有喧争。” (4).清醒貌。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饮量》:“ 临溪 一一指挥僮僕扶掖登榻,然后从容登舆去。神志湛然,如未饮者。”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然昏厥睯眩中,此心湛然,尚觉可用。”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但现在的自己却是湛然清醒,明白了自己所处的地位。” 无非不外;没别的 他无非就有三板斧功夫 即景(1) 就眼前的景物 即景生情 (2) 就眼前的景物即兴创作的作品 即景诗 在斯在这里。《论语·卫灵公》:“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后汉书·文苑传上·崔琦》:“履道者固,杖埶者危。微臣司戚,敢告在斯。” 私欲私人欲念;不正当的欲望 公道不立,私欲得容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淮南子》 好恶偏好;喜好 翻译时不应根据自己的好恶改变原文的意思 心田(1) 内心;良心 泽雨无偏,心田受润。——梁简文帝《上 * 颂表》 心田洒扫无尘。——《白居易《犯吟》 只因一句话上说得不好,昧了心田。——《西湖二集》 (2) 心思;心意 持政(1).争持家政。《韩非子·扬权》:“夫妻持政,子无适从。” 王先慎 集解:“夫唱妇随者,礼之正也。今夫妻争持其政,故子不知所从也。” (2).执政。《汉书·韩延寿传》:“大将军 霍光 持政。”《魏书·天象志一》:“主弱,小人持政。” 无为(1)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顺其自然,没必要有所作为 (2)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罚 (3) 不要,不用 无为在歧路。——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有为做出成绩 奋发有为 大有为也。——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