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寄生槐
朝代 宋代
作者 欧阳修
释义

寄生槐原文

桧惟凌云材,槐实凡木贱。
奈何柔脆质,累此孤高干。
龙鳞老苍苍,鼠耳光粲粲。
因缘初莫原,感吒徒自叹。
偷生由附托,得势争◇蒨。
方其荣盛时,曾莫见真◇。
欲知穷悴节,宜试以霜霰。
萌芽起微◇,辨别乖先见。
剪除初非难,长养遂成患。
虽然根性殊,常恐枝叶仕乱。
惟应植者深,幸不习而变。
含容固有害,剿绝须明断。
惟当审斤斧,去恶无伤善。

诗词问答

问:寄生槐的作者是谁?答:欧阳修
问:寄生槐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欧阳修的名句有哪些?答:欧阳修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凌云

高耸入云

壮志凌云

槐实

槐树的果实。可入中药。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 庾肩吾 常服槐实,年七十餘,目看细字,鬚髮犹黑。” 宋 田锡 《菊花枕赋》:“价掩槐实,名踰蕙房。”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槐》:“槐实。﹝气味﹞苦,寒,无毒。”

凡木

平凡的花木。 唐 韩愈 《芍药歌》:“丈人庭中开好花,更无凡木争春华。” 唐 刘禹锡 《华山歌》:“凡木不敢生,神仙聿来託。” 宋 陆游 《张园海棠》诗:“池臺扫除凡木尽,天地眩转花光红。” 宋 朱熹 《与诸人用东坡韵共赋梅花》诗:“佳名一旦异凡木,絶艷千古高名园。”

奈何

(1) 怎么办

无可奈何

(2) 如何

奈何不礼

不予我城奈何。——《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且为之奈何。

奈何取之尽锱铢。(锱铢(zīzhū ),古代重量单位,一铢等于二十四分之一两,六铢为一锱,喻微小。)—— 唐· 杜牧《阿房宫赋》

奈何饮于酒肆。——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惩治;对付

等我慢慢的奈何他

柔脆

亦作“ 柔脃 ”。1.柔弱,软弱。《老子》:“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易·夬》“莧陆夬夬,中行无咎” 三国 魏 王弼 注:“莧陆,草之柔脃者也。” 宋 欧阳修 《寄生槐》诗:“檜惟凌云材,槐实凡木贱,奈何柔脆质,累此孤高榦。”《明史·徐贞明传》:“东南民素柔脃,莫任远戍。”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曹学士》:“每以帝子皆生深宫,身体柔脆,必须辅以药石。”

(2).柔而易折;软而易碎。 宋 王安石 《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诗之二:“无物堪持比此冠,竹皮柔脆穀皮乾。”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僕徒手与搏,觉其衣裳柔脆,如通草之心;肌肉虚鬆,似莲房之穰。”

(3).柔和婉转。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其一切清圆柔脆争奇鬭巧之作,别録一集,得六百餘闋,名曰《别调》。”

孤高

特立高耸

孤高特立

龙鳞

(1).龙的鳞甲。《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其土则丹青赭堊,雌黄白坿,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 李善 注:“ 郭璞 曰:‘如龙之鳞彩也。’” 吕向 注:“言众物颜色相照烂然如龙鳞也。”

(2).《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 * 。人主亦有逆鳞,説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后因以“龙鳞”指人主。《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天下士大夫捐亲戚,弃土壤,从大王於矢石之间者,其计固望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 唐 吴兢 《贞观政要·论任贤》:“若陛下不受臣言,臣亦何敢犯龙鳞,触忌讳也。” 宋 梅尧臣 《送马司谏使北》诗:“每逆龙鳞司諫諍,又持旄节使 阴山 。” 明 顾大典 《青衫记·蛮素至江》:“不道龙鳞难逆遭黜降,喜青山正对黄堂。”

(3).指皇帝的衮服,龙袍。 唐 杜甫 《秋兴》诗之五:“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仇兆鳌 注:“龙鳞,谓袞衣之龙章。” 明 谢谠 《四喜记·双桂联芳》:“鸣鞘隐隐声传,仰见龙鳞日耀。”

(4).像龙鳞的样子。 汉 扬雄 《甘泉赋》:“金人仡仡其承钟虡兮,嵌巖巖其龙鳞。” 李善 注:“龙鳞,似龙之鳞也。” 吕延济 注:“言壮勇之金人饰以龙文,令负鐘虡。” 南朝 梁 江淹 《水上神女赋》:“石琼文而翕赩,山龙鳞而炤烂。” 宋 王禹偁 《和陈州田舍人留别》之五:“道服日斜披鹤氅,药畦春暖步龙鳞。”

(5).似龙鳞的事物。指水波,涟漪。 晋 郭璞 《江赋》:“溭淢濜溳,龙鳞结络。” 唐 厉玄 《从军行》:“战场收驥尾,清翰怯龙鳞。” 宋 梅尧臣 《汴水斗减寄彦国》诗:“深滩鼇背出,浅浪龙鳞斜。” 明 刘基 《摸鱼儿》词:“碧江风过龙鳞起,天际白云如絮。”

(6).幼竹。幼竹有箨,如龙鳞状。 唐 虞世南 《赋得临池竹应制》:“龙鳞漾 嶰谷 ,凤翅拂涟漪。”

(7).松桧之属。松桧之皮如龙鳞,故称。 唐 王维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宋 梅尧臣 《桧咏》:“龙鳞已爱松身直,珠实还看柏华垂。”

(8).累累垂垂的葡萄。 唐 刘禹锡 《葡萄歌》:“马乳带轻霜,龙鳞曜初旭。”

(9).宝刀名。 三国 魏 曹丕 《剑铭》:“又造百辟露陌刀一,长三尺二寸,状如龙文,名曰龙鳞。”

老苍

(1).鬓发灰白的老人。亦形容容颜苍老。 唐 杜甫 《壮游》诗:“脱落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陈毅 《泗宿道中》诗:“相见问安好,老苍惊故人。” 老舍 《四世同堂》五八:“她已找不到了自己的青春,可也并不老苍。”

(2).犹老练。 宋 黄庭坚 《次韵答邢敦夫》:“儿中兀老苍,趣造甚奇异。” 清 黄景仁 《三十夜怀梦殊》诗:“我病甘摇落,君才更老苍。”

(3).形容树木葱郁。 宋 范成大 《望海亭赋》:“平畴蔚以穉緑,乔木森其老苍。”

鼠耳

(1).谓像鼠耳朵样子。《艺文类聚》卷八八引《庄子》:“槐之生也,入季春五日而兔目,十日而鼠耳。” 宋 范成大 《夏日田园杂兴》诗之八:“槐叶初匀日气凉,葱葱鼠耳翠成双。”

(2).鼠曲草的别名。 唐 皮日休 《鲁望以躬掇野蔬兼示雅什用以酬谢》诗:“深挑乍见牛脣液,细掐徐闻鼠耳香。”

粲粲

(1).鲜明貌。《诗·小雅·大东》:“西人之子,粲粲衣服。” 朱熹 集传:“粲粲,鲜盛貌。” 晋 陆机 《日出东南隅行》:“暮春春服成,粲粲綺与紈。” 宋 贺铸 《踏莎行》词:“黄帘絳幕掩香风,当筵粲粲人如玉。”

(2).广阔貌。 清 龚自珍 《拟进上蒙古图志表文》:“粲粲中原,有削有吞,浩彼诸藩,岂无革沿?”

(3).笑貌。 宋 梅尧臣 《谢师厚归南阳·效阮步兵》诗:“解剑登北堂,幼妇笑粲粲。” 锺延豪 《华西街上》四:“ 阿牛 嘿的一声粲粲的仰头大笑。”

因缘

(1) 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其结果的条件

洒家在五台山真长老处,学得说因缘,便是铁石人也劝得他转。——《水浒传》

(2) 缘分

他俩真有因缘

偷生

苟且求活

存者且偷生。——唐· 杜甫《石壕吏》

附托

1.依附寄托。

2.假借﹐凭借。

3.委托﹐嘱托。

得势

获得权柄或指挥权利或特权

荣盛

(1).显达兴盛。 南朝 梁 江淹 《萧被侍中敦劝表》:“都野宗其荣盛,视听敬其炎贵。” 唐 韩偓 《过临淮故里》诗:“荣盛几何流落久,遣人襟抱薄浮生。”

(2).谓茂盛。 明 刘基 《感怀》诗之六:“荣盛方及时,采捋一何频。根枯不盈拱,何以御霜辰?”

穷悴

困顿憔悴。《北史·高允传》:“ 王肃 之归闕,路经 县瓠 ,羈旅穷悴,时人莫识。” 宋 苏舜钦 《送闵永言赴彭门》诗:“顾我穷悴者,一笑情相与。”

霜霰

(1).霜和霰。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二:“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阁疏》:“煦蒸霜霰,莩甲云露。” 唐 杜甫 《青阳峡》诗:“魑魅啸有风,霜霰浩漠漠。” 宋 欧阳修 《山槎》诗:“山中苦霜霰,岁久无春色。”

(2).喻恶势力。 唐 孟郊 《答友人》诗:“道语必疎淡,儒风易凌迟。愿存坚贞节,勿为霜霰欺。” 明 陆采 《明珠记·伪敕》:“他犯着龙鳞怒,难宽霜霰威。”

萌芽

比喻新生的事物

辨别

对不同的事物在认识上加以区别

辩别方向

能辨别正常情况下会混淆的各种声音

先见

预见;事前显露发生或其性质

乡下人对于下雪似乎更有先见

剪除

从根上去掉;消灭

剪除奸宄

非难

指摘;责备

无可非难

长养

(1).抚育培养。《荀子·非十二子》:“长养人民,兼利天下。” 汉 仲长统 《理乱篇》:“安居乐业,长养子孙,天下晏然。” 清 薛福成 《顾贞女传》:“ 贞女 抚之,如抚 福基 ,长养教诲,以至成人。”

(2).长大;生成。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南中志》:“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敦煌曲子词·叹五更》:“一更初,自恨长养枉生躯,耶孃小来不教授,如今争识文与书。” 李广田 《山水》:“他们猜想那块石头的来源,他们说那是从什末山岳里采来的,曾在什末深谷中长养,为几千万年的山水所冲洗,于是变得这末滑,这末圆,又这末好看。”

遂成

养成;成就。《荀子·哀公》:“大道者,所以变化遂成万物也。” 汉 王符 《潜夫论·贤难》:“此秀士所以虽有贤材美质,然犹不得直道而行,遂成其志者也。”

虽然

(1)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为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虽然年过六十,劳动劲头却比得上年轻的小伙子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鲁迅《故乡》

(2) 虽然如此,虽是这样;即使这样

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墨子·公输》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战国策·魏策》

根性

(1).佛教语。佛家认为气力之本曰根,善恶之习曰性。人性有生善恶作业之力,故称“根性”。 唐 王维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诗:“了观四大因,根性何所有。” 宋 苏轼 《胜相院经藏记》:“凡见闻者,随其根性,各有所得。”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众生因缘、根性、福力,各各不同。”

(2).本性,本质。 苏曼殊 《与高天梅论文学书》:“惜夫 辜 氏志不在文事,而为宗室诗匠牢其根性也。” 茅盾 《子夜》十一:“他的希望,他的未尽磨灭的羞耻心,还有他的患得患失的根性,都在这一刹那间爆发。”

枝叶

(1) 枝条和树叶

那棵大树枝叶茂盛

(2) 比喻琐碎的言辞或情节

(3) 子孙

(4) 喻同宗旁支

强本干,弱枝叶

含容

(1).容忍;宽恕。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幕府方詰外姦,未及整训,如绪含容,冀可弥缝。” 唐 白居易 《与昭义军将士诏》:“而乃外示恭顺,内怀姦邪,刻削军中,暴殄境内。朕以君臣之道,未忍发明,为之含容,颇有年月。” 宋 王安石 《敕牓交趾》:“含容厥愆,以至今日。” 清 龙启瑞 《致曾涤笙侍郎书》:“数十年来,士大夫以含容为忠厚,以宽大为美名。”

(2).容纳。《隋书·礼仪志二》:“中迎 含枢纽 者,含容也,枢机有开闔之义,纽者结也。言土德之帝,能含容万物,开闔有时,纽结有法也。”

有害

有破坏性的;可能有致命的结果的

有害的习惯

剿绝

亦作“劋绝”。杀灭;灭绝。《汉书·王莽传下》:“如黠贼不解散,将遣大司空将百万之师征伐劋絶之矣!”《明史·杨嗣昌传》:“乃上疏曰:‘网张十面,必以 河南 、 陕西 为杀贼之地,然 陕 有 李自成 、 惠登相 等,大部未能剿絶。’”

勦絶:消灭,灭绝。《书·甘誓》:“ 有扈氏 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勦絶其命。” 孔 传:“勦,截也;截絶,谓灭之。” 晋 左思 《魏都赋》:“与先世而常然,虽信险而勦絶。”

明断

暗示公正的、头脑清晰的、健全并睿智的判断力

其中确有冤情,请包大人明断

斤斧

(1).斧头。《管子·乘马》:“其木可以为棺,可以为车,斤斧得入焉。”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凡木结根於灵山,而 匠石 为之寝斤斧。” 宋 苏轼 《筑高丽亭馆一绝》:“簷楹飞舞垣墙外,桑柘萧条斤斧餘。” 郭沫若 《洪水时代》诗:“ 夏禹 ,只把手中的斤斧暂停,笑说道:‘那只是虚无的幻影!’”

(2).指兵器。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七:“ 宣宗 索 赵嘏 诗,其卷首有《题秦皇诗》,其略云:‘徒知六国随斤斧,莫有羣儒定是非。’”

(3).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又窥诸公所赋,何以措手,然旨命丁寧,亦勉率成篇,并自写上呈,所谓将勤补拙,更乞斤斧,免貽众誚。”参见“ 斧正 ”。

无伤

(1).没有什么关系;不妨。《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唐 杜甫 《壮游》诗:“君辱敢爱死,赫怒幸无伤。”《水浒传》第七回:“衙内怕 林冲 是箇好汉,不敢欺他,这个无伤。” 清 吴敏树 《淮阴侯论》:“ 汉 诚胜 楚 , 信 则为 汉 臣,无伤者。”

(2).不损害;不伤害。《韩非子·说难》:“有与同污者,则必以大饰其无伤也;有与同败者,则必以明饰其无失也。” 晋 支遁 《还东山上哀帝书》:“篤慈孝之爱,蠕动无伤;衔抚惜之哀,永悼不仁。”

(3).即罔象。神话传说中的精怪之名。《尸子》卷下:“地中有犬,名曰地狼,有人名曰 无伤 。”一说,水神名。参阅《庄子·达生》“水有 无伤 ” 唐 陆德明 释文。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9:5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