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长相思·其三·三不归三首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敦煌曲子 |
释义 | 长相思·其三·三不归三首原文作客在江西。得病卧毫厘。 还往□消息。看看似别离。 村人曳在道傍西。耶娘父母不知。 身上剟牌书字。此是死不归。 诗词问答问:长相思·其三·三不归三首的作者是谁?答:敦煌曲子 注释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卷三 参考注释作客(1) 寄居异地 (2) 到别人处做客人 (3) 拜访,访问 江西中国东南部的省。面积16万平方公里,人口3320万,省会南昌。赣江南北贯全省,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位于省的北部;湖周围平原为主要产粮区。立于鄱阳湖入长江口西侧的庐山为著名避暑胜地。位于省西部的井岗山为中国 * 创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之。南部是世界著名的钨矿产地 得病害病,患病,罹患疾病 一只明显地受了伤或得了病的蜂鸟 毫厘两个很小的计量单位,极言数量之小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还往(1).往来。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巴郡》:“或长吏忿怒,寃枉弱民,欲赴诉郡官,每惮还往。” 宋 曾巩 《答葛蕴》诗:“归来客舍中,未及还往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瞳人语》:“隧道迂,还往甚非所便,不如自启门。” (2).往来之人。指亲朋。《敦煌曲子词·长相思》:“作客在 江西 ,得病卧毫釐。还往观消息,看看似别离。” 唐 李白 《少年行》:“遮莫枝根长百丈,不如当代多还往;遮莫姻亲连帝城,不如当身自簪缨。” 消息(1) 情况报道 消息灵通人士 (2) 音信 杳无消息 看看(1) 查看,细看,检查 士兵,让我看看你的通行证 (2) 渐渐 看看脚酸腿软 (3) 眼前,即将 看看又还秋暮 别离(1) 离别;分离 别离家乡,踏上征途 心知长别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商人重利轻别离。——唐· 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 (2) 》 村人(1).乡下人,农村人。 唐 白居易 《登村东古冢》诗:“村人不爱花,多种栗与枣。” 明 陶宗仪 《辍耕录·贤母辞拾遗钞》:“有村人早出卖菜,拾得 至元 钞十五锭,归以奉母。” 鲁迅 《书信集·致赖少麒》:“就是极平常的动植物图,我曾经给向来没有见过图画的村人看,他们也不懂。” (2).俗人,蠢人。《朱子语类》卷三五:“所谓君子者,岂是歛手束脚底村人耶?”《水浒传》第五回:“ 鲁智深 大怒道:‘你这廝村人,好没道理!俺又不曾説甚的,便要绑缚洒家。’”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丝竹》:“谚云:‘村人吃橄欖,不知回味。’” 在道(1).在于正道。《易·随》:“九四:随有获,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孔颖达 疏:“志在济物,心存公诚,著信在於正道。” (2).谓正在路途之中。《诗·大雅·公刘》“彻田为粮” 唐 孔颖达 疏:“谓既至 豳 地,以为久住之粮,非在道之粮也。” (3).犹在行;内行。《荡寇志》第七五回:“ 丽卿 笑道:‘你却识货。莫非也在道,説与小可听听。’” 耶娘同“耶孃”。 父母。后多作"爷娘"。 父母(1) (2) 父亲和母亲的总称 父母者,人之本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具有父亲和母亲作用的人 不知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身上(1) 身体上 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 (2) 随身 身上没带笔 书字文字。 清 顾炎武 《延平使至》诗:“万里干戈传御札,十行书字识天颜。”《红楼梦》第一○八回:“ 湘云 道:‘三姐姐走了,曾有书字回来么?’” 不归(1).不返家。《诗·豳风·东山》:“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清 蒲松龄 《司文郎》:“又闻次年再行乡试,遂不归,止而受教。” (2).不归还。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盗户》:“詎恶久假不归,霸为己有。” |
随便看 |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