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益寿美金花 |
朝代 | 元代 |
作者 | 侯善渊 |
释义 | 益寿美金花原文回头问己。返照蓬壶明彻底。 一颗玄珠。 上下周流出六虚。 混成天癸。 象适圆通明**。 内外无拘。 游奕天中不卷舒。 诗词问答问:益寿美金花的作者是谁?答:侯善渊 参考注释回头(1) 把头转向后方 (2) 悔悟;改邪归正 及早回头 (3) 少等一会儿;过一段时间以后 回头再谈 回头见 返照亦作“ 返炤 ”。 1.夕阳,落日。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诗:“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宋 林逋 《孤山后写望》诗:“返照未沉僧独往,长烟如淡鸟横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花公主》:“忽然醒寤,则返照已残。” (2).夕照;傍晚的阳光。 唐 刘长卿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诗:“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太阳落了下去,返照照着几千根桅杆半截通红。” 曹禺 《日出》第二幕:“黄昏了,室内一片夕阳的返照。” (3).反射;照射。 清 蒲松龄 《夏客稷门僦居湖楼》诗:“湖光返炤青连屋,荷气随风香入楼。” 郁达夫 《沉沦》七:“一片一片的海浪,受了阳光的返照,同金鱼的鱼鳞似的在那里微动。”《花城》1981年第1期:“由于阳光返照,她白净的脸上焕发着柔和的光彩。” (4).犹反映。 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第二章:“艺术尽管和实用世界隔着一种距离,可是从来也没有一个真正的大艺术作品不是人生的返照。” 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第三章:“无论如何,神都是人创造的,都是他自己的返照。” (5).佛教指用佛性对照检查自己。《坛经·行由品》:“与汝説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边。”《五灯会元·六祖大鉴禅师法嗣·章敬怀暉禅师》:“若能返照,无第二人。”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禅宗·禅和生活》:“有僧人问 洞山 如何是佛,他答道:‘麻三斤。’这当然不是叫问者在这句话上用心,只是把他的心思挡了回去,引起返照。” 蓬壶即 蓬莱 。古代传说中的海中仙山。 晋 王嘉 《拾遗记·高辛》:“三 壶 则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壶 ,则 方丈 也;二曰 蓬壶 ,则 蓬莱 也;三曰 瀛壶 ,则 瀛洲 也。形如壶器。” 唐 沉亚之 《题海榴树呈八叔大人》诗:“曾在 蓬壶 伴众仙,文章枝叶五云边。” 清 李渔 《玉搔头·微行》:“假俺几日儿尘世逍遥,再来受 蓬壶 约。” 明彻(1).清楚;明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浣衣池侧大方石上,有如来袈裟之迹,其文明彻,焕如彫鏤。”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旁达两门,上通一窍,更为明彻,此其前胜也。” 巴金 《雨》三:“我的心很明彻,就仿佛她站在我面前对我说话一般。” (2).明亮而清澈。 沙汀 《记贺龙》二:“他那明彻的眼睛里略略浮上一层忧郁。” 曹靖华 《飞花集·艳艳红豆寄相思》:“这儿的空气,竟如此清新、明彻。” 玄珠(1).黑色明珠。 汉 刘向 《九叹·远逝》:“杖玉华与朱旗兮,垂明月之玄珠。”《南齐书·张融传》:“蟕蠵瑁蛑,綺贝绣螺。玄珠互綵,緑紫相华。” 元 王逢 《游昆山怀旧伤今》诗:“玄珠探 甓社 ,白马饮 浙水 。”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今日所谓识时之彦,为按其实,则多数常为盲子,寳赤菽以为玄珠。” (2).道家、佛教比喻道的实体,或教义的真谛。《庄子·天地》:“ 黄帝 游乎 赤水 之北,登乎 崑崙 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 陆德明 释文:“玄珠, 司马 云:‘道真也。’” 晋 支遁 《咏怀》诗之二:“道会贵冥想,罔象掇玄珠。” 唐 陆敬 《游清都观寻沉道士》诗:“方追羽化侣,从此得玄珠。” (3).比喻贤才或宝贵的事物。《北齐书·文苑传序》:“辞人才子,波骇云属……人谓得玄珠於 赤水 ,策奔电於 崑丘 。”此喻人才。《云笈七籤》卷六六:“夫论还丹,皆至药而为之,即丹砂之玄珠,金汞之灵异。”此喻丹药。 宋 黄庭坚 《和苏子瞻》诗:“翰林貽我东南句,窗间默坐得玄珠。” 任渊 注:“玄珠,以比 东坡 之诗。” (4).比喻葡萄。 金 元好问 《蒲桃酒赋》:“索罔象之玄珠,荐清明於玉杯。” 明 刘基 《题画蒲萄卷子》:“迎风翠羽憣憣动,带露玄珠纂纂垂。” (5).指墨。 金 元好问 《赋南中杨生玉泉墨》:“万灶玄珠一唾轻,客卿新以玉泉名。” 上下(1) 高处和低处;上面和下面;职位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攻》 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2) 辈分上较高的和较低的人 全家上下都很高兴 (3) 从上面到下面 上下打量着这位陌生人 (4) 指程度上高低、优劣 不分上下 (5) 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概数;左右 今年一亩地能有一千斤上下的收成 这位先生今年五十上下 (6) 称衙门中的差役 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水浒传》 六虚(1).《易》六十四卦每卦六爻的位置。爻分阴阳,每卦之爻变动无定,故爻位称虚。《易·繫辞下》:“《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 韩康伯 注:“六虚,六位也。” 孔颖达 疏:“言阴阳周徧流动在六位之虚。六位言虚者,位本无体,因爻始见,故称虚也。”《汉书·律历志上》:“其数以《易》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九,成阳六爻,得周流六虚之象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良知即是《易》,其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 (2).上下四方。《列子·仲尼》:“用之弥满,六虚废之,莫知其所。”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循途虽坦,而足无騏驎;六虚虽旷,而翼非大鹏。” 宋 文天祥 《有感》诗:“心在六虚外,不知呀网罗。” 成天整天 通明非常明亮 内外在数量或时间上接近精确地;大约;近似 五十年内外 游奕(1).游弋,巡逻。《南史·樊猛传》:“时 猛 与左卫将军 蒋元逊 领青龙八十艘为水军,於 白下 游奕,以御 隋 六合 兵。” 前蜀 韦庄 《秦妇吟》:“路旁时见游奕军,坡下寂无迎送客。”《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朔日, 三茅阁 防守之兵尽行撤去,只令其游奕 洋涇 一带。” (2).徘徊;往来游动。 清 林则徐 《奏粤省鸦片情形片》:“虽夷情叵测,难保不游奕往来,而其闻知諭旨森严,心怀畏惧,亦已明甚矣。”《花月痕》第四四回:“有拥兵自重而游奕以避贼锋;糜餉自娱而高居以养贼势者。” 天中(1).天的中央。 汉 王充 《论衡·谈天》:“极为天中,方今天下在天极之南。”《晋书·天文志上》:“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枢机,阴阳之元本也。故运乎天中,而临制四方,以建四时,而均五行也。” (2).犹中天,天半。《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北周 王褒 《京师突厥寺碑》:“应现十方,分身百佛,上极天中,下穷地际。” (3).谓鼻之所在。《三国志·魏志·管辂传》:“鼻者艮,此天中之山,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裴松之 注:“相书谓鼻之所在为天中,鼻有山象,故曰‘天中之山’也。”参阅《云笈七籤》卷十一。 卷舒(1).卷起与展开。 唐 韩愈 《符读书城南》诗:“灯火稍可亲,简编可卷舒。” 元 龙辅 《龙辅女红馀志·玳瑁屏》:“阳文张玳瑁屏风,黄金为屈膝,长七尺,广二丈,可以卷舒。”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叶子戏》:“凡文字有备检用者,卷轴难数卷舒,故以叶子写之。” (2).犹进退;隐显。 汉 刘向 《列女传·王章妻女》:“君子谓 王章 妻知卷舒之节。” 唐 韩愈 《遣兴联句》诗:“ 蘧 宁 知卷舒, 孔 颜 知行藏。” 元 刘祁 《归潜堂记》:“盖君子之道以时卷舒,得其时不进为固,失其时而强进为狂。” 卷缩和伸展。《淮南子·原道训》:“幽兮冥兮,应无形兮;遂兮洞兮,不虚动兮。与刚柔卷舒兮。与阴阳俛仰兮。” 高诱 注:“卷舒,犹屈伸也。”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