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葺池上旧亭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白居易 |
释义 | 葺池上旧亭原文池月夜凄凉,池风晓萧飒。欲入池上冬,先葺池上閤。 诗词问答问:葺池上旧亭的作者是谁?答:白居易 参考注释月夜有月光的夜晚。《魏书·李谐传》:“座有清谈之客,门交好事之车。或林嬉於月夜,或水宴於景斜。”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花盛时,每月夜有小人五六,长尺餘,游於上。” 清 吴敏树 《新修吕仙亭记》:“至於为月夜泛舟之游,无风波卒然之恐,惟亭下可也。” 巴金 《灭亡》第九章:“她很爱月夜,每逢月夜总是睡得很迟。” 凄凉(1) 孤寂冷落 夜景凄凉 (2) 悲凉 字字凄凉 风晓有风的早晨。 唐 王勃 《采莲赋》:“咏緑竹於风晓,赋朱华於月夕。” (1).示意;委婉含蓄地告知。《史记·张丞相列传》:“﹝ 黄霸 ﹞治 潁川 ,以礼义条教喻告化之。犯法者,风晓令 * 。”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转运司﹞虽无明文指挥,而以喜怒风晓官吏,孰敢违者?” (2).劝勉。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名教》:“於是詔书遂下,称人子之义,以风晓切责,而使执法举不能养者,定著於令焉。” 宋 叶适 《宏词》:“朝廷詔誥典册之文,当使简直宏大,敷畅义理,以风晓天下,《典》、《謨》、《训》、《誥》诸书是也。” 萧飒(1).形容风雨吹打草木发出的声音。 唐 陈羽 《湘妃怨》诗:“商人酒滴庙前草,萧颯风生斑竹林。” 宋 王安石 《次韵酬朱昌叔》之六:“长以声音为佛事,野风萧颯水潺湲。” 清 纳兰性德 《唐多令·雨夜》词:“萧颯不堪闻,残妆拥夜分。” (2).萧条冷落。 唐 杜甫 《相从歌赠严二别驾》:“ 成都 乱罢气萧颯, 浣花 草堂 亦何有。”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三:“山水寂寥埋王气,风烟萧颯满僧窗。” 清 狄亿 《菩萨蛮》词:“萧颯不胜情,孤鸿三两声。” (3).稀疏;凄凉。 唐 李白 《飞龙引》之二:“下视 瑶池 见 王母 ,蛾眉萧颯如秋霜。” 宋 陆游 《独立》诗:“白髯萧颯一愚公,独立濛濛细雨中。” 元 郝经 《巴陵女子行》:“诗成泪尽赴江流,蛾眉萧颯天为愁。” (4).萧洒自然。 唐 白居易 《画竹歌》:“嬋娟不失筠粉态,萧颯尽得风烟情。” 上冬初冬,即农历十月。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岭门山》诗:“协以上冬月,晨游肆所喜。”《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十月孟冬,亦曰上冬。” 窗户(1) 窗和门 (2) ( chuānghu) (3) 房屋墙上通气透光的装置 迎寒(1).谓迎接寒气初来。《周礼·春官·籥章》:“中春,昼击土鼓,龡《豳诗》以逆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之。” 南朝 梁 江淹 《四时赋》:“若夫秋风一至,白露团团;明月生波,萤火迎寒。” (2).指逢寒。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二折:“把似遇节迎寒,您子母每穿。” 帘幕遮蔽门窗用的大块帷幕 拉开帘幕,旭日当窗 软火文火。 唐 白居易 《葺池上旧亭》诗:“软火深土炉,香醪小瓷榼。” 唐 寒山 《诗》之一六八:“寒到烧软火,饥来煮菜喫。” 香醪美酒。 唐 杜甫 《崔驸马山亭宴集》诗:“清秋多宴会,终日困香醪。” 南唐 李煜 《一斛珠》词:“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 宋 柳永 《西江月》词:“好梦狂随飞絮,閒愁浓胜香醪。” 清 陈维崧 《薄倖·山下与顾景行话旧三迭前韵》词:“酒槽珠溅,向当壚小语,香醪可许新词换?” 中有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 独宿(1).独眠;一人住宿。《诗·豳风·东山》:“敦彼独宿,亦在车下。”《后汉书·方术传下·公沙穆》:“﹝ 穆 ﹞居 建成山 中,依林阻为室,独宿无侣。” 唐 韩愈 《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诗:“幸逢车马归,独宿门不掩。”《水浒传》第一○三回:“却好 范全 昨晚拣赁的是独宿房儿。” (2).指男女一方无偶独处。 汉 刘向 《列女传·鲁寡陶婴》:“天命早寡兮,独宿何伤,寡妇念此兮,泣下数行。”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十三:“我曾居君乡,知君游宦在此城……来时闻君妇,闺中孀居独宿有贞名。”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