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目眚六言一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刘克庄 |
释义 | 目眚六言一首原文暮年因耽黄卷,双瞳不省盲如。来生愿为苍颉,四目造鸟迹书。 诗词问答问:目眚六言一首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参考注释暮年人到老年 黄卷(1).书籍。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杂碎故事,盖是穷巷诸生,章句之士,吟咏而向枯简,匍匐以守黄卷者所宜识。” 杨明照 校笺:“古人写书用纸,以黄蘗汁染之防蠹,故称书为黄卷。” 唐 刘肃 《大唐新语·举贤》:“黄卷之中,圣贤备在。” 明 高明 《琵琶记·琴诉荷池》:“黄卷看来消白日,朱絃动处引清风。” (2).指记录官吏功过,考核能否称职的专门文书。 唐 杜甫 《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黄卷真如律,青袍也自公。” 仇兆鳌 注引《唐会要》:“ 天宝 四载十一月,勅御史依旧置黄卷,书闕失,每岁委知杂御史长官比类能否,送中书门下,改转日褒贬。”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食毕,则主簿持黄卷揖曰:‘请举事。’于是臺院长白杂端曰:‘举事。’则举曰:‘某姓侍御史有某过,请準条。’主簿书之。” (3).诏敕。 宋 陆游 《乞致仕札子》二:“万签黄卷,悵已负于初心;十具乌犍,冀获安于故里。” (4).指道书或佛经。因佛道两家写书用黄纸。 唐 皎然 《兵后早春登故鄣南楼望昆山寺白鹤观亦清道人并沉道士》诗:“耳目何所娱,白云与黄卷。” 双瞳(1).两眼。 唐 杜甫 《天育骠图歌》:“毛为緑縹两耳黄,眼有紫燄双瞳方。”《儿女英雄传》第二五回:“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 (2).重瞳,两个眸子。 晋 王嘉 《拾遗记·员峤山》:“人皆双瞳,修眉长耳。” 唐 李白 《登广武古战场怀古》诗:“ 项王 气盖世,紫电明双瞳。” 王琦 注引《史记·项羽本纪》:“闻 项羽 亦重瞳子。”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巫觋》:“或谬託双瞳,或揑称鬼附,妄论休咎,武断死生。” 不省(1).不察看。《礼记·礼器》:“礼,不可不省也。” 郑玄 注:“省,察也。” (2).引申为不检查。《汉书·晁错传》:“此将不省兵之祸也,五不当一。” 颜师古 注:“省,视也。” (3).不领悟;不明白。《史记·留侯世家》:“﹝ 张良 ﹞为他人言,皆不省。”《新唐书·宇文士及传》:“又尝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阳若不省,徐啗之。”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一折:“女娘每不省越着迷。”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于文襄之敏》:“一日,上召公及 梁 入,復诵天章,公目 梁 , 梁 不省。” (4).不理会。《后汉书·翟酺传》:“书奏不省,而外戚宠臣咸畏恶之。” 宋 叶适 《王木叔诗序》:“初, 木叔 仕二十餘年,未尝觅举,予屡言於执政,不省。”《明史·王诏传》:“ 詔 上疏力諫,不省。” (5).谓未见过。 唐 杜甫 《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诗之二:“黑鹰不省人间有,度海疑从北极来。” 不节约。《史记·平準书》:“钱益轻薄而物贵,则远方用币烦费不省。” 生愿佛教指强烈的生存愿望 四目(1).四只眼睛;两双眼睛。《周礼·夏官·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 孙诒让 正义:“黄金四目者,铸黄金为目者四,缀之面閒,若后世假面具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太清 无奈,四目相覷,怏怏走出去了。” (2).能观察四方的眼睛。《书·舜典》:“询於四岳,闢四门,明四目,达四聪。” 孔 传:“广视听於四方,使天下无壅塞。” 孔颖达 疏:“明四方之目,使为己远视四方也。”《旧唐书·文苑传下·唐次》:“尚復广四目,周四聪,制理皆在於未萌,作范将垂於不朽。” 宋 范仲淹 《用天下心为心赋》:“视以四目,而明乎中外;听以四聪,而达乎远邇。” 鸟迹书见“ 鸟跡书 ”。 亦作“鸟蹟书”。1.鸟篆。 唐 李白 《游泰山》诗之二:“遗我鸟跡书,飘然落巖间。其字乃上古,读之了不闲。”参见“ 鸟篆 ”。 (2).指鸟的爪迹。 宋 陆游 《题庵壁》诗:“风来松度龙吟曲,雨过庭餘鸟迹书。”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