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野马
朝代 清代
作者 乾隆
释义

野马原文

物有家畜必有野,牛骡鸡鸭率同也。

坰牧之群胡不然,于是兽中有野马。

阿尔台山高且寒,此兽孳育丛林下。

蒙古名之曰塔奇,沫亦流朱汗飞赭。

以珍为献献弗却,不称其德称其寡。

受勒受鞍可试骑,乃知物尽堪陶冶。

蒙庄游气岂虚言,四蹄扬尘陵豁閜。

更传奇语未前闻,曰实人人曾见者。

悬峰恐穿钉铁掌,攻驹可施斯谁把。

格物致知有所穷,似此孰能辨炙輠。

诗词问答

问:野马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野马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释

1. 押马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六十九

参考注释

有家

(1).指家。有,词头。《易·家人》:“闲有家,志未变也。” 孔颖达 疏:“所以在初防闲其家者,家人志未变黷也。”

(2).指卿大夫。有,词头。《书·皋陶谟》:“日宣三德,夙夜浚明有家。” 孔 传:“卿大夫称家。”

(3).谓女子出嫁。《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父母之心,人皆有之。” 宋 王明清 《春娘传》:“妾闻‘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若即嫁一小民,布裙短衣,啜菽饮水,亦是人家媳妇。” 明 朱鼎 《玉镜台记·探姑》:“女 润玉 ,年方及笄,未遂有家。”

率同

一同,共同。

坰牧

犹坰外。亦指牧场。《后汉书·班固传下》:“若乃嘉穀灵草,奇兽神禽,应图合谍,穷祥极瑞者,朝夕坰牧,日月邦畿,卓犖乎方州,羡溢乎要荒。” 李贤 注:“坰牧,郊野也。”按,《尔雅·释地》:“邑外谓之郊,郊外谓之牧,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林外谓之坰。” 汉 陈琳 《为曹洪与世子书》:“夫騄驥垂耳於坰牧,鸿雀戢翼於污池。”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若遂引而寘之於内,是犹畏盗贼之欲得财,而导之於寝室,知虎豹之欲食肉,而开之以坰牧,天下无此理也。” 明 归有光 《马政议》:“盖修茶马,而渥洼之产至矣;弛草地,而坰牧之息繁矣。”

胡不

何不。《诗·鄘风·相鼠》:“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诗·唐风·杕杜》:“嗟行之人,胡不比焉?人无兄弟,胡不佽焉?”《史记·张耳陈馀列传》:“苟必信,胡不赴 秦 军俱死?”《汉书·韦贤传》:“黄髮不近,胡不时监?”

于是

紧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而出现某种结果

中有

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

野马

(1)

(2) 未经人驯养的马,如蒙古野马(又名普氏野马Przhevalski’s horse)

(3) 逃到野外生活的家马

(4) 田野上空蒸腾浮游的水汽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孳育

生息;繁殖。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叶榆水》:“ 后牢山 下有一夫一妇,生十女, 九隆 皆以为妻,遂因孳育。”《晋书·乐志上》:“言阳气将復,万物孳育而舒生也。”《辽史·道宗纪》:“方夏,长养鸟兽孳育之时,不得纵火於郊。” 清 赵翼 《题岭南物产图》诗:“斯皆 南海 滨,阳明所孳育。”

林下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隐或退隐之处

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李白《安陆寄刘绾》

蒙古

蒙古: ①民族名。唐时始见史书记载。初居额尔古纳河流域,后逐渐散布到蒙古高原的广大地区,过着游牧生活。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各部,建立蒙古汗国。此后展开大规模军事活动,先后攻灭西辽、西夏、金、大理、南宋,统一全国,建立元朝,势力远及中亚和南俄等地。 ②中亚内陆国。在中国和俄罗斯间。面积15665万平方千米。人口231万(1995年)。首都乌兰巴托。全境为高原。气候干旱。草原分布广,南部为戈壁区。居民主要从事畜牧业。工业以畜产加工最重要。铜钼矿开采有相当规模。

朱汗

《汉书·武帝纪》“贰师将军 广利 斩 大宛王 首,获汗血马来”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大宛 旧有天马种,蹋石汗血。汗从前肩髆出,如血。号一日千里。”后因以“朱汗”为典,形容骏马的优良特性。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於是选朱汗之马,校黄金之埒。”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三:“马骄朱汗落,胡舞白题斜。”

不称

(1).不相称;不相副。《诗·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郑玄 笺:“不称者,言德薄而服尊。”《史记·文帝本纪》:“﹝ 孝文皇帝 ﹞德厚侔天地……明象乎日月,而庙乐不称,朕甚惧焉。其为 孝文皇帝 庙为昭德之舞。” 晋 陆机 《文赋》:“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二刻拍案惊奇》卷六:“只怕小生才能浅薄,不称将军任使,岂敢推辞。” 清 魏源 《湘江舟行》诗之二:“十载画 瀟湘 ,不称 瀟湘 月。”

(2).不胜任;不称职。《史记·亷颇蔺相如列传》:“ 括 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汉书·宣帝纪》:“此朕之不明,吏之不称,四方黎民将何仰哉!”《金史·章宗纪四》:“近制以镇静而知大体为称职,苛细而闇於大体为不称。”

(1).不显扬。 汉 司马相如 《封禅文》:“歷选列辟,以迄於 秦 ……纷纶威蕤,湮灭而不称者不可胜数。” 三国 吴 韦昭 《博弈论》:“盖君子耻当年而功不立,疾没世而名不称。”

(2).不称道。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今足下不称 楚王 之德厚,而盛推 云梦 以为高……窃为足下不取也。”

(3).不名;不叫做。《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

德称

贤德的声誉。《后汉书·皇后纪上·桓帝邓皇后》:“ 阴后 见后德称日盛,不知所为。”

陶冶

(1) 烧造陶器、冶炼金属

(2) 比喻对人的性格和思想进行培养

蒙庄

指 庄周 。 唐 刘禹锡 《伤往赋》:“彼 蒙庄 兮何人!予独累叹而长吟。”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之七:“快哉《逍遥游》, 蒙庄 真达生。”参见“ 蒙吏 ”。

游气

(1) 残存的极弱的气息

只有一丝游气撑着那位将逝的老人

(2) 浮动的云气

虚言

不真实的话

虚言妄语

扬尘

(1).激起尘土。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夫庶人之风,塕然起於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鬱烦寃。” 汉 王粲 《杂诗》:“风飇扬尘起,白日忽已冥。”《三国演义》第七九回:“乡中父老,扬尘遮道,奉觴进酒,效 汉高祖 还 沛 之事。” 刘白羽 《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第三封》:“地面在你底下扬尘,桥在发吼。”

(2). 晋 葛洪 《神仙传· * 》:“ * 自説云:‘接侍以来,已见 东海 三为桑田,向到 蓬莱 ,水又浅於往者,会时畧半也,岂将復还为陵陆乎?’ 方平 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復扬尘也。’”后用为世事变迁之典。 宋 陆游 《护国天王院过之有感》诗:“古传 东海 会扬尘,君看此地亦荆榛。” 陈三立 《次韵答金大润培金》:“扬尘沧海弹指耳,苦对鶯飞草长时。”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西风残照, 汉 家之陵闕已非, 东海 扬尘, 唐 代之冠裳莫问。”

(3).喻征战。《北史·高允传》:“帝( 魏庄帝 )亲送於 河桥 上,举酒指水曰:‘卿兄弟 冀 部豪杰,能令士卒致死。京城儻有变,可为朕 河 上一扬尘。’”

豁閜

亦作“ 豁閕 ”。犹虚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谽呀豁閜。” 司马贞 索隐引 司马彪 曰:“豁閜,空虚也。”《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作“豁閕”。 清 魏源 《嵩麓诸谷诗·太室南溪逍遥谷》:“牝谷夏空濛,雄峯冬豁閕。” 林纾 《记超山梅花》:“至 乾元观 观所谓水洞者,潭水清洌,怪石怒起水上,水附壁而上,石状豁閜,阴緑惨淡,石脉直接旱洞。”

传奇

(1) 可以指长篇连续的英雄故事,情节曲折,然而又不特别离奇,讲述人或团体的历史或传说(或两者都有的)

(2) 中国唐、宋时代文言短篇小说的一种,以“作意好奇”为特点;明、清两代的长篇戏曲,一般每本由二十余出至五十余出组成

人人

每人

人人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悬峰

1.陡峭的山峰。

铁掌

比喻强有力的统治。 茅盾 《子夜》二:“我只知道有一个国家。而国家的舵应该放在刚毅的铁掌里,重在做,不在说空话!”

攻驹

(1). * 幼马。《周礼·夏官·廋人》:“教以阜马佚特,教駣,攻驹。” 郑玄 注:“攻驹,制其蹄啮者。” 清 阮元 谓制当作“騬”。见《校勘记》。 孙诒让 正义:“云‘攻驹,騬其蹄啮者’者,与《校人》‘攻特’义同…… 阮元 云:‘古制不尽用騸马,惟善蹄啮者騬之耳。’”

(2).指阉马。 明 何景明 《题大司马王晋溪先生<十牛图>》诗:“攻驹不羡三千牝,考牧还歌九十犉。”

(3).教幼马驾车。《大戴礼记·夏小正》:“攻驹也者,教之服车,数舍之也。” 唐 杜甫 《天育骠骑歌》:“伊昔太僕 张景顺 ,监牧攻驹閲清峻。”

格物致知

谓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为 中国 古代认识论的重要命题之一。语出《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郑玄 注:“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於善深,则来善物;其知於恶深,则来恶物;言事缘人所好来也,此致或为至。”《朱子语类》卷十四:“格物致知,便是要知得分明;诚意、正心、修身,便是要行得分明。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大学》工夫即是明明德,明明德只是箇诚意,诚意的工夫只是格物致知,若以诚意为主去用格物致知,即工夫始有下落,即为善去恶,无非是诚意的事。” 清 颜元 《四书正误·大学》:“ 李植秀 问‘格物致知’。予曰:‘知无体,以物为体……故曰:手格其物,而后知至。’”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一篇第二章第四节:“所以根本要看重理智,而出发便在研究自然(‘格物致知’)。”

有所

有所,无所类同。有:存在。无:没有,不存在。所:此为代词。 

例句:

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列子》: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 

炙輠

本作“炙轂过”。过为“輠”的假借字。輠,古时车上盛贮油膏的器具。輠烘热后流油,润滑车轴。比喻言语流畅风趣。《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谈天 衍 ,雕龙 奭 ,炙轂过 髡 。” 司马贞 索隐:“ 刘向 《别録》‘过’字作‘輠’。輠,车之盛膏器也。炙之虽尽,犹有餘津,言 髡 智不尽如炙輠也。”《晋书·儒林传赞》:“炙輠流誉,解颐飞辩。” 宋 曾巩 《送程公闢使江西》诗:“羽釵絶 * 回雪,寳劒诸儒谈炙輠。” 清 赵翼 《赠说书黄周士》诗:“但闻喷饭轰满堂,炙輠争推此秃叟。”亦作“ 炙轂 ”。 明 李东阳 《破戒后和明仲劝作诗韵》:“即当载酒携我诗,来听高谈如炙轂。”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赏春》:“那 陈生 对朋友雕龙炙轂,才思惊人。”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1 7: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