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送冯状元归鄂州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司马光 |
释义 | 送冯状元归鄂州原文夙昔负奇节,琅然为众殊。下鞲连得俊,出手尽成卢。 喜气兼邻曲,荣名溢道涂。 风云俱动色,非复旧江湖。 诗词问答问:送冯状元归鄂州的作者是谁?答:司马光 参考注释夙昔(1).前夜。《文选·<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李善 注引《广雅》:“昔,夜也。” 南朝 齐 谢朓 《在郡卧病呈沉尚书》诗:“良辰竟何许,夙昔梦佳期。”按,夙,一本作“ 宿 ”。 (2).泛指昔时,往日。 汉 桓宽 《盐铁论·箴石》:“故言可述,行可则。此有司夙昔所愿覩也。” 唐 权德舆 《酬李二十二兄主簿马迹山见寄》诗:“远郊有灵峯,夙昔栖真仙。”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八:“离居日久,病身不能动,求如夙昔相聚讲习之乐,寧可得耶!”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然数百年来,相遇如君者,不知凡几,大都萍水偶逢,烟云倏散,夙昔笑言,亦多不记忆。” (3).朝夕。《后汉书·张衡传》:“共夙昔而不贰兮,固终始之所服也。”按,《文选》引作“夙夜”。 负奇胸怀奇志。 元 迺贤 《投赠赵祭酒二十韵》:“鄙人自致惭无术,男子平生谩负奇。” 明 归有光 《冰崖草堂赋》:“知主人之远志兮,托幽遐以自将。少负奇以抗节兮,抱终天於蛮荒。” 清 查慎行 《题声山侄<仗剑拥书图>》诗:“尔生负奇学书剑,三十头颅行可见。” 琅然声音清朗貌。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宋公垂 ﹞讽诵之声,琅然闻於远近。” 元 同恕 《良夜》诗:“琅然一曲发清商,门外踉蹌舞山鬼。”《明史·周顺昌传》:“﹝旂尉﹞大呼:‘囚安在?’手掷鋃鐺於地,声琅然。”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张慧仙寄外诗记》:“琅然对答,声若洞簫。” 出手(1) 袖长程度 (2) 初涉某事的才干 出手不凡 成卢东晋 时, 刘毅 和 刘裕 同一些人 * , 刘毅 掷得“雉”,拉起衣服绕床大叫:我不是不能掷“卢”,我是不想要。 刘裕 讨厌他,说:我来替你掷“卢”。说着把五子掷出,四子转定,只有一子未定, 刘裕 大声呼叫“卢!”果然成了“卢”。见《晋书·刘毅传》。后因以“成卢”指 * 获胜。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絶叫忽成卢,众手忽敛却。” 喜气高兴的神色或气氛 满脸喜气洋洋 邻曲邻居;邻人。 晋 陶潜 《游斜川》诗序:“与二三邻曲,同游 斜川 。”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韩势败笑鉴》:“飢饿乞怜之声,达于邻曲。” 阿英 《明朝的笑话》二一:“一夕,乘醉访邻曲一个隐士。” 荣名荣誉;美名 死有遗业,生有荣名。——《淮南子·务修训》 道涂见“ 道途 ”。 风云①风和云:天有不测~。 ②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突变。动色(1).谓脸上显出受感动的表情。《后汉书·班彪传》:“君臣动色,左右相趋。” 唐 杜甫 《戏为韦偃双松图歌》:“絶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尹阁学》:“公夙知其弊,故上疏详之, 纯皇帝 为之动色。” (2).谓景色变化。 唐 李邕 《春赋》:“千巖为之动色,万壑为之流波。” 非复(1).不再是。《后汉书·荀彧传》:“纵数城或全,其餘非復己有。” 唐 李华 《长门怨》诗:“自惊罗带缓,非復旧来心。” 清 唐甄 《潜书·匪更》:“及其敝也,衿倾袪错,四垂紕离,非復緇衣矣。” (2).不像是。《太平广记》卷十引 晋 葛洪 《神仙传·王兴》:“帝顾侍臣曰:‘彼非復学道服食者,必 中岳 之神以喻朕耳!’”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竝见 姮娥 与众仙姬逍遥按乐,殆所谓《霓裳羽衣》、钧天雅奏者,非復人世间所有。” 清 无名氏 《后会仙记》:“ 仇 受而饮之,甘温香美,非復人世间物。”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