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题韩干春山游骑图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题韩干春山游骑图原文三卷两轴共六马,韩干所绘藏石渠。 其三宣和瘦金识,然皆蓝田款识无。 即今复遇不胫走,睹此春山游骑图。 却亦无韩之款识,徒因蕉林签定诸。 虽云肉胀神豪岸,质以旧藏法不殊。 一图乃具有六骑,似證其六皆然乎。 骑者结束各倜傥,如闻前后相招呼。 不名一家岂独马,采石风止言近诬。 何必一一徵姓氏,而为刻舟求剑徒。 诗词问答问:题韩干春山游骑图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押词韵第四部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二十八 2. 石渠宝笈旧藏韩干画马三卷照夜白图一圉人呈马图一马性图一又二轴明皇试马图一又猿马图一画二马馀各画一马凡六马内圉人呈马卷并二轴有宣和瘦金书题识均无韩干款 参考注释六马(1).谓驾车之马众多。《书·五子之歌》:“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 孔颖达 疏:“经传之文,惟此言六马。 汉 世此经不传,餘书多言驾四者。《春秋公羊》説天子驾六。《毛诗》説天子至大夫皆驾四。 许慎 案《王度记》云,天子驾六。 郑玄 以《周礼·校人》养马‘乘马一师四圉’,四马曰乘;《康王之誥》云:‘皆布乘朱黄’;以为天子驾四, 汉 世天子驾六,非常法也。然则此言马多惧深,故举六以言之。”《荀子·劝学》:“ 伯牙 鼓琴,而六马仰秣。”《太平御览》卷九○六引《尸子》:“鹿走而无顾,六马不能望其尘,谓不反顾也。”《列子·汤问》:“趣如吾,然后六轡可持,六马可御。” (2). 秦 以后,皇帝之车驾用六马。《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 推终始五德之传……衣服旄旌节旗皆上黑。数以六为纪,符、法冠皆六寸,而舆六尺,六尺为步,乘六马。” 汉 蔡邕 《独断》:“法驾,上所乘曰金根车,驾六马,有五色。”《南史·宋纪》上:“ 晋帝 命帝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蹕,乘金根车,驾六马。”皇后行祀蚕礼时亦驾六马。《宋书·礼志一》:“蚕将生,择吉日,皇后著十二笄,依 汉 魏 故事,衣青衣,乘油盖云母安车,驾六马。” (3).六种类型之马。《周礼·夏官·校人》:“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齐马一物,道马一物,田马一物,駑马一物。” 郑玄 注:“玉路驾种马,戎路驾戎马,金路驾齐马,象路驾道马,田路驾田马,駑马给宫中之役。” 石渠(1).石筑的水渠。 汉 刘桢 《公宴》诗:“清川过石渠,流波为鱼防。” 唐 孟浩然 《病愈过龙泉寺精舍呈易业二公》诗:“石渠流雪水,金子耀霜橘。” (2).见“ 石渠阁 ”。 宣和(1).疏通调和。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序:“余少好音声,长而翫之,以为物有盛衰,而此无变,滋味有猒,而此不勌,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志。处穷独而不闷者,莫近於音声也。” 唐 白居易 《为人上宰相书》:“如此,则相公得不匡辅其政,缉熙其令,宣和其风乎?然则,匡辅、缉熙、宣和之道,某虽不敏,尝闻於师焉。” (2).借称 宋 徽宗 赵佶 。 宣和 为其年号。 金 元好问 《俳体雪香亭杂咏》之五:“御屏零落 宣和 笔,留得 华清 《按乐图》。” 明 吴宽 《大房金源诸陵》诗之一:“却是 宣和 解亡国,穹庐黄屋恐非心。” 清 赵翼 《读史》诗之十九:“ 伯时 擅丹青,神到秋毫颠; 宣和 爱遗笔,幅值数百千。” 蓝田陕西省西安市辖的县。位于渭河平原南沿,人口53万。为“蓝田猿人”骨化石发现地 款识(1).古代钟鼎彝器上铸刻的文字。《史记·孝武本纪》:“鼎大异於众鼎,文鏤毋款识。” 非駰 集解引 韦昭 曰:“款,刻也。” 司马贞 索隐:“按:识犹表识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一夜,雷电风雨暴作,翼旦山折泉涌,急流中得一古器,篆文款识甚奇。”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古铜器》:“所谓款识,乃分二义:款,谓阴字,是凹入者,刻画成之;识,谓阳字,是挺出者。”另有二说:(1)款在外,识在内。(2)花纹为款,篆刻为识。参阅 清 方以智 《通雅·器用八》。 (2).在书画上的题名。 清 龚自珍 《观“邃园修禊”卷子同年生徐编修属书卷尾》诗:“一花一石有款识,袖中拓本春烟昏。” 许地山 《银翎底使命》:“但那上头不特地址没有,甚至上下的款识也没有。” 即今今天;现在。 唐 高适 《送桂阳孝廉》诗:“即今江海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 宋 陆游 《连日有雪意戏书》诗:“壮岁羈游半九州,即今憔悴老菟裘。”《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事已如此,料留你不住了,只是你要去时,即今就去。” 春山(1).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唐 王维 《鸟鸣涧》诗:“人閒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金 元好问 《游黄华山》诗:“归来心魄为动荡,晓梦月落春山空。”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潘太守诗》:“莫待 瀟湘 芳草緑,春山处处子规声。” (2).春日山色黛青,因喻指妇人姣好的眉毛。 唐 李商隐 《代董秀才却扇》诗:“莫将画扇出帷来,遮掩春山滞上才。” 元 吴昌龄 《端正好·美妓》套曲:“秋波两点真,春山八字分。” 清 洪楝园 《后南柯·释酗》:“问何时消除芥蔕,终不免愁锁春山未展开。” (3).指春神。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打春》:“立春日, 大兴 、 宛平 县令设案於午门外正中,奉恭进皇帝、皇太后、皇后芒神土牛,配以春山。” 游骑(1).担任巡逻突击的骑兵。《陈书·侯安都传》:“ 徐嗣徽 、 任约 等引 齐 寇入据 石头 ,游骑至于闕下。”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九:“狄陷 岳阳 ,游骑至 平江 。”《水浒传》第九二回:“只见 花荣 等五将,领游骑从西哨探过东来。”《花月痕》第四五回:“对面忽来一队游骑,车夫望风而遁,当头一个少年望着 碧桃 ,便跳下马抢了,飞鞭而去。” (2).武官名。《隋书·百官志下》:“吏部又别置……武骑、屯骑、驍骑、游骑、飞骑、旅骑、云骑、羽骑八尉。其品则正六品以下,从九品以上。” 指流动突袭的骑兵。《晋书·苟晞传》:“初, 越 疑 晞 与帝有谋,使游骑於 成皋 间获 晞 使,果得詔令及朝廷书,遂大构疑隙。”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 浑公 先与 羌 军和好,使其游骑引之,取路於 东原 而入。” 明 何景明 《陇右行送徐少参》:“ 熟羌 卖马尝入塞,将军游骑不出边。” 不殊(1).没有区别;一样。 汉 扬雄 《解嘲》:“世异事变,人道不殊。” 唐 杜甫 《小至》诗:“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人情物理,大抵不殊。” (2).谓身首尚未分离。指 * 未死。《汉书·淮南王传》:“太子自刑,不殊。” 颜师古 注:“殊,絶也,虽自刑杀,而身首不絶也。”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杨贞妇》:“ 静安 守节不嫁,权贵争求之,至截髮自剄,不殊。”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缅甸归诚本末》:“﹝ 刘藻 ﹞因於三月癸酉中夜,挑灯默坐,驱侍者出,自剄不殊,宛转於牀榻间,七日乃死。” (3).未绝。《新唐书·吴兢传》:“皇运不殊如带。” 具有(1) 拥有 具有很大的耐心 (2) 拥有,保有 这场运动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结束(1) 完毕,不再继续 这个演讲结束了典礼 (2) 装束;打扮 结束而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收拾;处置 (4) 拘束 倜傥(1) 洒脱;不拘束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报任安书》 (2) 非常,特别 诸仁者于此见得倜傥分明。——《五灯会元》 后相指继任的相国。《史记·曹相国世家》:“ 参 去,属其后相曰:‘以 齐 狱市为寄,慎勿扰也。’后相曰:‘治无大於此者乎?’” 招呼(1).用言语、手势或其他方式招引、呼唤。 唐 赵嘏 《十无诗寄桂府杨中丞》:“东省南宫兴不孤,几因诗酒谬招呼。” 宋 苏轼 《新酿桂酒》诗:“收拾小山藏社瓮,招呼明月到芳樽。”《老残游记》第二十回:“派人到省城里招呼个大戏班子来,并招呼北柱楼的厨子来,预备留 老残 过年。”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一章:“我在屋子里招呼了一声,他竟没有听见。” (2).招附;招抚。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 肜 乃思所以离间二寇,以分其势。招呼 鲜卑 ,示以财利。”《三国志·蜀志·诸葛诞传》:“后 毌丘俭 、 文钦 反,遣使诣 诞 ,招呼 豫州 士民。” (3).用言语、点头、招手、行礼等方式表示问候。《老残游记》第二回:“这一羣人来了,彼此招呼,有打千儿的,有作揖的,大半打千儿的多。”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 老孙头 接二连三地跟从 元茂屯 出来的赶车的招呼,问长问短,应接不停。” (4).照料;关照;照管。《儿女英雄传》第三回:“我想着受主子恩典,又招呼了你这么大,撂下走了,天良何在?”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六:“我跟车间的姐妹说一声,有啥动静,她们会来招呼你的。” 李季 《五月端阳》三四:“几十里路上请医生,全村人招呼着一个伤员。” 赵树理 《小经理》:“你慢慢养着吧,不要着急,合作社的事情我暂且招呼几天!” (5).接待;应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侄少爷来到,本该要好好的招呼;因为老爷今日出门……等老爷回来时,再请少爷来罢。” 叶紫 《行军掉队纪》五:“这山坳里十多家店家,就只有他家的生意兴盛。招呼好,饭菜好,并且还能够保险客人平安。”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二章:“ 剑平 的职务是站立柜台招呼顾客。” (6).扶持;抬举。 赵树理 《李有才板话》九:“ 小元 他原来是你们招呼起来的人,只要 恒元 一倒,还有法子叫他变过来。” 不名不直呼其名,表示优礼或尊重之意。《后汉书·梁冀传》:“ 冀 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謁赞不名。”《隋书·恭帝纪》:“﹝ 义寧 ﹞二年春正月丁未,詔 唐王 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载此事, 胡三省 注云:“凡朝会赞拜,则曰某官某;不名,亦殊礼也。”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一:“公( 魏文清 )清风俭德,至今乡里犹称道勿衰,呼为 魏老尚书 而不名。” 一家(1).一个家族;一户人家。常用以谓无分彼此,如家人之相亲。《管子·霸言》:“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一家而两父,一家不可理也。”《淮南子·说林训》:“一家失熛,百家皆烧。”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一家和睦,吉事有祥。” 陈毅 《乘车过雪峰》诗:“明日 拉萨 会亲友, 汉 藏 一家叙别情。” (2).指一人。《礼记·大学》:“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郑玄 注:“一家、一人,谓人君也。” 汉 班固 《 * 通·正论》:“明天下非一家之有,谨敬谦让之至也。”《宋史·道学传·程颢》:“天下事非一家私议,愿平气以听。”《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有五个防土库的,在那里喫酒 * ,一家当一更。” (3).一家学说;一个流派。《荀子·解蔽》:“一家得周道,举而用之,不蔽於成积也。”《晋书·荀崧传》:“ 向 歆 ,汉之硕儒,犹父子各执一家,莫肯相从。” 唐 刘知几 《史通·采撰》:“何尝不徵求异説,採摭羣言,然后能成一家,传诸不朽。” 宋 苏轼 《庄子祠堂记》:“其论天下道术,自 墨翟 、 禽滑釐 、 彭蒙 、 慎到 、 田駢 、 关尹 、 老聃 之徒,以至於其身,皆以为一家。”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 苏 张 纵横之辨、 髠奭 稷下 之谈,其论无当於宏旨,其义不主於一家。”参见“ 一家言 ”、“ 一家书 ”。 (4).古时生产活动的一个单位。三夫为一家。《管子·乘马》:“邑成而制事:四聚为一离,五离为一制,五制为一田,二田为一夫,三夫为一家,事制也。” (5).表数量。常用于工商企业等。如:一家百货商店;一家纺织厂。 岂独难道只是;何止。《左传·成公十六年》:“君唯不遗德刑,以伯诸侯,岂独遗诸敝邑,敢私布之。”《庄子·胠箧》:“然而 田成子 一旦杀 齐 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 唐 杜甫 《有感》诗之四:“终依古封建,岂独听簫韶?”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四:“使朝廷与 夏国 欢好如初,生民重见太平,岂独 夏国 之幸,乃天下之幸也。” 清 黄遵宪 《四用前韵》:“岂独 汉 唐 无此祸,五洲惊怪国人狂。” 采石从石场开采石料头、大理石或石板等的事务、职业或行动 风止风度举止。《晋书·庾亮传》:“ 亮 甚惧,及见 侃 ,引咎自责,风止可观。”《南齐书·张融传》:“ 融 风止诡越,坐常危膝,行则曳步。” 讽劝阻止。《史记·梁孝王世家》:“ 李太后 亦私与食官长及郎中 尹霸 等士通乱,而王与 任王后 以此使人风止 李太后 , 李太后 内有淫行,亦已。” 何必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一一一个一个地;依次地 一一检查 好一一听之。——《韩非子·内诸说上》 一一以叶自彰。——三国魏·邯郸淳《笑林》 一一为具言。——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一一自辨。——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一一详述之。——清·方苞《狱中杂记》 姓氏姓和氏。姓起于女系,氏起于男系。秦汉以后,姓氏合一,通称姓或兼称姓氏 刻舟求剑比喻看问题做事情死板不灵活,不知情随势变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