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嘲解十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王迈 |
释义 | 嘲解十首原文杞天之下夜长吁,朝上封章肝胆刳。自是诸公忌生语,不应圣主怒狂夫。 我将行礼敖嫌简,子欲正名由笑迂。 宁作首阳人饿死,不为仗马恋生刍。 诗词问答问:嘲解十首的作者是谁?答:王迈 参考注释下夜值班守夜 打更下夜 长吁长叹。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杜子春》:“饥寒之色可掬,抑天长吁。”《宋史·郑侠传》:“﹝ 郑侠 ﹞悉绘所见为图……疏奏, 神宗 反覆观图,长吁数四。” 明 刘基 《长相思》诗之二:“凤皇不食鴟鴞呼,嗟我欲往空长吁。” 朝上早晨。 潘漠华 《冷泉岩》:“妻是一个尖刻的女性的典型,把丈夫当作‘农奴’,朝上日出就逼他上山野,夕时日入始准他归家。” (1).面对上坐。《封神演义》第三六回:“ 紂王 復转下坐,朝上覿面传杯。” (2).向上,向天空方向。 封章言机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亦称封事。 汉 扬雄 《赵充国颂》:“ 营平 守节,屡奏封章。”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密勿奏封章,清明操简牘。” 明 张煌言 《上监国启》:“虽倾日有心,而瞻云无路。又惧旁疑他妬,未敢轻达封章。” 肝胆(1) 肝和胆的总称。比喻真挚的心意 肝胆相照 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2) 比喻勇气、血性 他肝胆过人 齿发益衰谢,肝胆犹轮囷。——宋· 陆游《诗酒》 (3) 比喻关系密切 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庄子·德充符》 自是(1) 自然是 众人见他如此无礼,自是愤愤不平 (2) 自以为是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老子》 (3) 从此 诸公(1).众公卿。《公羊传·隐公五年》:“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诸公者何?诸侯者何?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餘大国称侯。” 汉 班固 《 * 通·礼乐》:“诸公六六为行,诸侯四四为行。” (2).诸多年老长者。《史记·田叔列传》:“ 叔 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张守节 正义:“诸公谓丈人行也。” (3).泛称各位人士。 唐 杜甫 《醉时歌》:“诸公衮衮登臺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元 贡师泰 《送江西傅与砺赴广州教授》诗:“买得 吴 船便欲东,更骑羸马别诸公。”《儒林外史》第十七回:“三位先生,小弟有个疑难在此,诸公大家参一参。” 生语(1).梗直的话。 唐 韩愈 《试大理评事王君墓志铭》:“诸公贵人既志得,皆乐熟软媚耳目者,不喜闻生语,一见輒戒门下以絶。” (2).新的词语。 宋 叶适 《太府少卿福建运判李公墓志铭》:“公文出新意,作生语,緻密简雅,无刻露之态。” (3).生造的词语。 鲁迅 《三闲集·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新文学兴起以来,未忘积习而常用成语如我的和故意作怪而乱用谁也不懂的生语如创造社一流的文字,都使文艺和大众隔离。” 不应(1).不响应;不应和。《墨子·旗帜》:“当应鼓而不应,不当应而应鼓,主者斩。”《荀子·正论》:“彼将听唱而应,视仪而动……不应不动,则上下无以相有也。” (2).不回答;不答应。《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 去 齐 ,宿於 昼 ,有欲为王留行者,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儘夫人问当,夫人説话,不应一句。” 清 王韬 《淞隐漫录·陈霞仙》:“女力劝之纳簉室,生终不应,曰:‘百岁欢娱,能有几何,岂可使他人间之哉!’” (3).不符合;不应验。《韩非子·存韩》:“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愿大王幸使得毕辞於前,乃就吏诛不晚也。”《淮南子·原道训》:“风兴云蒸,事无不应。” (1).不应该。 宋 苏轼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作此篇兼怀子由》词:“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千载难消亡国恨,不应此地着 鴟夷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甄后》:“仙人不应若是。” (2).不须。 宋 王安石 《酬宋廷评请序解经诗》:“训释虽工君尚少,不应急务世人传。” 宋 苏轼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词:“ 西州 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宋 周文璞 《赠赵子野歌》:“书来不应寄他物,只要秋林一双笛。” (3).不是。 宋 黄庭坚 《王立之诗报梅花已落尽次韵戏答》:“定是 沉郎 作诗好,不应春能生许愁。” 宋 陈师道 《十五夜月》诗:“不应明白髮,似欲劝人归。” 宋 陆游 《九月晦日》诗:“自是老来多感慨,不应萧瑟为秋风。” (4).不曾;未尝。 唐 韩翃 《送客之江宁》诗:“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 徐州 见柳花。” 宋 晁补之 《洞仙歌·咏菊》词:“不应夸絶艳,曾妬春华,因甚东君意不到?” 宋 辛弃疾 《新荷叶·再和赵德庄韵》:“细数从前,不应诗酒皆非。” (5).不知;不顾。 宋 陈师道 《河上》诗:“还家慰儿女,归路不应长。” 宋 谢薖 《定风波·七夕莫莫堂席上呈陈虚中》词:“寂寞江天正云雾,回顾,不应中有少微星。” 宋 周紫芝 《临江仙·送光州曾使君》词:“只愁飞詔下青冥,不应霜塞远,横槊看诗成。” (6).古代法律名词。谓非有意犯罪。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四折:“失误了官身,本该扣厅责打四十,问你一个不应罪名。”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三折:“怎么把我也问个不应。”《水浒传》第三回:“原告人保领回家,邻佑杖断有失救应。房主人并下处邻舍止得个不应。” 圣主(1).对当代皇帝的尊称。《东观汉记·鲍永传》:“今圣主即位,天下已定,不降何待?” 唐 李白 《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我似浮云殢 吴 越 ,君逢圣主游丹闕,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 峨眉 月。” 明 张居正 《陈六事疏》:“臣又自惟,幸得以经术遭逢圣主,备位辅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局诈》:“目下有某处将军缺,倘不吝重金,僕嘱内兄游扬圣主之前,此任可致。” (2).泛称英明的天子。《战国策·秦策三》:“良医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於成败之事。”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及其遇明君遭圣主也,运筹合上意,諫諍则见听。”《旧唐书·忠义传上·王义方》:“臣闻附下罔上,圣主之所宜诛;心狠貌恭,明时之所必罚。” 清 曾国藩 《何君殉难碑记》:“飢寒逼身,难顾廉耻;圣主不能安其民,慈母不能抚其子。” 狂夫(1).无知妄为的人。《诗·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史记·淮阴侯列传》:“故曰:‘狂夫之言,圣人择焉。’”《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饮恨半山堂》:“何物狂夫,敢毁谤朝政如此?” (2).用作谦词。《后汉书·李固传》:“ 固 狂夫下愚,不达大体,窃感古人一饭之报,况受顾遇而容不尽乎!” (3).放荡不羁的人。《后汉书·独行传·谯玄》:“忽有醉酒狂夫,分争道路,既无尊严之仪,岂识上下之别。” 唐 杜甫 《狂夫》诗:“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清 孙枝蔚 《延令书怀二十二韵》:“小子哀穷叟,狂夫藐达官。” (4).指悖逆胡为者。《墨子·非攻下》:“ 武王 乃攻狂夫,反 商 之 周 。”《汉书·息夫躬传》:“如使狂夫嘄謼於东崖, 匈奴 饮马於 渭水 ,边竟雷动,四野风起,京师虽有武蠭精兵,未有能窥左足而先应者也。” (5).古代妇人自称其夫的谦词。 汉 刘向 《列女传·楚野辩女》:“大夫曰:‘盍从我於 郑 乎?’对曰:‘既有狂夫 昭氏 在内矣。’遂去。” 唐 李白 《捣衣篇》:“玉手开缄长嘆息,狂夫犹戍 交河 北。” 元 边鲁 《和西湖竹枝词》:“狂夫归来未有信,蝴蝶作团飞上城。” (6).精神病患者。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有一白首狂夫,被髮提壶,乱流而渡。” (7).古代掌驱疫和墓葬时驱鬼的人。《周礼·夏官·序官》:“方相氏,狂夫四人。”《国语·晋语一》:“且是衣也,狂夫阻之衣也。” 韦昭 注:“狂夫,方相氏之士也。” 行礼旧谓行婚嫁之礼。现指按一定的仪式或姿势致敬 正名(1).辨正名称、名分,使名实相符。《管子·正第》:“守慎正名,伪诈自止。”《国语·晋语四》:“举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类。” 韦昭 注:“正上下服位之名。”《旧唐书·韦凑传》:“师古之道,必也正名,名之与实,故当相副。” 巴金 《新生·一个人格的成长》:“黑暗两个字怎么可以做杂志底名称呢?名不正,则言不顺,正名是最要紧的。” (2).即楔子。 元 杂剧的开场白。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 元 词开场,止有冒头数语,谓之正名,又曰楔子。” (3). 元 明 杂剧最后有两句或四句对子,总括全剧内容。一般称前一句或前两句为“题目”,后一句或后两句为“正名”。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三篇:“《青琐高议》及《青琐摭遗》文辞虽拙俗,然尚非话本,而文题之下,已各繫以七言……皆一题一解,甚类 元 人剧本结末之‘题目’与‘正名’。” 首阳山名。一称 雷首山 ,相传为 伯夷 、 叔齐 采薇隐居处。《诗·唐风·采苓》:“采苓采苓, 首阳 之巔。” 毛 传:“ 首阳 ,山名也。”《论语·季氏》:“ 伯夷 、 叔齐 ,饿于 首阳 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史记·伯夷列传》:“ 武王 已平 殷 乱,天下宗 周 ,而 伯夷 、 叔齐 耻之,义不食 周 粟,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按, 首阳山 在今何地,旧说不一。《论语》 何晏 集解引 汉 马融 曰:“ 首阳山 在 河东 蒲坂 , 华山 之北, 河曲 之中。” 蒲坂 故城,在今 山西省 永济县 南。 不为(1).不做;不干。《诗·卫风·淇奥》:“善戏謔矣,不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宋 曾巩 《寄欧阳舍人书》:“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铭始不实。” (2).谓收成不好。《墨子·杂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备湛旱、岁不为。”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六》:“‘岁不为’,犹《玉藻》言年不顺成也。”《淮南子·本经训》:“是故上下离心,气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为。” 高诱 注:“不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夫璿玉致美,不为池隍之宝;桂椒信芳,而非园林之实。”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先破后承,始开终结,内分八股,股股相对,绳墨不为不严矣。” (1).不因为。《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 尧 存,不为 桀 亡。” 汉 东方朔 《答客难》:“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輟其冬,地不为人之恶险而輟其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不为萧娘旧约寒,何因容易别 长安 。” (2).不为了。《汉书·扬雄传下》:“盖闻圣主之养民也,仁霑而恩洽,动不为身。” 颜师古 注:“言忧百姓也。” 仗马(1).皇帝仪仗队所用的马。装饰华丽,通常用于朝会、祀典、出巡等。 宋 沉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今谓之殿门天武官,极天下长人之选,八人。上御前殿,则执鉞立于 紫宸门 下,行幸则为禁围门,行于仗马之前。”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三卷:“西面 * 旗一、五星旗五、五凤旗十。仗马每面三疋,每疋御龙官四人。” (2).比喻坐享俸禄而不敢言事之官。语出《新唐书·奸臣传·李林甫》:“ 林甫 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宠市权,蔽欺天子耳目,諫官皆持禄养资,无敢正言者。补闕 杜璡 再上书言政事,斥为 下邽 令。因以语动其餘曰:‘明主在上,羣臣将顺不暇,亦何所论?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飫三品芻豆;一鸣,则黜之矣。后虽欲不鸣,得乎?’由是諫争路絶。” 清 王九龄 《窃禄》诗:“无声惭仗马,有泪对刑书。” 生刍亦作“ 生蒭 ”。1.鲜草。《诗·小雅·白驹》:“生芻一束,其人如玉。” 陈奂 传疏:“芻所以萎白驹,託言礼所以养贤人。”鲜草可养白驹。后因用作礼贤敬贤之典。《西京杂记》卷五:“夫人无幽显,道在则为尊,虽生蒭之贱也,不能脱落君子,故赠君生蒭一束。” 宋 黄庭坚 《迎醇甫夫妇》诗:“策马得行休更秣,已令童稚割生芻。” (2).指贤人;贤能。 南朝 宋 鲍照 《从过旧宫》诗:“空费行苇德,採束谢生芻。” 南朝 梁 吴均 《赠周兴嗣》诗之一:“愿持 江 南蕙,以赠生芻人。” (3).指代《诗·小雅·白驹》,以寄寓思友、思贤之心。 唐 权德舆 《奉和许阁老酬淮南崔十七端公见寄》:“断金挥丽藻,比玉咏生芻。” 唐 李群玉 《将离澧浦置酒野屿奉怀沉正字昆弟三人联登高第》诗:“停觴一摇笔,聊寄生芻吟。” 明 何景明 《酬赠王德征》诗:“皎皎空谷驹,生芻劳我心。” (4).《后汉书·徐穉传》:“ 郭林宗 有母忧, 穉 往弔之,置生芻一束於庐前而去。”后因以称吊祭的礼物。 唐 杨炯 《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生芻一束,泣血三年,不踰圣人之礼,能行大夫之孝。”《宋史·文苑传三·路振》:“生芻致祭,弊帷成礼。瘞尔崇冈,全尔具体。” 明 张煌言 《挽大宗伯吴峦穉先生》诗:“趋朝当日称先达,惆悵生芻何处投。”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