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次韵翁士秀病起
朝代 宋代
作者 曾协
释义

次韵翁士秀病起原文

一间何阔昔未有,拟遣苍头问安否。
果然示疾毗耶城,静看医方出吾肘。
平生豪气干青云,客疾来侵岂能久。
已知筋力却几杖,复见精神照窗牖。
花时倏忽风雨过,无语酬春愧颜厚。
管城端复束高阁,公不自倡谁为首。
俄惊肆笔出在篇,聊示作家三昧手。
我今方觉疾病婴,岂是同生值阳九。
镜中华发略相似,材具超人定非偶。
公今阔步蹑中朝,顾我一麾方出守。
如何江湖大国楚,笑谓曹郐言地丑。
似矜断木欲青黄,宁有长松生培塿。

诗词问答

问:次韵翁士秀病起的作者是谁?答:曾协
问:次韵翁士秀病起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曾协的名句有哪些?答:曾协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一间

表数量。用于桥梁、房屋。《六韬·军用》:“渡沟壍飞桥一间,广一丈五尺,长二丈以上。” 唐 韩愈 《题楚昭王庙》:“犹有国人怀旧德,一间茅屋祭 昭王 。”《朱子语类》卷八:“先去修治,得一间半房。”

谓相距极近。间,间隙。《孟子·尽心下》:“ * 之父,人亦杀其父; * 之兄,人亦杀其兄;然则非 * 之也,一间耳。” 赵岐 注:“一间者,我往彼来,间一人耳。与 * 其亲何异哉?”《二程遗书》卷十二:“若孔乃在其中焉,此未达一间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嘻!续《西厢》者之才,去作《西厢》者,止争一间。” 梁启超 《法理学大家孟德斯鸠之学说》:“以古代 希腊 罗马 之制,为民主政之极则,而于法治之真精神,尚一间未达也。”

未有

没有

未有封侯之赏。——《史记·项羽本纪》

未有以应。

吾尚未有子。——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城门未有烧脱。——《广东军务记》

苍头

(1).指以青巾裹头的军队。《战国策·魏策一》:“今窃闻大王之卒,武力二十餘万,苍头二千万。”《史记·项羽本纪》:“少年欲立 婴 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苍头特起,言与众异也。苍头,谓士卒皁巾,若赤眉、青领,以相别也。” 清 赵翼 《拟老杜诸将》诗:“萑苻未扫一年迟,特起苍头又几支。”

(2).指奴仆。《汉书·鲍宣传》:“使奴从宾客浆酒霍肉,苍头庐儿皆用致富。”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 汉 名奴为苍头,非纯黑,以别於良人也。” 前蜀 贯休 《少年行》:“却捉苍头奴,玉鞭打一百。”《老残游记》第九回:“话言未了,苍头送上茶来。”

(3).言头发斑白。指年老的人。 唐 王维 《送高判官从军赴河西序》:“苍头老将,持 汉 节以临戎;白面书生,坐胡床而破贼。”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六郎》:“苍头稚子毕集,祖送出村。”

问安

向尊长询问安好

果然

(1) 确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果然名不虚传

里头果然有一件粉红色的纱衣,她就拿起来,转身走进树林。——《牛郎织女》

(2) 连词,表示假设

那儿果然像你说的那么热,我去时就连毛衣也不用带了。

(3) 饱足的样子

适莽苍者,三食而反,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

示疾

佛教语。谓佛菩萨及高僧得病。 唐 刘轲 《<大唐三藏大遍法师塔铭>序》:“﹝ 玄奘 ﹞自示疾至於昇神,奇应不可殫纪。” 宋 赞宁 《宋高僧传·感通一·唐泗州普光王寺僧伽》:“﹝ 景龙 ﹞四年庚戌,﹝ 僧伽 ﹞示疾。勑自内中往 荐福寺 安置。三月二日儼然坐亡,神彩犹生,止瞑目耳。”

毗耶

亦作“ 毗邪 ”。亦作“毘耶”。1.佛教语。梵语的译音。又译作“毗耶离”、“毘舍离”、“吠舍离”。古 印度 城名。《维摩经》说, 维摩诘 (意译 净名 )居士住 毗耶城 (在今 印度 比哈尔邦 南部)。 释迦牟尼 于该地说法时, 维摩诘 称病不去。 释迦 派 文殊师利 前往问疾。 文殊师利 问 维摩诘 :“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维摩诘 默然不对。 文殊师利 叹曰:“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古代诗文中,多以此佛教传说故事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谛的典故。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掩室 摩竭 ,用启息言之津;杜口 毗邪 ,以通得意之路。” 唐 陆龟蒙 《奉酬裘美早春病中书事》诗:“欲入 毘耶 问,无人敌 浄名 。” 宋 张孝祥 《踏莎行》词:“故人相见尤堪喜, 山阴 乘兴不须回。 毗耶 问疾难为对。”

(2).指 维摩诘菩萨 。诗文中常用以比喻精通佛法、善说佛理之人。 唐 贾岛 《和孟逸人林下道情》:“陋巷贫无闷, 毗耶 疾未调。” 清 钱谦益 《赠胡泌水》诗:“谈天欲杜 毘耶 口,午夜燃灯礼 浄名 。” 清 姚鼐 《硕士约过舍久俟不至》诗:“巵言聊一放,闭口终 毘耶 。”

(3).指《维摩经》。 宋 王安石 《北窗》诗:“北窗枕上春风暖,谩读 毗耶 数卷书。”

医方

(1).医生和方士。《史记·货殖列传》:“医方诸食技术之人,焦神极能,为重糈也。”

(2).医术,医道。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医方之事,取妙极难。”《通志·总序》:“医方则有脉经,有灸经,有本草,有方书,有炮炙,有病源,有妇人,有小儿。”

(3).医书;医疗处方。《北史·艺术传下·许智藏》:“祖 道幼 ,常以母疾,遂览医方,因而究极,时号名医。”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 太宗 閲医方,见《明堂图》,人五臟之系咸附於背……乃詔不得笞背。”《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六回:“人家请了 上海县 官医来,评论他的医方,指出他药不对症的凭据,便要去告他。”

平生

(1) 终身;一生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婚姻是一个人的平生大事

(2) 向来;素来

他平生是很勤俭的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清· 林觉民《与妻书》

豪气

(1) 英雄的各种品质(如勇气、勇敢、自我牺牲、不自私等)

(2) 豪放的气概

青云

(1) 比喻高官显爵

平步青云

(2) 旧时比喻道德高尚有威望

青云之士

(3) 比喻隐居

形入紫闼,而意在青云

(4) 天空

客疾

指因外邪侵袭而成的疾病。 宋 苏轼 《次韵刘贡父独直省中》:“笔老新诗疑有物,心空客疾本无根。”

岂能

怎能;哪能

我岂能反对?

筋力

(1).犹体力。《礼记·曲礼上》:“贫者不以货财为礼,老者不以筋力为礼。”《后汉书·独行传·刘茂》:“少孤,独侍母居。家贫,以筋力致养,孝行著於乡里。” 鲁迅 《花边文学·商贾的批评》:“农民省几斗米去出售,工人用筋力去换钱。”

(2).方言。指食物等的韧性。如:绿豆粉皮的筋力大。如:这种纸有筋力。

筋骨之力。 汉 王充 《论衡·物势》:“夫物之相胜,或以觔力,或以气势,或以巧便。” 元 秦简夫 《赵礼让肥》第一折:“母亲也年纪高,觔力乏。”

几杖

坐几和手杖、皆老者所用,古常用为敬老者之物,亦用以借指老人。《礼记·曲礼上》:“谋於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元朔 三年,上赐 淮南王 几杖,不朝。” 唐 杜甫 《回棹》诗:“几杖将衰齿,茅茨寄短椽。” 明 张煌言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而君子正非务之以表异於物也。其铭之几杖,与於此悟迪同焉;其勒之桮棬,与於此宏式训焉。”

神照

犹精神的察照能力。 南朝 宋 宗炳 《答何衡阳书》:“若诚信之贤,独朗神照,足下復何由知之,而言者会復谓是妄説耳。” 南朝 宋 郑道子 《神不灭论》:“子推神照於形表,指太极於物先,诚有其义。”

窗牖

窗户。 汉 枚乘 《杂诗》之五:“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唐 崔颢 《邯郸宫人怨》诗:“水晶帘箔云母扇,琉璃窗牖玳瑁床。” 清 吴敏树 《听雨楼记》:“余喜而上於楼以观,则凡湖与山之献於栏槛而入於窗牖者,向未知其有於此也。” 叶圣陶 《穷愁》:“以室无窗牖,遂如仍在宵夜,光明之泽弗被,寒贫可嘆哉。”

花时

(1).百花盛开的时节。常指春日。 唐 杜甫 《遣遇》诗:“自喜遂生理,花时甘緼袍。” 宋 王安石 《初夏即事》诗:“晴日暖风生麦气,緑阴幽草胜花时。” 明 袁宏道 《除夕观诸公饮》诗:“角杯穷酒事,分帖记花时。”

(2).开花的时期。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娑罗树》:“观诸书所载娑罗树,不独此山有之,然其生特异凡木,树数百枝,枝十餘头,头六七叶,惜未见其花时也。” 郭沫若 《天地玄黄·消夏二则》:“我喜欢的 广东 木莲,两大株,对称地种在正院前面的院子里,可惜花时已经过了。”

倏忽

(1) 很快地

倏忽往来,莫知其方。——《吕氏春秋·决胜》

倏忽已三年

(2) 忽然

倏忽之间

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无语

(1).没有话语;没有说话。 唐 任翻 《惜花》诗:“无语与花别,细看枝上红。” 宋 苏轼 《惠山谒钱道人登绝顶望太湖》诗:“ 孙登 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2).形容寂静无声。 唐 崔涯 《黄蜀葵》诗:“独立悄无语,清愁人詎知?” 金 元好问 《寄答赵宜之兼简溪南诗老》诗:“ * 有情留小饮,青灯无语伴微吟。”

愧颜

犹害羞。《封神演义》第八十回:“你不知道进退,尚不愧颜!”

管城

即管城子。 宋 杨万里 《霜寒》诗之二:“只缘 青女 降,便与管城疎。” 明 陆树声 《清暑笔谈》:“士大夫胸中无三斗墨,何以运管城?” 清 陈维崧 《酬许元锡》诗:“昨宵饱看 冒 家灯,一寸管城老龙渴,掀髯狂作 许生 歌,食纸春蚕响不歇。”参见“ 管城子 ”。

束高阁

见“ 束之高阁 ”。

为首

当领头的人;担任领导

以老张为首的代表团

肆笔

犹纵笔。 汉 扬雄 《法言·五百》:“圣人矢口而成言,肆笔而成书。” 宋 曾巩 《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古者学士之於六艺……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二:“ 熙寧 中, 文与可 因至 天彭馆 ,於 徐公园 盃酒谈笑中,肆笔成夫子像於亭之壁,曲尽寒酸态度。” 明 杨慎 《<六书索隐>序》:“ 文正公 少爱 周伯温 篆形之茂美,肆笔斆之。”

作家

以写作为业者;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

三昧

佛教用语,梵文 Samādhi 的音律,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要领,真谛

正令笔扛鼎,亦未造三昧。——陆游《示子过》

深得其中三昧

疾病

(1) 病的总称

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礼记·乐记》

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周礼·天官》

(2) 病重,病危

齐侯疾,崔抒微逆光,疾病而立之。——《左传·襄公十九年》

同生

(1).谓同父所生。因以指兄弟。《国语·晋语四》:“其同生而异姓者,四母之子别为十二姓。”《后汉书·郑玄传》:“咨尔焭焭一夫,曾无同生相依。” 杨树达 《积微居读书记·读<后汉书>札记·张纯曹褒郑玄传》:“同生,谓兄弟。” 晋 陆机 《赠弟士龙》诗之五:“依依同生,恩篤情结。”

(2).同年出生。 宋 文彦博 《奉陪伯温中散等作同甲会》诗:“四人三百十二岁,况是同生丙午年。”

(3).一起活着。 欧阳山 《柳暗花明》八五:“咱俩生就同生,死就同死!”

阳九

(1).古代术数家的学说。其说有二:(1)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初入元一百零六岁,内有旱灾九年,谓之“阳九”。其余尚有阴九、阴七、阳七、阴五、阳五、阴三、阳三等,阳为旱灾,阴为水灾。从入元至阳三,常岁四千五百六十年,灾岁五十七年,共为四千六百一十七年,为一元之气终。举其平均数则每八十年有一灾年。《汉书·律历志上》:“《易》九戹曰:初入元,百六,阳九;次三百七十四,阴九;次四百八十,阳九;次七百二十,阴七;次七百二十,阳七;次六百,阴五;次六百,阳五;次四百八十,阴三;次四百八十,阳三。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经岁四千五百六十,灾岁五十七。” 宋 洪迈 《容斋续笔·百六阳九》:“史传称百六阳九为厄会,以歷志考之,其名有八。初入元百六曰阳九,次曰阴九;又有阴七、阳七、阴五、阳五、阴三、阳三,皆谓之灾岁。大率经岁四千五百六十,而灾岁五十七。以数计之,每及八十岁,则值其一。今人但知阳九之厄,云经岁者,常岁也。”(2)太乙数。以四百五十六年为一“阳九”,以二百八十八年为一“百六”。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七:“此外有所谓太乙数,能知运祚灾祥,刀兵水火,阴晴风雨……盖太乙数中,专考阳九,百六之数。以四百五十六年为一阳九,二百八十八年为一百六。阳九,奇数也,为阳数之穷。百六,偶数也,为阴数之穷。大抵岁运值之,终有厄会。 洪文敏 公《五笔》中,载阳九、百六之説,与此不同。”

(2).道家称天厄为阳九,地亏为百六。三千三百年为小阳九,小百六。九千九百年为大阳九、大百六。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则有龟负龙擎,文籍其阳九阴六; 共 触 愚 移,倾缺其天枢地轴。”参阅《灵宝天地运度经》。

(3).指灾荒年景和厄运。 三国 魏 曹植 《王仲宣诔》:“会遭阳九,炎光中矇。 世祖 拨乱,爰建时雍。”《旧唐书·代宗纪》:“而犹有 李灵耀 作梗, 田承嗣 负恩,命将出军,劳师弊赋者,盖阳九之未泰,岂君道之过歟!” 明 邵璨 《香囊记·问卜》:“中途自伤分凤友,念他乡战骨谁收,奈何薄命遭阳九。” 清 钱谦益 《慈光寺》:“呜呼!卅年来沧桑逼阳九。”

中华

(1)

(2) 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称之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统辖,皆称中华,后也借指中国

振兴中华

(3) 指中原

(4) 古时对华夏族、汉族的称谓

相似

相类;相像

相似三角形

豕与亥相似。——《吕氏春秋·慎行论》

材具

才能。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下》:“以 宣城 材具,而篇什寥寥,他可知已。”《韬奋文集·信箱》附 吴凯 《面包和人材》:“如果集会成立了,没有有材具的人去主持,那末岂不成为一个名不副实的幌子吗?”

超人

智能、体力、行为等超越常人的人

非偶

(1).《左传·桓公六年》:“ 齐侯 欲以 文姜 妻 郑 大子 忽 ,大子 忽 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 齐 大,非吾耦也。’”耦,同“ 偶 ”。后因用“非偶”谓不适当的婚配或不相称的配偶。《宋书·武帝纪中》:“自以地卑位重,荷恩崇大;乃以庶孽与 德文 嫡婚,致兹非偶,实由威逼。” 唐 白敏中 《息夫人不言赋》:“势异丝萝,徒新婚而非偶;华如桃李,虽结子而无言。” 清 李渔 《奈何天·软诓》:“奴家 何氏 ,不幸遇了奸谋,失身非偶。”

(2).无可匹敌,不能比拟。 唐 薛能 《牡丹》诗之二:“自高轻月桂,非偶贱池莲。”

阔步

大步走

阔步前进

中朝

(1).临朝之时。《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昭王 临朝叹息, 应侯 进曰:‘臣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大王中朝而忧,臣敢请其罪。’”

(2). 汉 代朝官自 武帝 以后有中朝、外朝之分。中朝即内朝。《汉书·刘辅传》:“羣臣莫知其故。於是中朝将军 辛庆忌 ,右将军……俱上书。”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3).朝廷;朝中。《三国志·魏志·杜畿传》:“中朝苟乏人,兼才者势不独多。” 唐 刘长卿 《集梁耿开元寺所居院》诗:“岂得长高枕,中朝正用才。”《孽海花》第六回:“上策取 南交 ,自立为王,向中朝请封号。”

(4).指朝廷官员。 清 张际亮 《送云麓观察督粮粤东》诗:“ 唐 宋 中朝厌过岭,今代軺车喜驰骋。”

(5).偏安 江 左的 东晋 、 南宋 分别称建都中原时的 西晋 、 北宋 为“中朝”。 南北朝 时,亦称 南朝 为“中朝”。《晋书·王隐传》:“时著作郎 虞预 私撰《晋书》,而生长东南,不知中朝事,数访於隐。”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长秋寺》:“﹝寺﹞亦在 延年里 ,即是 晋 中朝时金市处。” 宋 陆游 《观渡江诸人诗》:“中朝文有 汉唐 风,南渡诗人尚数公。”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引 张孝纯 挽 张叔夜 诗:“畴昔中朝士,簪绅仰令名。”《北齐书·王琳传》:“ 梁 故 建寧公 琳 , 洛 滨餘胄, 沂川 旧族,立功代邸,効绩中朝。”

(6).指中原。《旧唐书·文苑传中·李邕》:“﹝ 邕 ﹞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齎持金帛,往求其文。”《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隐》:“是时,天下已乱,中朝士人以 岭 外最远,可以避地,多游焉。”

(7).中原王朝。 清 时亦指 中国 。 宋 梅尧臣 《送祖择之学士北使》诗:“中朝厚仁恩,四海望閶闔。”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契丹 主曰:‘中朝 党进 者真驍将也。如 进 辈有几?’虏所以固矜者,意谓 进 本虏族, 中国 无之。” 清 王韬 《变法自强下》:“我中朝素严海禁,闭关自守,不勤远略。”

一麾

(1).犹一挥,有发令调遣意。 汉 王充 《论衡·感虚》:“ 襄公 志在战,为日暮一麾,安能令日反?”

(2).形容举事简捷。 宋 范仲淹 《寄石学士》诗:“一麾了婚嫁,万事蠹精神。”

(3).一面旌麾。旧时作为出为外任的代称。 唐 杜牧 《即事》诗:“莫笑一麾东下计,满江秋浪碧参差。” 宋 曾巩 《和邵资政》诗:“拂衣久欲求三径,窃食聊须把一麾。” 清 沉涛 《迭韵和子方谢鹤》:“五貺可无诗媵鹤,一麾聊当梦游仙。”参见“ 一麾出守 ”。

出守

由京官出为太守。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阮始平》:“屡荐不入官,一麾乃出守。” 唐 杜甫 《宴忠州使君侄宅》诗:“出守吾家姪,殊方此日欢。”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吕居仁秦少游诗》:“近 王会 出守 吴兴 ,其甥 秦伯阳 以诗送之。”《花月痕》第四六回:“ 剑秋 替他张罗出京,説是朝廷因你肯説话,纔叫你一麾出守的。”参见“ 一麾出守 ”。

如何

(1)

(2) 用什么手段或方法

在退休制下如何提高津贴的问题

(3) 方式、方法怎样

接下去的问题是如何表明我们的意思

(4) 在什么情况下

姐妹三人如何再相会

(5) 怎么,怎么样

如今叫我管天王堂,未知久后如何。——《水浒传》

(6) “如……何”,表示’把……怎么样”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 王屋何?——《列子·汤问》

大国

(1).古指大诸侯国。《诗·商颂·长发》:“ 玄王 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公羊传·隐公五年》:“诸侯者何?天子三公称公,其餘大国称侯。” 何休 注:“大国谓百里也。”《后汉书·樊宏传》:“ 宏 顿首自陈:‘无功享食大国,诚恐子孙不能保全厚恩,令臣魂神慙负黄泉,愿还 寿张 ,食小乡亭。’”

(2).泛指大的国家。 郭沫若 《牧羊哀话》三:“大国的客人,那是我们 闵家 佩荑小姐 呢!”

(3).比喻具有独立性的事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于是 荀况 《礼》、《智》, 宋玉 《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

言地

言官的职位。 宋 叶适 《刘建翁墓志铭》:“ 建翁 既为上下信服,同时有作邑者,内不善为正字,其人适在言地,诬奏罢之。”

断木

(1).截断木材或树木。 汉 扬雄 《法言·吾子》:“断木为棋,梡革为鞠,亦皆有法焉。”

(2).锯断之木;片段之木。 宋 苏舜钦 《上执政启》:“古人覩道上之遗簪,为之泣涕;匠者得沟中之断木,饰以青黄。”

(3).啄木鸟。 宋 梅尧臣 《彼鴷吟》:“断木喙虽长,不啄栢与松。松栢本坚直,中心无蠧虫。”

青黄

(1).青色和黄色。《楚辞·九章·橘颂》:“緑叶素荣,纷其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摶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王逸 注:“言橘叶青,其实黄,杂糅俱盛,烂然而明。” 宋 范成大 《晚步东郊》诗:“水墨依林寺,青黄负郭田。”

(2).又指黄中带青。形容不健康的脸色。 张天翼 《仇恨》:“每张青黄的脸上没了先前的兴奋。”

(3).泛指色彩。 汉 王充 《论衡·别通》:“人目不见青黄曰盲,耳不闻宫商曰聋,鼻不知香臭曰癕。”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凡摛表五色,贵在时见,若青黄屡出,则繁而不珍。” 宋 苏舜钦 《上执政启》:“匠者得沟中之断木,饰以青黄。”

(4).谓用彩色加以修饰。语出《庄子·天地》:“百年之木,破为牺尊,青黄而文之,其断在沟中。”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凡物之生,不愿为材。牺尊青黄,乃木之灾。” 宋 苏轼 《谢中书舍人启》:“沟中不愿於青黄,爨下无心於宫徵。”

(5).指四时之乐。《汉书·礼乐志》:“灵安留,吟青黄。” 颜师古 注:“青黄,谓四时之乐也。”

(6).犹言是非、黑白。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却奁》:“偏是咱学校朝堂,混贤奸不问青黄。”

长松

药草名。服之可黑须发。 宋 苏轼 《谢王泽州寄长松兼简张天觉》诗之一:“莫道长松浪得名,能教覆额两眉青。”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长松》:“长松生古松下,根色如薺苨,长三五寸,味甘微苦,类人参,清香可爱。按 张天觉 《文集》云:僧 普明 居 五臺山 ,患大风,眉髮俱堕,哀苦不堪。忽遇异人,教服长松,示其形状。 明 採服之,旬餘毛髮俱生,颜色如故。”

培塿

本作“部娄”。小土丘。《左传·襄公二十四年》:“部娄无松柏。” 杜预 注:“部娄,小阜。”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培》引《左传》作“培塿”。《晋书·刘元海载记》:“当为崇冈峻阜,何能为培塿乎。”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眺望三峯,壁立与天接,众山皆成培娄。”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1/3 8: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