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阴风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陈与义 |
释义 | 阴风原文阴风三日吹南极,二月巴陵寒裂石。长林巨木受轩轾,洞庭倒流潇湘黑。 君不见古庐竹扉声策策,中有竛竮落南客。 曾经破胆向炎官,敢不修容待风伯。 诗词问答问:阴风的作者是谁?答:陈与义 参考注释阴风(1) 从阴暗处来的一股不正或 * 的风 扇阴风、点鬼火 (2) 寒冷的风 三日(1).三天。《易·蛊》:“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2).一个月的第三天。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二月三日, 丕 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復四年。” (3).指三月三日上巳节。 晋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诗:“聊为三日游,方驾结龙旂。” 南极(1) (2) (1)∶从地球上最南端所看到的天顶 (2)∶地球上最南的一点,地轴的南端 (3) 磁铁自由悬挂时指向南方的磁极 二月中篇小说。柔石作。1929年发表。青年知识分子萧涧秋来到芙蓉镇小学任教,与校长之妹陶岚相爱。萧因同情、资助在北伐战争中牺牲的老同学的寡妻文嫂,而招致非议和诬蔑。为了彻底帮助文嫂,他决定牺牲与陶岚的爱情,娶文嫂为妻,不料招致更大的攻击。文嫂终于不堪舆论压力上吊自尽。萧涧秋受此打击,毅然离开芙蓉镇,陶岚决意随他而去。 巴陵(1).旧县名。 晋 太康 元年置,治所在今 湖南 岳阳 。1913年改名 岳阳县 。 (2).郡名。 南朝 宋 元嘉 十六年置。治所在 巴陵 (今 湖南 岳阳 )。隋 开皇 九年废。 唐 天宝 元年复置。 乾元 元年改称 岳州 。 隋 末 罗县 令 萧铣 起兵,即以此为根据地。 (3).山名。在 岳阳县 治西南,滨 洞庭湖 。据《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七:“昔 羿 屠巴蛇於 洞庭 ,其骨若陵,故曰 巴陵 。” 唐 朱庆馀 《与庞复言携酒望洞庭》诗:“帆自 巴陵山 下过,雨从 神女 峡边来。” 长林(1).高大的树林。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涉兰圃,登重基。背长林,翳华芝。” 晋 陆机 《赴洛》诗之一:“南望泣玄渚,北迈涉长林。” 唐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四:“满目雪色长林,欣欣然迎着我这万里羁客。” (2).喻隐逸者的居处。 南朝 宋 范晔 《乐游应诏诗》:“探己谢丹黻,感事怀长林。” 明 高启 《松隐为爱叔能赋》:“我今身似浮云閒,正合著在长林间。”参见“ 长林丰草 ”。 轩轾车前高后低为“轩”,车前低后高为“轾”,喻指高低轻重 戎车既安,如轾如轩。——《诗·小雅·六月》 轩轾浪杂 洞庭(1).广阔的庭院。《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袭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洞庭 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 洞庭 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 包山 而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刘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东,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谓 洞庭 。”参见“ 太湖 ”。 (4).山名。在 江苏省 太湖 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 包山 。 倒流向上游流,泛指物体向相反的方向流动 堵塞了的管子使得污水倒流进入房屋 潇湘(1).指 湘江 。因 湘江 水清深故名。《山海经·中山经》:“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 江 渊, 澧 沅 之风,交 瀟湘 之渊。”《文选·谢朓<新亭渚别范零陵>诗》:“ 洞庭 张乐池, 瀟湘 帝子游。”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 娥皇 女英 随 舜 不返,死於 湘水 。” 唐 李白 《远别离》诗:“古有 皇 英 之二女,乃在 洞庭 之南, 瀟湘 之浦。” 王琦 注引《湘中记》:“ 湘川 清照五六丈,下见底石如樗蒲矣,五色鲜明。” 元 耶律楚材 《用薛正之韵》:“ 凤池 分付夔龙去,万顷 瀟湘 属 湛然 。” 明 徐祯卿 《古意》诗:“帝子葬何处, 瀟湘 云正深。” (2). 湘江 与 潇水 的并称。多借指今 湖南 地区。 唐 杜甫 《去蜀》诗:“五载客 蜀 鄙,一年居 梓州 ;如何关塞阻,转作 瀟湘 游?”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送刘恭父趋朝》词:“归辅五云丹陛,回首 楚 楼千里,遗爱满 瀟 湘 。” 明 何景明 《雁》诗:“长风度关塞,九月下 瀟 湘 。” 不见(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竹扉用竹子编造的门。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崔商》:“不三四里,忽有人居,石桥竹扉,板屋茅舍,延流詰曲,景象殊迴。” 宋 王庭珪 《题郭秀才钓亭》诗:“他年欲访沙头路,会自携竿扣竹扉。” 明 高启 《何隐君小墅》诗:“移家营别墅,一逕竹扉开。” 策策(1).象声词。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一:“牕前两好树,众叶光薿薿,秋风一披拂,策策鸣不已。” 宋 张孝祥 《满江红·思归寄柳州》词:“策策西风双鬢底,暉暉斜日朱栏曲。” 元 麻革 《晚步张巩田间》诗:“悠悠独鸟穿云下,策策寒乌掠日飞。” (2).悲戚貌。 宋 叶适 《送高仲发》诗:“ 细君 吁久寂,季弟犹长贫,弃我涉远道,策策伤心神。” (3).犹筹策。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天下有奇士》:“天下未尝无魁奇智略之士,当乱离之际,虽一旅之聚,数城之地,必有策策知名者出其间。” 中有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 竛竮(1).孤单貌。《法华经·信解品》:“此是我子,我之所生,於某城中,捨吾逃走,竛竮辛苦五十餘年。”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序:“年未髫齔,内失所恃,餘喘竛竮,嬭媪相长。” (2).行走不稳貌。 宋 苏轼 《芙蓉城》诗:“遶楼飞步高竛竮,仙风鏘然韵流铃。” 元 黄溍 《陪仇仁父先生登石头城》诗:“薄游成汗漫,高步觉竛竮。” 南客(1).客居南方。 唐 杜甫 《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诗:“南客 瀟湘 外,西戎 鄠 杜 旁。” (2).指客居南方之人。 唐 武元衡 《春日偶作》诗:“飞花寂寂燕双双,南客衡门对 楚 江。” (3).从南方来的客旅。 五代 齐己 《寄澧阳吴使君》诗:“南客西来话使君, 涔阳 风雨变行春。”《金史·世宗纪中》:“尚书省奏,南客 车后 等因榷场贸易,误犯边界,罪当死。” (4).孔雀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部·孔雀》:“孔,大也。 李昉 呼为南客,梵书谓之摩由逻。” 曾经——用在动词前面,表示某种动作、行为或情况是以前某段时间存在或发生过的,动词后面往往有助词“过” 我曾经做过小学教师 我曾经到过北京 破胆形容被惊吓得很厉害 炎官神话中的火神。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一:“ 赤帝 跃火龙, 炎官 控朱鸟。” 宋 陆游 《七月十七日大雨极凉》诗:“ 吴中 七月热未已,渴乌呀呀井无水。 炎官 护前不少敛,树头敢望秋风起。” 敢不犹言说不定。 洪深 《走私》:“哼,怀里敢不还揣着 * !” 修容(1).修饰仪表。《商君书·靳令》:“修容而以言耻食,以上交以避农战,外交以备,国之危也。” 唐 柳宗元 《送班孝廉擢第归东川觐省序》:“为我谢子之舅氏,珠玉将至,得无修容乎!” (2).古代宫内女官名。为九嫔之一。始置于 三国 魏 , 南朝 宋 改为昭容。后代仍有置修容者,如 隋 、 宋 等。《宋书·后妃传》:“修容, 魏文帝 所制。”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嫔御命归·修容》:“ 魏文帝 始置修容, 隋煬 帝参祥典故,復置之也。”《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大观二年》:“以婕妤 韦氏 为修容。” 风伯神话传说中称主司刮风的天神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