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以春草碧色分韵送朱师古知雒县得色字
朝代 宋代
作者 李流谦
释义

原文

二年客殊方,送君我乡邑。
岂不念家山,对此好风月。
何以慰覉旅,眼空离鸿翼。
寄声贺父老,壶浆迓郊陌。
令君台阁人,九霄帝不隔。
新书严入县,驱骥就辕轭。
手持朱丝弦,欲奏南风律。
此意宁不佳,此事未易得。
姑置驯桑雉,先办绕床物。
相顾一大笑,浮我当举白。
长鱼随鳅鰕,枯泽未容尺。
惊雷忽破地,起视已无迹。
春湖波如天,酒作鹅儿色。
映君眉间黄,领此醉勿惜。
明朝出门看,扁舟大江侧。

诗词问答

问:《以春草碧色分韵送朱师古知雒县得色字》的作者是谁?答:李流谦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流谦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流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殊方

(1).不同的方法、方向或旨趣。《文子·自然》:“三皇五帝,法籍殊方,其得民心一也。”《汉书·董仲舒传》:“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汉书·艺文志》:“时君世主,好恶殊方。”

(2).远方,异域。 汉 班固 《西都赋》:“踰 崑崙 ,越 巨海 ,殊方异类,至於三万里。” 唐 王维 《晓行巴峡》诗:“人作殊方语,鶯为旧国声。”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集殊方之货实,聚列国之商氓。”

送君

鼓的别称。 宋 无名氏 《致虚杂俎》:“瑟曰文鵠,笙曰采庸,鼓曰送君,鐘曰华由,磬曰洗东,皆仙乐也。”

乡邑

(1).上古指乡遂的城邑。犹乡里。《周礼·地官·乡师》:“以司徒之大旗,致众庶而陈之,以旗物辨乡邑,而治其政令刑禁。” 郑玄 注:“邑犹里也。” 孙诒让 正义:“此乡邑亦犹言乡里。凡六乡五比为閭,则聚居为城邑,犹之里宰。六遂之邑为五邻聚居。《小司徒》都鄙之邑为四井聚居也。然则辨乡邑者谓即六乡之众而辨其某乡某邑耳。”《大戴礼记·文王官人》:“慈惠而有理者,使是掌乡邑而治父子。” 卢辩 注:“乡,乡遂。邑,公邑。”

(2). 秦 汉 以后多指县以下的小镇。《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噲 以相国击 卢綰 ,破其丞相 抵蓟 南,定 燕 地凡县十八,乡邑五十一。” 汉 张衡 《西京赋》:“郊甸之内,乡邑殷賑。” 梁启超 《新史学·史学之界说》:“夫欲求人类进化之真相,必当合人类全体而比较之,通古今文野之界而观察之,内自乡邑之法团,外至五洲之全局……何一而非客观所当取材者?”

(3).家乡,故里。《墨子·号令》:“发候,必使乡邑忠信善重士。有亲戚妻子,厚奉资之。” 三国 魏 曹植 《白马篇》:“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唐 韩愈 《桃源图》诗:“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 清 方苞 《读经解》:“而承其学者,復以教於乡邑,各自为方,不能相通。”

(4).同乡。《周书·冯迁传》:“﹝ 迁 ﹞唯以谦恭接待乡邑,人无怨者。”《南史·王懿传》:“北土重同姓,并谓之骨肉,有远相投者,莫不竭力营赡。若有一人不至者,以为不义,不为乡邑所容。” 明 李东阳 《贞则堂诗》:“忆昔归夫君,君家妾乡邑。”

岂不

难道不…?怎么不…?

岂不容易?

家山

谓故乡。 唐 钱起 《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诗:“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 宋 梅尧臣 《读<汉书·梅子真传>》诗:“旧市 越溪 阴,家山 镜湖 畔。” 明 高明 《琵琶记·琴诉荷池》:“十二栏杆,无事閒凭遍。闷来把湘簟展,梦到家山,又被翠竹敲风惊断。”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五二:“踏徧中华窥两戒,无双毕竟是家山。”

风月

(1) 本指清风明月

初秋凉夕,风月甚美。——《南史·褚彦回传》

(2) 男女情爱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红楼梦》

何以

(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离鸿

(1).失群的雁,离散的雁。 晋 潘岳 《笙赋》:“夫其悽戾辛酸,嚶嚶关关,若离鸿之鸣子也。” 唐 权德舆 《送人使之江陵》诗:“纷纷别袂举,切切离鸿响。”

(2).比喻远离的亲友。 宋 周邦彦 《浪淘沙慢》词:“念 汉 浦离鸿去何许?经时信音絶。” 明 陈子龙 《月夜游剑池作》诗:“离鸿别燕满天地,登高四顾心茫然。”

(3).古乐曲名。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 师涓 出於 卫灵公 之世,能写歷代之乐,善造新曲以代古声,故有四时之乐……春有《离鸿》、《去雁》、《应苹》之歌。” 唐 骆宾王 《秋日饯陆道士陈文林得风字》诗:“玉柱《离鸿》怨,金罍浮蚁空。”

寄声

托人传话。《汉书·赵广汉传》:“ 界上 亭长寄声谢我,何以不为致问?” 晋 陶潜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诗:“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 党项羌 掠 回鶻 贡物, 遵诲 寄声誚让之, 羌 惧,即遣使谢,归其所掠。” 清 支机生 《珠江名花小传》卷三:“屡託人寄声邀予,因事冗未往。”

父老

古时乡里管理公共事务的人,多由有名望的老人担任;亦尊称老年人

壶浆

茶水、酒浆。以壶盛之,故称。《公羊传·昭公二十五年》:“国子执壶浆。” 唐 李白 《丁督护歌》:“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元 张宪 《岳鄂王歌》:“义旗所指人不惊,王师到处壶浆迎。” 明 张居正 《黄马》诗:“扬鞭渡 淮淮水 清, 金陵 父老壶浆迎。” 臧克家 《自己的写照》五:“一脚踏遍了千古的战场,沿途的民众爱戴我们,大道两旁断不了壶浆。”参见“ 壶浆簞食 ”。

郊陌

郊野的道路。 唐 孟郊 《酬友人见寄新文》诗:“郊陌絶行人,原隰多飞蓬。”

令君

(1). 魏 晋 间对尚书令的敬称。后亦以称位居枢要的大臣。《晋书·荀瑁传》:“帝尝谓曰:‘ 魏武帝 言: 荀文若 之进善,不进不止; 荀公达 之退恶,不退不休。二令君之美,亦望於君也。’” 唐 沉佺期 《别侍御严凝》诗:“令君出使车,行迈方靡靡,静言芟枳棘,慎勿伤兰芷。” 宋 司马光 《陪子华燕醮厅酒半过赵中令园》诗:“簪裾丞相閤,林沼令君家,烟曲香寻篆,杯深酒过花。”

(2).对县令的尊称。 宋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中:“ 梁郑公 克家 未第时,为 潮州 揭阳 宰馆客,寓县治东斋。斋前有梅一株,忽於九月中盛开……邑士多赋诗,往往皆諂令君。” 宋 王安石 《慎县修路者》诗:“畚筑今三岁,康庄始一修,何言野人意,能助令君忧。” 金 王寂 《黄桃花》诗:“道士厌看千树老,令君别换一城新。”

台阁

官府。本指尚书台,此指大官府

仕宦于台阁。——《广东军务记》

九霄

(1).天之极高处;高空。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唐 武衡 《同幕中诸公送李侍御归朝》诗:“ 巴 江暮雨连 三峡 , 剑 壁危梁上九霄。” 徐特立 《言立》诗:“丈夫落魄纵无聊,壮志依然抑九霄。”

(2).道家谓仙人居处。《文选·沉约<游沉道士馆>诗》:“鋭意三山上,託慕九霄中。” 张铣 注:“九霄,九天仙人所居处也。” 唐 李白 《明堂赋》:“比乎 崑 山之天柱,矗九霄而垂云。” 王琦 注:“按道书,九霄之名,谓赤霄、碧霄、青霄、絳霄、黅霄、紫霄、练霄、玄霄、縉霄也。一説以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火霄为九霄。” 宋 陆游 《长生观观月》诗:“独倚栏杆吹玉笛,道人不怕九霄寒。”

(3).喻皇帝居处。 唐 杜甫 《腊日》诗:“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罌下九霄。”

(4).借指帝王。 唐 包佶 《奉和常阁老晚秋集贤院即事寄赠徐薛二侍郎》诗:“九霄偏眷顾,三事早提携。” 唐 黄滔 《敷水庐校书》诗:“九霄无詔下,何事近清尘?”

新书

(1) 崭新的书

(2) 将要出版或刚出版的书(多指初版的)

辕轭

(1).车前驾牲口的直木和套在牲口脖子上的曲木。借指车子。 唐 李白 《草创大还赠柳官迪》诗:“姹女乘河车,黄金充辕軛。” 王琦 注:“軛,辕端横木。驾马领者也。”《宋史·宦者传三·杨戬》:“农不得之田,牛不得耕垦,殫财靡芻,力竭饿死,或自縊辕軛间。”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栈有青牛,素服辕軛。主之薨也,踣地哀鸣,仰天屑泪,三日不秣。”

(2).古代肩舆供抬举用的直木和套在肩膀上的横木(或布带、皮带)。《隋书·礼仪志五》:“初 齐武帝 造大小輦,并如軺车,但无轮轂,下横辕軛。”

朱丝弦

亦作“ 朱丝絃 ”。1.用熟丝制的琴弦。 唐 贾岛 《听乐山 * 易水》诗:“朱丝弦底 燕 泉急, 燕 将云孙白日弹。” 明 何景明 《赠王文熙》诗之一:“泠泠朱丝弦,听我《别鹤操》。”

(2).借指琴瑟。 宋 黄庭坚 《放言》诗之九:“安得朱丝絃,为我写此声。”

南风

从南边吹来的风

不佳

(1).不好。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褚期生 少时, 谢公 甚知之。恒云: 褚期生 若不佳者,僕不復相士。”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奴仆》:“余八字中,奴僕宫最不佳,听之而已。”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好象诸公于裸体模特儿之外,都未留心现实,然而裸体画仍不佳。”

(2).身体不舒适,小病。《北堂书钞》卷一四四引《郭林宗别传》:“ 林宗 尝不佳,夜命作粥。”《资治通鉴·汉桓帝延熹七年》载此事, 胡三省 注云:“谓体中有不节适也,语曰不佳,微有疾也。”《晋书·王湛传》:“ 济 尝诣 湛 ,见牀头有《周易》,问曰:‘叔父何用此为?’ 湛 曰:‘体中不佳时,脱復看耳。’”

未易

不易;难于。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僕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夫街谈巷説,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今观诸联句诗,凡 昌黎 与 东野 联句,必字字争胜,不肯稍让……要之二人工力悉敌,实未易优劣。”

桑雉

(1).上古 商 帝太戊 时,“祥桑”朝生而暮大如拱, 太戊 惧,大臣 伊陟 劝 太戊 修德而“祥桑枯死”。 殷帝武丁 时,雉登鼎耳而鸣, 武丁 惧,贤臣 祖己 劝 武丁 “修政行德,天下咸驩, 殷 道復兴”。事见《书·高宗肜日》、《史记·殷本纪》。后因用“桑雉”为帝王修德国以复兴的典实。《北史·崔昂传》:“故桑雉之戒,实启中兴;小鸟孕大,未闻福感。”

(2). 汉 鲁恭 (字 仲康 )为 中牟令 ,行德政。上司遣使察访, 恭 与来使行至田间,坐桑下小憩,有雉停身旁。旁有儿童。使曰:“儿何不捕之?”儿曰:“雉方将雏。”使矍然而起,盛赞 鲁恭 “化及鸟兽”,使“竖子有仁心”。事见《后汉书·鲁恭传》。后因以“桑雉”为施行仁政,普及教化的典实。 唐 罗隐 《寄前户部陆郎中》诗:“出驯桑雉入朝簪,萧洒清名映士林。”

相顾

(1).相视;互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乃称 史迁 著书,諮 东方朔 ,於是 桓谭 之徒,相顾嗤笑。”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而相顾不发,中外失望。”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孝感之战》:“嗣闻为余,皆相顾欷歔曰:‘此老尚无恙耶!此吾儕命蹇故也。’”

(2).互相照顾;互相照应。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二亲既殁,兄弟相顾,当如形之与影,声之与响。”《古今小说·吴保安弃家赎友》:“平时酒杯往来,如兄若弟;一遇虱大的事,才有些利害相关,便尔我不相顾了。” 清 阎尔梅 《出都门往游西山》诗:“二僕携书随行缓,相隔一里不相顾。”《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流贼横行久,獷而众,不可轻敌。吾观其阵大,首尾不相顾。”

大笑

笑的动作或情况

那惹人爱的容颜变成了微笑,而微笑又变成了大笑

举白

(1).举杯告尽。犹干杯。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饮酒痛釂,谓之举白。” 清 黄遵宪 《渡辽将军歌》:“酒酣举白再行酒,拔刀亲割生彘肩。”

(2).泛指饮酒或进酒。 唐 韩偓 《秋深闲兴》诗:“把钓覆棋兼举白,不离名教可颠狂。” 宋 王禹偁 《送密直温学士西京迁葬》诗:“留守开筵亲举白,故人垂泪看焚黄。”

(3).指罚酒。白,大白,用以罚酒的杯子。 汉 刘向 《说苑·善说》:“ 文侯 饮而不尽釂, 公乘不仁 举白浮君。”《文选·左思<吴都赋>》:“里讌巷饮,飞觴举白。” 刘良 注:“大白,杯名。有犯令者,举而罚之。” 宋 苏轼 《赠孙莘老》诗:“若对青山谈世事,当须举白便浮君。”

(4).揭发;报告。《汉书·杜钦传》:“假令 丹 ( 师丹 )知而白之,此诬罔罪也;不知而白之,是背经术、惑左道也:二者皆在大辟,重於 朱博 、 孙宏 、 陈咸 所坐。 方进 终不举白。” 三国 魏 曹操 《步战令》:“诸部曲者,各自按部陈兵疏数。兵曹举白。”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白莲教》:“ 杨 急起捉其臂曰:‘客请少停,有密事举白。’”

长鱼

(1).大鱼。 唐 杜甫 《送率府程录事还乡》诗:“素丝挈长鱼,碧酒随玉粒。”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穹龟长鱼,踊跃后先。”

(2).方言。黄鳝的别名。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虹桥录下》:“麪有浇头,以长鱼、鷄、猪为三鲜。”

(3).复姓。 春秋 晋 有 长鱼矫 。见《左传·成公十七年》。

鳅鰕

亦作“鰌虾”。泥鳅和虾。泛称小鱼鲜。 三国 魏 应璩 《报东海相梁季然书》:“观夫 任公子 之所钓,此谓鰌鰕,未足为吾子之道。”

枯泽

干涸的湖泊;枯水。 汉 刘向 《列女传·周南之妻》:“夫凤皇不罹于蔚罗,麒麟不入于陷穽,蛟龙不及于枯泽。鸟兽之智,犹知避害,而况于人乎?” 汉 扬雄 《法言·吾子》:“观书者譬诸观山及水:升 东岳 而知众山之峛崺也,况介丘乎;浮沧海而知江河之恶沱也,况枯泽乎?”

惊雷

(1) 使人震惊的雷声

春天的第一声惊雷

(2)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无迹

亦作“ 无跡 ”。没有踪影;没有痕迹。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一暑一寒,有明有晦。神道无跡,天工罕代。”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 李惠登 ﹞为政清浄无迹,不求人知。”

见“ 无迹 ”。

鹅儿

(1).雏鹅。 唐 杜甫 《舟前小鹅儿》诗:“鹅儿黄似酒,对酒爱鹅黄。” 宋 陆游 《八月九日晚赋》诗:“从今觅醉其当勉,酒似鹅儿破壳黄。” 宋 杨万里 《插秧歌》:“秧根未牢蒔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2).指鹅黄酒。 宋 陆游 《立秋后四日雨》诗:“杯泛鹅儿供小歠,碓舂云子喜新尝。”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再用约字》词:“已被色香撩病思,儘鹅儿,酒美无多酌。”

(3).鹅黄色。 明 叶宪祖 《鸾鎞记·挫权》:“芳郊取次布韶华,柳丝搓得鹅儿乍。” 清 纳兰性德 《采桑子·咏春雨》词:“嫩烟分染鹅儿柳,一样风丝,似整如欹,纔著春寒瘦不支。”

眉间

在二侧眉毛间、额部的平坦隆起;亦指紧接着鼻根上方的额骨或正中矢状断面通过此区的一点

明朝

〈方〉∶明天

出门

(1) 离家外出或远行

(2) 〈方〉∶出嫁

扁舟

小船

一叶扁舟

扁舟寻钓翁。——唐·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大江

(1) 大的江

(2) 中国的长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龟蛇锁大江。——毛 * 《菩萨蛮·黄鹤楼》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1 9:5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