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冬日显宁偶书二首·其二
朝代 宋代
作者 释德洪
释义

冬日显宁偶书二首·其二原文

礼法日荒芜,坦率日增益。

唯馀枯藤枝,起坐不相失。

山枕孤云归,林寒倦鸟集。

爱此亦题诗,钝涩见才力。

乃知衰老来,全殊少年日。

劳生知几何,万事归叹息。

鈯斧好濯磨,当就阿谁乞。

诗词问答

问:冬日显宁偶书二首·其二的作者是谁?答:释德洪
问:冬日显宁偶书二首·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德洪的名句有哪些?答:释德洪名句大全

注释

1. 二字原缺,据钞补补

参考注释

法日

制度规定的日子。《元典章·礼部五·阴阳学》:“释春牛颜色,常以每年立春日为法日。”

荒芜

因无人管理田地杂草丛生;无人耕种

由于缺乏劳力,大片土地荒芜着

坦率

直率

诚实和坦率的讲话

为人坦率

增益

(1)

(2) 表示定向天线辐射集中程度的参数,为定向天线和无方向天线在预定方向产生的电场强度平方之比

(3) 表示放大器功率放大倍数,以输出功率同输入功率比值的常用对数表示,单位为分贝

(4) 电信传输中“传输增益”的简称

(5) 增进收获、收益

增益非浅

枯藤

(1).枯老的藤蔓。 宋 梅尧臣 《琅玡溪》诗:“枯藤垂溪水已消,溪水溅溅石间乱。” 元 马致远 《天净沙》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西游记》第二八回:“倒木横担深涧,枯藤结掛光峰。”

(2).称藤制的手杖。 宋 陆游 《丙辰上元前一日》诗:“自笑閒游本无定,兴阑随处倚枯藤。” 宋 戴复古 《辛丑岁暮》诗之三:“能扶双病脚,赖有一枯藤。”

起坐

(1).起立与坐下;坐立举止。 汉 秦嘉 《留郡赠妇诗》之三:“一别怀万恨,起坐为不寧。”《南史·王裕之传》:“ 敬弘 形状短而起坐端方。”《儒林外史》第五三回:“只是那王孙公子们来,他却不敢和他起坐,只许垂手相见。”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这不足之感使我的心盘旋不安,起坐都不安宁了。”

(2).起身;坐起。 汉 王褒 《僮约》:“粪除堂廡,餧食马牛。鼓四起坐,夜半益芻。”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一夜无眠,巴到天明起坐。”《红楼梦》第九八回:“回家, 宝玉 越加沉重,次日连起坐都不能了。”

(3).起居;作息。 汉 刘桢 《赠徐干》诗:“起坐失次第,一日三四迁。”《儒林外史》第四回:“僧官因有田在左近,所以常在这庵里起坐。”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一部分八:“此外在对门河岸侧,还有一个极其小巧的所在,叫 百花潭 。是前二三十年,一个姓 黄 的学政造作的假古董,也还可以起坐。”

(4).指起居、作息的地方。《官场现形记》第六回:“演武厅后面,另有三间起坐,是预备抚院吃饭歇息的处所。”《孽海花》第三一回:“来到楼上,一间卧室,一间起坐,器具帷幙,色色华美。” 高晓声 《李顺大造屋》:“他粗粗一码算,兄妹两人两个房(妹妹以后出嫁了就让儿子住),起坐、灶头各半间,养猪、养羊、堆柴也要一间。”

(5).指私房钱。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常住钱不敢私货。贫僧积下几文起坐,尽数分付足下,勿以寡见阻。”

(6).指离席。相声《新房子》:“回到客厅一看,客人都起坐啦,坐在沙发上。”

山枕

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 唐 温庭筠 《更漏子》词:“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明 无名氏 《鸣凤记·邹慰夏孤》:“寳猊烟未冷,山枕梦成空。” 清 纳兰性德 《虞美人》词:“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孤云

(1).单独飘浮的云片。 唐 李白 《独坐敬亭山》诗:“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唐 杜牧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诗:“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宋 苏轼 《虔州八境图》诗之二:“勌客登临无限思,孤云落日是 长安 。” 明 范受益 王錂 《寻亲记·相逢》:“思亲回首望孤云,回首望孤云。”

(2).比喻贫寒或客居的人。《文选·陶潜<咏贫士>》:“万族各有託,孤云独无依。” 李善 注:“孤云,喻贫士也。” 宋 范仲淹 《送徐登山人》诗:“今日江南行,孤云无繫程。”

倦鸟

倦飞之鸟。亦以喻倦游之人。 宋 宋庠 《巡视河防置酒晚归作》诗之一:“天长倦鸟没,山晚跛牂回。” 明 刘基 《北上感怀》诗:“倦鸟思一枝,櫪马志千里。营营劳生心,出入靡定止。”

题诗

(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 唐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颢》:“后游 武昌 ,登 黄鹤楼 ,感慨赋诗。及 李白 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 崔顥 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 清 金埴 《不下带编》卷二:“顷见一士题诗隣壁,甚佳。”

(2).指所题写的诗句。 鲁迅 《南腔北调集·“连环图画”辩护》:“《你的姊妹》木刻七幅,题诗一幅。”

钝涩

滞涩;不滑润

钝涩的眼睛

才力

才华;智力

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唐·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四)》

一代宗师才力薄,望溪文集 阮亭诗。—— 清· 袁枚《仿 元遗山论诗》(之一)

才力超群

老来

年老之后。 唐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诗:“童孺交游尽,喧卑俗事牵。老来多涕泪,情在强诗篇。” 宋 陆游 《孤坐无聊每思江湖之适》诗:“老来閲尽荣枯事,万变惟应一笑酬。” 明 刘昺 《忆秦娥》词:“少年离别,老来依旧。”《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若不早为筹画,到了那展转不开的时候,还是请公公重作出山之计,再去奔走来养活你我呢?还是请婆婆摒挡薪水,受老来的艰窘呢?”

少年

古称青年男子,现在指人大约十岁到十五岁这个阶段

少年儿童读物

劳生

《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俟我以老,息我以死。”后以“劳生”指辛苦劳累的生活。 唐 张乔 《江南别友人》诗:“劳生故白头,头白未应休。” 宋 王禹偁 《惠山寺留题》诗:“劳生未了还东去,孤棹寒蓬宿浪花。” 明 刘基 《次韵和孟伯真感兴》之二:“无用文章岂疗飢,劳生筋骨已支离。” 郁达夫 《夜偕陈世鸿氏、松永氏宿鼓山》诗:“供宿 赞公 房,一洗劳生悴。”

知几

谓有预见,看出事物发生变化的隐微征兆。《易·繫辞下》:“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諂,下交不凟,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后汉书·袁绍传》:“监军之计,在於持牢,而非见时知几之变也。” 唐 吴筠 《览古》诗之十二:“达者贵量力,至人尚知几。” 清 方文 《赠钱驭少》诗之二:“ 伯子 知几早,逃名 震泽 西。”

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叹息

(1) 叹气

惟闻女叹息。——《乐府诗集·木兰诗》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闻琵琶已叹息。——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倚杖自叹息。——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仅叹息曰。——《资治通鉴》

御史叹息去。——清· 张廷玉《明史》

制府绕阶叹息,知变生肘腋,顷刻间便有作乱之事。——清· 魏源《圣武纪》

(2) 叹美;赞叹

姑娘此时,除了心中感激,点头叹息之外,再无别话。——《儿女英雄传》

鈯斧

不锋利的斧头。《五灯会元·六祖大鉴禅师法嗣·青原山行思禅师》:“吾有箇鈯斧子,与汝住山。” 宋 陆游 《思归》诗:“会当求鈯斧,送老 镜湖 滨。” 元 耶律楚材 《请奥公禅师开堂疏》之三:“既收鈯斧子,不藉破皮鞋。”

濯磨

亦作“ 濯摩 ”。洗涤磨炼。比喻加强修养,以期有为。 宋 苏轼 《<居士集>叙》:“自 欧阳子 出,天下争自濯磨,以通经学古为高,以救时行道为贤,以犯颜纳説为忠。” 宋 叶适 《题贾俨不忘室》诗:“子先法曹掾,仁义躬濯磨。”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杂录》:“思昔 仁祖 尝下詔书,以古道飭天下士。天下士皆自濯摩,亦翕然丕变,一归于正。”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然则 满洲 弗逐,而欲士之争自濯磨,民之敌愾效死,以期至乎独立不羈之域,此必不可得之数也。”

阿谁

疑问代词。犹言谁,何人。《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紫骝马歌辞》:“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三国志·蜀志·庞统传》:“ 先主 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拨转顶门关棙子,阿谁不是大罗仙。” 尹爟 《九月上越王台》诗:“空教 陆贾 降雄策,此日 佗 城属阿谁!”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21 1: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