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鸡公帻(去褒城县二十里)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韦庄 |
释义 | 鸡公帻(去褒城县二十里)原文石状虽如帻,山形可类鸡。向风疑欲斗,带雨似闻啼。 蔓织青笼合,松长翠羽低。 不鸣非有意,为怕客奔齐。 诗词问答问:鸡公帻(去褒城县二十里)的作者是谁?答:韦庄 全唐诗:卷699-13 参考注释山形山的形态;山势。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二》:“山形特秀,异於众岳。”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陇东郡公侯莫陈君夫人窦氏墓志铭》:“山形起伏,既符白鹤之祥;地势风烟,乃合青乌之气。” 唐 许浑 《行次潼关题驿后轩》诗:“山形朝闕去,河势抱关来。” 清 查慎行 《望岱》诗:“山形陡然来,其势乃易量。” 向风(1).临风;迎风。《楚辞·远游》:“谁可与玩斯遗芳兮,晨向风而舒情。”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向风长叹息,断絶我中肠。” 明 陈子龙 《过酥溪水深不可涉》诗:“纂纂枣垂雨,离离苗向风。” (2).谓仰慕其人之品德或学问。 南朝 梁 陆倕 《石闕铭》:“於是天下学士,靡然向风;人识廉隅,家知礼让。”《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於是四方郡国,莫不向风。” 宋 岳珂 《桯史·李敬子》:“方其居乡时,士子向风,不远千里至。”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於是有文无学之士,靡然向风。” 归依;仰慕。 汉 贾谊 《过秦论》:“天下之士,斐然嚮风。”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令陛下处积安之时,乘不拔之势,拱手垂裳而天下嚮风。”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 噶尔丹 自是不敢窥 藏 ,而西南之巴勒布三部及布鲁克部,相继嚮风入贡。” 梁启超 《中国改革财政私案》七:“於是人人嚮风,争欲效之。” 青笼(1).喻果实的青色外壳。 唐 白居易 《重寄荔枝与杨使君时闻杨使君欲种植故有落句戏之》诗:“香连翠叶真堪画,红透青笼实可怜。” (2).用青篾编织成的漉酒具。 宋 黄庭坚 《次韵喜陈吉老还家二绝》之二:“催织青笼篘白酒,竹炉煨栗煮鸡头。” 翠羽(1).翠鸟的羽毛。古代多用作饰物。《逸周书·王会》:“正南: 甌邓 、 桂国 、 损子 、 产里 、 百濮 、 九菌 ,请令以珠璣、瑇瑁、象齿、文犀、翠羽、菌鹤、 * 为献。”《文选·曹植<七启>》:“戴金摇之熠燿,扬翠羽之双翘。” 刘良 注:“金摇,釵也;熠烁,光色也;又饰以翡翠之羽於上也。” 唐 卢照邻 《刘生》诗:“翠羽装剑鞘,黄金鏤马缨。” (2).翠鸟。 唐 顾况 《芙蓉榭》诗:“文鱼翻乱叶,翠羽上危栏。” 宋 杨万里 《憩怀古堂》诗:“便有白鸥下,惊起翠羽飞。” 清 曹寅 《二十八日偕朴仙看梅清凉山》诗:“飞来翠羽正啁啾,冉冉斜阳坐衰草。” (3).绿色的羽毛。 唐 罗隐 《鹦鹉》诗:“莫恨雕笼翠羽残, 江 南地暖 陇 西寒。” (4).指鸟翼。 前蜀 韦庄 《归国谣》词:“早晚得同归去,恨无双翠羽。” (5).比喻青葱的树叶。 唐 杨炯 《折杨柳》诗:“秋容凋翠羽,别泪损红颜。” 唐 杜甫 《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诗:“芊芊烱翠羽,剡剡生银汉。” 宋 苏轼 《浣溪沙》词:“废圃寒蔬挑翠羽,小槽春酒冻真珠。” (6).借指珍宝。《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金膏翠羽将其意,脂韦便辟导其诚。” 李周翰 注:“将其意,谓以寳币申厚意也。” 唐 高适 《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诗:“翠羽干平法,黄金挠直绳。” 有意(1) 故意 有意举行一次化装舞会 (2) 有心思 有意帮忙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