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夜雨用杜甫雨诗韵(二月十七日)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原文傍晚谓当霁,江云更怒生。 疑池积砌色,落瀑听檐声。 有屋那虞漏,发舟应在明。 南方固多雨,三日逭䢴城。 诗词问答问:《夜雨用杜甫雨诗韵(二月十七日)》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六十九 2. 二月十七日 参考注释傍晚靠近晚上的时候。亦称“黄昏” 怒生蓬勃生长。《庄子·外物》:“春雨日时,草木怒生。”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六:“他国新林中的鲜芽受不足春之热力,又何从怒生呢?” 檐声雨时屋檐的流水声。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张倅生日》词:“宿云收尽檐声止。玳筵开,高臺风月,后堂罗綺。” 雨天屋檐的滴水声。 宋 张栻 《喜雨呈安国》诗:“悬知雨意未渠已,一夜簷声到枕间。” 南方位于一特定的或暗示的方位点以南的地区或国家(在我国指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区) 今南方(川之西南、滇之北部)已定。——诸葛亮《出师表》 三日(1).三天。《易·蛊》:“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2).一个月的第三天。 三国 魏 曹丕 《与吴质书》:“二月三日, 丕 白:岁月易得,别来行復四年。” (3).指三月三日上巳节。 晋 潘尼 《三月三日洛水》诗:“聊为三日游,方驾结龙旂。”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