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过鸿沟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杨杰 |
释义 | 过鸿沟原文楚汉区区别土疆,谁知盛德胜兵强。 乾坤混一归真主,郡国平分亦假王。 地底泉源通汜水,道旁碑石属荥阳。 如今四海都无外,农入春田失战场。 诗词问答问:过鸿沟的作者是谁?答:杨杰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参考注释汉区(1).指广袤的霄汉。 南朝 梁 陶弘景 《云上之仙风赋》:“於是汉区动御,月轨惊文,浮虚入景,登空汎云。” (2).指 汉 族聚居的地区。《新华半月刊》1957年第1期:“ 云南 边疆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与 汉 区不同。” 区别差别;不同之处 固有区别 没有区别 土疆领土;疆界。《诗·大雅·崧高》:“王命 召伯 ,彻 申伯 土疆。” 三国 魏 曹植 《汉武帝赞》:“威振百蛮,恢拓土疆。”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军赏罚》:“国家所取,惟土疆尔。”《红楼梦》第一一四回:“海疆一带,小民不安……主上因我熟悉土疆,命我前往安抚。” 盛德(1) 崇高的品德 君子盛德 (2) 深厚的恩德 足感盛德 胜兵指能充当兵士参加作战的人。《汉书·西域传上·婼羌》:“户四百五十,口千七百五十,胜兵者五百人。”《梁书·冯道根传》:“率乡人子弟胜兵者,悉归 高祖 。” 宋 叶适 《华文阁待制知庐州钱公墓志铭》:“於是上令教两 淮 民兵万弩手,而公选胜兵七千八十九人,参之军制,束以队伍,别以事艺,严以训练。”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兵制一》:“ 金陵 人口一千五十万二千六百五十一,则得胜兵二十一万五百。” (1).打胜仗的部队。《孙子·形》:“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三国志·魏志·贾诩传》:“﹝ 张绣 ﹞问 詡 曰:‘ 绣 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 (2).犹精兵。《战国策·魏策三》:“臣闻 魏氏 悉其百县胜兵,以止戍 大梁 ,臣以为不下三十万。”《旧唐书·太宗纪上》:“师次于 涇阳 ,胜兵九万,破胡贼 刘鷂子 ,并其众。” 宋 王安石 《送程公辟之豫章》诗:“地灵人秀古所臧,胜兵可使酒可尝。”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四》:“夫我之边且延袤以千里计,守东而西溃,守西而东溃,五里置堠,十里传烽,积而一路一将,即使胜兵满千,而彼飘忽腾捷,立以十倍来,不可支矣。” 乾坤(1) 天地 扭转乾坤 (2) 男女 混一(1) 不同事物混杂成一体 (2) 统一,也指统一天下 混一诸侯 归真(1).还其本来的状态。 汉 班固 《东都赋》:“遂令海内弃末而反本,背伪而归真。” 南朝 梁 谢镇之 《重与顾道士书》:“灭俗归真,必反其俗。” 唐 刘长卿 《故女道士婉仪太原郭氏挽歌词》:“作范宫闈睦,归真道艺超。” (2).佛教语。谓死。后泛称人的死亡。《释氏要览·送终·初亡》:“释氏死谓涅盘、圆寂、归真、归寂、灭度、迁化、顺世,皆一义也。” 唐 杨炯 《温江县令任晃神道碑》:“百年夭枉,一旦归真。” 宋 苏轼 《宝月大师塔铭》:“莹然摩尼,归真於土。” 清 赵翼 《王惺园相公挽诗》:“鼇项科名位秉钧,何期致政遽归真。” 郡国郡和国的并称。 汉 初,兼采封建及郡县之制,分天下为郡与国。郡直属中央,国分封诸王、侯,封王之国称王国,封侯之国称侯国。 南北朝 仍沿郡、国并置之制,至 隋 始废国存郡。后亦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史记·酷吏列传》:“上乃拜 成 为关都尉。岁餘, 关东 吏隶郡国出入关者,号曰‘寧见乳虎,无值 寧成 之怒。’”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夫学者贵能博闻也。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寻,得其原本。” 唐 元稹 《夏阳县令陆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铭》:“当 乾元 、 广德 之间,郡国多事。” 清 刘逢源 《郭泰》诗:“博带雍容七尺身,遨游郡国擅人伦。” 平分对等均分;对半分 平分土地 假王暂署的、非正式受命的王。《史记·陈涉世家》:“乃以 吴叔 为假王。”《史记·淮阴侯列传》:“ 齐 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 楚 ,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 唐 罗隐 《中元甲子以辛丑驾幸蜀》诗之一:“已闻旰食思真将,会待畋游致假王。” 地底(1).指大地的低凹处。 汉 扬雄 《甘泉赋》:“漂 龙渊 而还九垠兮,窥地底而上回。” 唐 杜甫 《北征》诗:“ 邠郊 入地底, 涇水 中荡潏。” 浦起龙 注:“ 邠州 在 凤翔 东北,入地底,正显四面之高。” 明 何大复 《画鱼》诗:“ 禹门 天池 云雾里,白昼雷霆行地底。” (2).地面之下。 唐 李白 《日出入行》:“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郭沫若 《炉中煤》诗:“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泉源(1) 泉水的源头 (2) 河流上游处的水源 (3) 比喻力量、知识、感情等的来源或产生原因 我们的学院是…人文学和科学的取之不尽的泉源 碑石(1).作碑之石。亦指刻有文字的碑碣。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庙前有碑,碑石金生。 干寳 曰:‘黄金可採,为 晋 中兴之瑞。’”《南史·萧恭传》:“是夜闻数百人大叫碑石下,明旦视之,碑涌起一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三字经》:“ 西奈山 ,显神蹟,命 摩西 ,造碑石。” 叶圣陶 《登雁塔》:“单说那碑石经历了一千四百年,文字还很完整,笔画还有锋棱,可见石质之坚致。” (2).特指墓碑。 宋 袁文 《瓮牖闲评》卷一:“《太尉杨震碑》云:‘敢慕 奚斯 之追述,树碑石于坟道。’则又承 扬子 误焉。” 何其芳 《画梦录·墓》:“快下山的夕阳如柔和的目光,如爱抚的手指从平畴伸过,从林叶探进来,落在溪边一个小墓碑上,摩着那白色的碑石。” 荥阳县名,在河南 如今在这些日子里;现在,当今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如今咱们山村也有了自己的大学生 四海(1) 指全国各地 四海为家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准 (3) 豪放、豁达 老牛说:“真是大手笔,四海得很” 都无倘无,若无。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读渊明诗不能去手戏作小词送之》词:“晚岁躬耕不怨贫,隻鸡斗酒聚比隣。都无 晋 宋 之间事,自是 羲皇 以上人。” 邓广铭 笺注:“‘都无’当作‘倘无’解。 陶渊明 生於 东晋 末年,卒於 刘宋 初年。其时内多篡弑之祸,而北方则先后分处於 十六国 统治下……故 稼轩 作此设词,以为若无 晋 宋 之间事,则彼自是 羲皇 上人耳。” 春田(1).春季的田猎。《礼记·曲礼下》:“国君春田不围泽,大夫不掩羣,士不取麛卵。”《周礼·夏官·大司马》“遂以蒐田” 汉 郑玄 注:“春田为蒐。” 南朝 梁 庾肩吾 《为武陵王拜仪同章》:“都尉春田,犹居塞外;单于冬猎,不入 渔阳 。” (2).春季的田地。《宋书·周朗传》:“春田三顷,秋园五畦。” 唐 王维 《辋川别业》诗:“不到 东山 向一年,归来纔及种春田。” 唐 皎然 《送张孝廉赴举》诗:“春田休学稼,秋赋出儒宫。” 战场交战的场所 开赴战场 身外即战场。——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