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煎后山峰上人新茶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艾性夫 |
释义 | 煎后山峰上人新茶原文拣芽穰穰鹰爪黄,活火濈濈鱼眼汤。扫花席地白日静,穿帘透户春风香。 唤醒松根渴睡汉,五更清梦从渠短。 泠泠灌顶欲通仙,稽首法云甘露碗。 诗词问答问:煎后山峰上人新茶的作者是谁?答:艾性夫 参考注释穰穰1.丰熟貌。 鹰爪(1).嫩茶。因其状如鹰爪,故称。 宋 顾文荐 《负暄杂录·建茶品第》:“凡茶芽数品,最上曰小芽,如雀舌、鹰爪,以其劲直纤鋭,故号芽茶。” 宋 梅尧臣 《晏成续太祝遗双井茶因以为谢》诗:“始於 欧阳永叔 席,乃识 双井 絶品茶,次逢 江 东 许子春 ,又出鹰爪与露芽。” 宋 杨万里 《上元后犹寒》诗:“旧来池上金丝柳,新学 江西 鹰爪茶。” (2).常绿灌木。攀缘茎,叶子长椭圆形或宽披针形,花淡绿色至淡黄色,有浓厚的香味,可提取香精,也可用来熏茶叶。通称鹰爪花。也叫莺爪。 活火明火,有火苗的火 濈濈(1).聚集貌。《诗·小雅·无羊》:“尔羊来思,其角濈濈。” 毛 传:“聚其角而息,濈濈然。”《旧唐书·张仲武传》:“ 雁门 之北, 羌 戎 杂处,濈濈羣羊,茫茫大卤。” 清 王雨春 《鬻儿行》:“濈濈原兽,顾犊而嘶。” (2).汗出。 (3).象声词。细碎的声音。 金 元好问 《度大白岭往昆阳》诗:“飢蚕濈濈催人老,野鹤昂昂羡汝闲。” 鱼眼(1).鱼的眼睛。 唐 王维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诗:“鰲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清 陈维崧 《采桑子·哭西樵吏部》词:“从兹 东海 无奇气,鱼眼波红,鰲背霜浓。” (2).鱼眼珠子;像鱼眼珠子之物。 汉 东方朔 《七谏·谬谏》:“玉与石其同匱兮,贯鱼眼与珠璣。” (3).指水烧开时冒出的状如鱼眼大小的气泡。旧时常据以说明水沸滚的程度。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白醪酒》:“酿白醪法:取糯米一石,冷水浄淘。漉出,著瓮中,作鱼眼沸汤浸之。” 石声汉 注:“水因热而放出气泡,温度愈高,气泡愈大,最初像蟹眼大小,慢慢便像鱼眼大小。” 宋 黄庭坚 《奉同六舅尚书咏茶碾煎烹》之二:“风炉小鼎不须催,鱼眼长随蟹眼来。” 清 褚人穫 《坚瓠三集·茶瓶汤候》:“煎茶初滚曰蟹眼,渐大曰鱼眼,故俗以未滚者为盲汤。” 徐珂 《清稗类钞·饮食·邱子明嗜工夫茶》:“汤初沸为蟹眼,再沸为鱼眼,至联珠沸而熟。” 席地古人在地上铺席用来坐、卧,现泛指坐、卧在地上 席地而坐 白日(1) 白天 (2) 太阳 白日依山尽。——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3) 泛指时光 浪费白日 春风(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醒松犹惺忪。刚苏醒貌。 宋 毛滂 《生查子·春日》词:“烟暖柳醒鬆,雪尽梅清瘦。” 宋 辛弃疾 《鹧鸪天》词:“娇痴却妒香香睡,唤起醒鬆説梦些。” 渴睡汉据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载, 宋 吕蒙正 未第时, 胡旦 遇之甚薄。“客有誉 吕 曰:‘ 吕君 工于诗,宜少加礼。’ 胡 问诗之警句。客举一篇,其卒章云:‘挑尽寒灯梦不成。’ 胡 笑曰:‘乃是一渴睡汉耳。’”后 吕蒙正 中状元,使人告知 胡 曰:“渴睡汉状元及第矣。”后以“渴睡汉”借指 吕蒙正 。 宋 文天祥 《上权郡陈通判禼谢解启》:“天开双眼,地放一头, 渴睡汉 平白解嘲,揶揄鬼分明束首。”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四:“卷首 何义门 云:‘…… 江 左周星推首冠,意气肯输 渴睡汉 ?’” 五更(1) 旧时把一夜分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2) 指第五更 夜夜达五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起五更,睡半夜 清梦犹美梦。 宋 陆游 《枕上述梦》诗:“江湖送老一渔舟,清梦犹成塞上游。” 宋 文天祥 《览镜见须髯消落为之流涕》诗:“青山是我安魂处,清梦时时赋大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梅女》:“妾少解按摩之术,愿尽技能,以侑清梦。” 刘大白 《五一运动歌》:“五一运动,醒来啊! * 人的清梦!” 泠泠(1) 形容清凉;冷清 白露泠泠 (2) 本指流水声。借指清幽的声音 灌顶梵语的意译。原为古 印度 帝王即位的仪式。佛教密宗效此法,凡弟子入门或继承阿闍梨位时,必须先经本师以水或醍醐灌洒头顶。灌谓灌持,表示诸佛的护念、慈悲;顶谓头顶,代表佛行的崇高。 唐 法崇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疏》:“所谓灌顶者,若初修道者,入真言门先访师主大阿闍梨,建立道塲,求灌顶法,入修三密,愿证瑜伽,犹如世间轮王太子,欲绍王位,以承国祚,用七宝瓶,盛四大海水,灌顶方承王位,故号佛子。” 唐 顾况 《行路难》诗之三:“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蒙古源流》卷八:“至 蒙古国 ,与汗灌顶,病立愈,遂兴禪教。” 通仙见“ 通仙 ”。 亦作“ 通僊 ”。1.谓众仙。《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肆覲天宗,爰集通仙。” 李善 注:“通仙,谓众仙也。” (2).谓非凡,不同一般。 明 沉鲸 《双珠记·风鉴通神》:“ 庖牺 遗绪费钻研,赖有 君平 演后传,徵应妙通僊,休咎几微如见。” (3).形容本领极大。 茅盾 《子夜》十一:“ 徐曼丽 就是通仙,也不能马上就知道我在这里。” 稽首(1) (2) 古时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是九拜中最恭敬的 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周礼·春官·大祝》。贾公彦疏:“一曰稽首,其稽,稽留之字;头至地多时,则为稽首也。此三者(空首、顿首、稽首)正拜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 宣子拜稽首焉。——《国语·晋语》 孟明稽首曰。——《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于是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三国演义》 (3) 出家人所行的常礼,一般在见面时用 神仙见 西门庆,长揖稽首就坐。——《 * 》 法云佛教语。谓佛法如云,能覆盖一切。《华严经·入法界品》:“深入菩萨行,乐闻胜法云。” 南朝 梁 沉约 《谢齐竟陵王示<华严><璎珞>启》:“廕法云於六合,扬慧日於九天。” 唐 王维 《登辨觉寺》诗:“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清 徐夔 《大云庵访子美旧址》诗:“白石巖扉挂薜萝,法云深处鬱嵯峨。” 甘露甜美的雨露 晓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