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降旨免河南灾地民借欠项因示胡宝瑔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原文遇灾蠲常赋,赈期分次第。 轻重以为差,是皆有恒例。 污莱辟綦要,民力虞艰致。 牛具及籽种,借与俾勤艺。 且缓期以偿,无非为民计。 不期荐遇涝,后更较前剧。 斯宜曲加恩,概与豁免暨。 毋令侵蠹役,尤须督庸吏。 苏彼幸全民,体予如伤意。 诗词问答问:《降旨免河南灾地民借欠项因示胡宝瑔》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十八 2. 叶 参考注释常赋固定的赋税。《魏书·食货志》:“先是 太安 中, 高宗 以常赋之外杂调十五,颇为烦重,将与除之。” 唐 孙樵 《书何易于》:“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僂仗者, 易于 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 宋 范成大 《寒亭》诗:“自云足踏地,常赋何能免。” 期分犹命分。 汉 牟融 《理惑论》:“ 庄周 有云,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审期分之不可迁也。” 次第依一定顺序,一个挨一个地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之一)》 次第花开 轻重(1) 重量的大小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孟子·梁惠王上》 这两只箱子轻重不一样 (2) 情况严重程度的深浅,事情的主次 工作要分轻重缓急,不能一把抓 (3) 恰当或合适的性质或状态;适当限度或分寸 小孩子说话不知轻重 (4) 意义的大小 轻重固何如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为认为 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以为旦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以为鄙吝。——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资治通鉴》 自以为必死。——《资治通鉴·唐纪》 以为豪。——明· 魏禧《大铁椎传》 以为妙绝。——《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有恒有恒心,坚持不懈 持之有恒 污莱(1).谓田地荒废。《诗·小雅·十月之交》:“彻我墙屋,田卒污莱。” 毛 传:“下则污,高则莱。” 王先谦 《诗三家义集疏》:“卒,尽也。田不治则下者污而水秽,高者莱而草秽。” 唐 白居易 《息游堕策》:“至使田卒污莱,室如悬磬。” (2).指荒地。《宋书·五行志三》:“宫室焚毁,化为污莱。” 唐 司空图 《华帅许国公德政碑》:“污莱尽闢,甍宇兼倍。”《明史·汪应蛟传》:“ 应蛟 在 天津 ,见 葛沽 、 白塘 诸田尽为污莱,询之土人,咸言斥卤不可耕。”《清史稿·高宗纪三》:“今 乌鲁木齐 各处屯政方兴,客民前往,各成聚落,污莱闢而就食多。” 民力民众的人力、物力、财力 牛具(1).耕牛和农具。《宋史·庄夏传》:“时流民来归, 夏 言:‘ 荆 、 襄 、两 淮 多不耕之田,计口授地,贷以屋庐牛具。’”《元史·世祖纪十》:“以 别速带 逃军七百餘人付 安西王 屯田,给以牛具。” (2). 金 赋税单位,一耒加三头牛为一具。《金史·食货志二》:“牛头税,即牛具税, 猛安 、 谋克 部 女直 户所输之税也。其制每耒牛三头为一具,限民口二十五受田四顷田亩有奇,岁输粟大约不过一石……四年,詔内地诸路,每牛一具赋粟五斗,为定制。”《金史·食货志二》:“八月,尚书省奏,推排定 猛安 、 谋克 户口、田亩、牛具之数。” 籽种〈方〉∶种子 借与借给。 唐 杜牧 《书怀中朝往还》诗:“朱紱久惭官借与,白头还嘆老将来。” 宋 苏轼 《病中游祖塔院》诗:“道人不惜阶前水,借与匏樽自在尝。” 宋 黄庭坚 《邹松滋寄苦竹泉橙麴莲子汤》诗:“天将金闕真黄色,借与 洞庭 霜后橙。” 缓期(1) 延缓期限 (2) 延长或增加时间 无非不外;没别的 他无非就有三板斧功夫 不期(1) (2) 没有约定 不期而遇 (3) 不料;想不到 哥哥的棍重,走将来,试手打他一下,不期就打杀了。——《西游记》 豁免免除 立法豁免 侵蠹损害或夺占他人、他方的利益。《续资治通鉴·宋仁宗明道二年》:“听通商则恐私贩肆行,侵蠹县官。” 清 姚鼐 《夏县知县新城鲁君墓志铭》:“君自持既廉,又减其役之得已者,而重禁侵蠹,民大便之。” 全民全国人民;全体人民 全民皆兵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