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琼花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翁孟寅 |
释义 | 琼花原文春云一片辞天隙,千年万年不收拾。化作灵花沧海头,犹对春风怨红日。 一从污世尘,几度□□腥。 琼琼抱寸心,乱离常独醒。 我疑太白散余烈,飞入花心白如雪。 西北劲气磨不尽,孤根屡枯还再结。 地只一笑万蕊香,玄鹤不来空断肠。 阴云上天白日暗,何时来看春风狂。 诗词问答问:琼花的作者是谁?答:翁孟寅 参考注释春云春天的云。喻女子的美发。 元 徐再思 《梧叶儿·春思》曲:“鸦鬢春云嚲,象梳秋月敧,鸞镜晓粧迟。”《花月痕》第七回:“春云低掠两鸦鬟,小字新鐫在玉山。” 一片(1).数量词。用于平而薄的东西。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五》:“﹝ 李陵 ﹞令军士人持三升糒、一片冰。”《后汉书·周燮等传序》:“﹝ 閔仲叔 ﹞老病家贫,不能得肉,日买猪肝一片。” 元 张养浩 《游香山》诗:“宝刹千间穷土木,残碑一片失 辽 金 。” (2).数量词。用于地面、水面。 宋 王安石 《出郊》诗:“川原一片緑交加,深树冥冥不见花。”《荡寇志》第八六回:“只见 永清 的后面一层人霍地分开,前面乃是一片白地。”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词:“ 秦皇岛 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杨朔 《中国人民的心》:“岭脚下有一片大水塘,叫 龙潭池 。” (3).数量词。用于呈片状或连接成片的景物。 北周 庾信 《至仁山铭》:“瑞雪一片,仙童两人。” 唐 王之涣 《凉州词》之一:“ 黄河 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宋 陆游 《春日游镜湖乡人请赋山阴风物遂作四绝句》之二:“东风忽送笙歌近,一片楼臺泛水来。” (4).数量词。用于弥漫散布的景色、气象。 北周 庾信 《游山》诗:“涧底百重花,山根一片雨。”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三:“ 长安 一片月,万户擣衣声。” 宋 方岳 《山居》诗:“我爱山居好,林梢一片晴。”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远方的天边有一片红光在昏暗的夜色中跳动,那是 南京路 一带霓虹灯光的照耀。” (5).数量词。用于集聚在一起的声音。 宋 朱淑贞 《元夜》诗之一:“一片笑声连鼓吹,六街灯火丽昇平。”《水浒传》第三三回:“ 花荣 一片声叫道:‘我得何罪?’”《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慌慌张张爬到墙上,踹的那瓦一片山响。” 刘宾雁 《在桥梁工地上》:“水下, * 加快了凿岩速度,响声连成一片。” (6).数量词。用于人的心情、心地、心意。 宋 潘希白 《大有·九日》词:“一片 宋玉 情怀,十分 卫郎 清瘦。”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一折:“则你那浮生空自忙。他一片黑心肠,在这功名之上。”《西游记》第八五回:“但要一片志诚, 雷音 只在眼下。” 顾笑言 《你现在想什么》十三:“老伴还真没有辜负了 乌长青 的一片心愿。” (7).数量词。用于文字、语言。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然亦多是推衍文义,自做一片文字。”《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 十三妹 听了 邓九公 要拉那先生幚着劝解,又不知惹出他那一片什么谈吐来。”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二回:“ 桦林霸 随手研墨蘸笔,铺开一张大纸,写了一片字交给 康顺风 。” (8).整片;整体。《陆象山语录》卷上:“又下工夫十年,方浑然一片。”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下:“静坐用功,颇觉此心收敛,遇事又断了,旋起箇念头去事上省察,事过又寻旧功,还觉有内外,打不作一片。” 毛 *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在战时,要密切联系群众,要官兵打成一片,军民打成一片。” 天隙(1).亦作“ 天郄 ”。指两山之间狭窄的谷地。 (2).时机,机会。 千年极言时间久远。 晋 陶渊明 《挽歌诗》:“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盖百代之仪表,千年之领袖。” 唐 卢照邻 《中和乐章·歌登封》:“山称万岁,河庆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词:“往事越千年, 魏武 挥鞭。” 万年极其久远的年代 收拾(1) 整理;布置;整顿 收拾房间 我一面应酬,偷空便收拾些行李。——《故乡》 (2) 修理 收拾鞋子 收音机坏了,你给收拾收拾 (3) 料理 收拾庄稼 (4) 惩治 收拾这个坏蛋 “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变色龙》 (5) 杀死 非收拾了他不可 (6) 收敛 收拾起笑容 (7) 收拢;收揽 收拾人心 (8) 烹调 到厨下去收拾几样菜 (9) 准备 收拾行李 (10) 消除 收拾了忧愁 (11) 消灭 游击队只用了二十分钟就把据点里的敌人给收拾了 (12) 整治 国事遂不可收拾。——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化作(1).化育生成。《庄子·天道》:“万物化作,萌区有状,盛衰之杀,变化之流也。” 太平天囯 李秀成 《自述》:“自拜上帝之后,件件可悉,不知天意如何化作此人。” (2).变成。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下:“ 庐陵 有木客鸟,大如鹊,千百为羣,不与众鸟相厠。俗云是古之木客花化作。”《西游记》第十五回:“却才是 金头揭諦 请了菩萨来,把那涧里龙化作我们的白马。” 鲁迅 《野草·雪》:“寒夜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 灵花(1).佛教语。谓神妙绚丽之天花。 唐 宋之问 《游法华寺》诗:“晨行踏忍草,夜诵得灵花。” (2).泛指神奇的花。 南唐 陈陶 《竹》诗之七:“一溪云母间灵花,似到封侯逸士家。”《云笈七籤》卷一一七:“好鸟灵花,灿然在目。” 海头海边。 唐 刘言史 《偶题》诗之二:“得罪除名謫海头,惊心无暇与身愁。” 清 曾灿 《中秋前夕》诗:“有路难归去,吾兄尚海头。” 春风(1) 春天的风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2) 比喻和悦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长环境 红日太阳。因其放射出红色光辉,故称。 唐 王建 《宫词》之一:“ 蓬莱 正殿压金鼇,红日初生碧海涛。” 南唐 李煜 《浣溪沙》词:“红日已高三丈透,金鑪次第添香兽。” 宋 晁补之 《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词:“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 大江 东注。” 一从(1).全都服从。《韩非子·扬权》:“凡上之患,必同其端,信而勿同,万民一从。” 陈奇猷 集释:“一从犹言皆从也。” (2).一概听从或遵从。《晋书·卢志传》:“陛下今日之事,当一从右将军。”《晋书·成恭杜皇后传》:“今山陵之事,一从节俭,陵中唯洁扫而已,不得施涂车芻灵。” (3).完全听任。 唐 高适 《重阳》诗:“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敧斜。” 元 乔吉 《即事》曲:“一从鞍马西东,几番衾枕朦朧。” (4).自从。 唐 王昌龄 《寄穆侍御出幽州》诗:“一从恩遣度 瀟湘 ,塞北江南万里长。” 宋 王安石 《少年见青春》诗:“一从鬢上白,百不可见喜。”《红楼梦》第六八回:“妹子年轻,一从到了这里,诸事都是家母和家姐商议主张。” 毛 * 《和郭沫若同志》诗:“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污世亦作“汚世”。污浊混乱的世道。《孟子·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赵岐 注:“志同於流俗之人,行合於汚乱之世。” 宋 秦观 《王俭论》:“大节丧矣,虽有一时之美,一日之长,足以夸汚世而矫流俗,君子无取焉。” 琼琼美好貌。 唐 顾况 《朝上清歌》:“萧寥天清而灭云,目琼琼兮情感。” 元 张可久 《天净沙·梅轩席上》曲:“琼琼竹外横枝,真真月下吟诗。” 寸心(1) 微小的心意 略表寸心 (2) 心;心里 得失寸心知 乱离(1).政治混乱,给国家带来忧患。《诗·小雅·四月》:“乱离瘼矣,爰其适归。” 毛 传:“离,忧。” 郑玄 笺:“今政乱国将有忧病者矣。” 晋 潘岳 《关中诗》:“乱离斯瘼,日月其稔。” 明 方孝孺 《绝命词》:“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 (2).遭乱流离。 汉 王粲 《赠蔡子笃》诗:“悠悠世路,乱离多阻。”《后汉书·烈女传·董祀妻》:“感伤乱离,追怀悲愤。” 唐 刘长卿 《送李录事兄归襄邓》诗:“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鲁迅 《坟·我之节烈观》:“乱离时候,照顾不到,一遇‘逆兵’(或是“天兵”)就无法可想。” 独醒独自清醒。喻不同流俗。《楚辞·渔父》:“ 屈原 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唐 杜甫 《赠裴南部》诗:“独醒时所嫉,羣小谤能深。” 宋 曾巩 《西亭》诗:“空羞避俗无高节,转觉逢人恶独醒。” 明 刘基 《述志赋》:“ 楚 屈原 之独醒兮,众皆以之为咎。” 清 孙枝蔚 《端阳前一日》诗:“焉知千秋事,且免独醒嘆。” 太白(1) 星名,即金星,又称“长庚”、“启明” 察日行以处位太白。——《史记·天官书》 (2) 山名,位于陕西省眉县东南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 峨眉巅。—— 李白《蜀道难》 (3) 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输(原)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主治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直刺0.5—1寸。灸 3—5分钟 余烈(1).犹馀威。 宋 欧阳修 《秋声赋》:“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餘烈。” 鲁迅 《集外集·斯巴达之魂》:“ 亚里士多德 者,昔身受迅雷,以霽神怒之贤王,而其餘烈,乃不能致一士之战死,咄咄不可解。”亦指残留的影响。《汉书·公孙弘传》:“臣闻 尧 遭鸿水,使 禹 治之,未闻 禹 之有水也。若 汤 之旱,则 桀 之餘烈也。” (2).遗留下来的功绩、功业。 汉 贾谊 《过秦论上》:“及至 始皇 ,奋六世之餘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 周 而亡诸侯。” 宋 王安石 《答韶州张殿丞书》:“不能推扬先人之绪功餘烈,使人人得闻知之。” 清 顾炎武 《禹陵》诗:“餘烈犹 於越 ,分封并 杞 鄫 。” 花心(1).即花蕊。亦泛指花之中部。 前蜀 毛文锡 《纱窗恨词》之二:“双双蝶翅涂铅粉,咂花心。綺窗绣户飞来稳,画堂阴。” 宋 苏轼 《墨花》诗:“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 元 郝经 《琼花赋》:“喷蕊蝶於花心,引轻丝而不狂。” (2).烛花之心。 南朝 梁 刘孝威 《禊饮嘉乐殿咏曲水中烛影》:“火浣花心犹未长,金枝密焰已流芳。” 西北方位名,介于西和北之间。特指中国西北部 泰山西北。—— 清· 姚鼐《登泰山记》 劲气(1).凛烈的寒气。 晋 陶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诗:“劲气侵襟袖,簞瓠谢屡设。”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凛劲气於丛楹,起凄风於洞穴。” 宋 苏辙 《王君贶生日》诗:“纯阴十月晚,劲气肃群骄。” (2).谓刚强正直的气概。 唐 韩愈 《上襄阳于相公书》:“正声谐《韶》《濩》,劲气沮金石。”《明史·杨俊民传》:“ 廷 守 苏州 时,人比之 赵清献 。直节劲气,始终无改。” 清 管同 《与友人论文书》:“垂示古文三篇,比前稍进,然终孱弱无劲气,未得为佳。” 方言。劲头,勇气。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一章:“他们认为 胡宗南 在南路吃了三回败仗,就是还有些劲气,也不准再敢冒失进攻上来。” 不尽(1) 不完全 不尽合理 (2) 没有尽头;不完 感恩不尽 孤根(1).独生的根。谓孤独无依或孤独无依者。 唐 张九龄 《叙怀》诗:“孤根亦何赖?感激此为邻。” 唐 张九龄 《出为豫章郡途次庐山东岩下》诗:“孤根自靡託,量力况不任。” 宋 范仲淹 《依韵酬府判庞醇之见寄》:“直节羡君如指佞,孤根怜我异凌霄。” 柳亚子 《三月廿一夜听罗迈部长报告时事有作》诗:“披肝沥胆谈团结,赢得孤根泪似麻。” (2).独立的根基;独特的根底。 唐 杜甫 《滟滪》诗:“ 灧澦 既没孤根深,西来水多愁太阴。”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之三:“沧江见底应无日,万丈孤根世不知。” 金一 《文学观》:“ 杜 之《典》, 马 之《考》,尤掌故海也。 郑樵 孤根,前无古人。” 玄鹤黑鹤。《韩非子·十过》:“有玄鹤二八,道南方来,集於郎门之垝。” 晋 崔豹 《古今注·鸟兽》:“鹤千岁则变苍,又二千岁变黑,所谓玄鹤也。”《西游记》第四一回:“迴鑾古道幽还静,风月也听玄鹤弄。” 不来(1).不归。《诗·小雅·采薇》:“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朱熹 集传:“来,归也。” (2).逸诗《貍首》的别称。因貍一名不来,故称。《汉书·郊祀志上》:“后五十年, 周灵王 即位。时诸侯莫朝 周 , 萇弘 乃明鬼神事,设射《不来》。”按《史记·封禅书》作“设射《貍首》”。 裴骃 集解引 徐广 曰:“貍,一名不来。” 断肠(1) 割开或切断肠子。形容极度的、使人承受不了的感情刺激。有时用以形容极度悲伤之情 空断肠兮思愔愔。——蔡琰《胡笳十八拍》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 也有用以形容极度喜爱之情或其他感情作用的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唐·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阴云云层密布,天色阴暗 上天(1) 进入天空,进入太空 飞机早已上天多时 (2) 婉辞,指人死亡 (3) 古时指天上主宰万物的神 上天有眼 (4) 天空;天上 白日(1) 白天 (2) 太阳 白日依山尽。——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3) 泛指时光 浪费白日 何时(1).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 龙城 守,君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 刘大白 《石下的松实》诗:“一棵松树,落下许多松实;不知何时,被压着一块大石。” 风狂疯狂,发疯。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贝编》:“ 苏州 贞元 中,有义师状如风狂。”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焦生见亡妻》:“时已十月,崖下水深处,河道弯曲,有筏数十隻,上有人宿止。筏上人见乘驴欲投崖,谓之风狂。”《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半是风狂半是癲,随身用提篮背剑,货卖云烟。”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