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雍和宫瞻礼作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雍和宫瞻礼作原文仲月东坛举祀亲,礼成顺至跃龙津。 别兹回忆垂髫岁,何此忽为华发人。 昨暮今朝真逝水,经筵祭社又将旬。 书斋片刻旋言去,因欲询安谒畅春。 诗词问答问:雍和宫瞻礼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十九 2. 予自十二岁进宫侍皇祖 参考注释仲月指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五、八、十一月。因处每季之中,故称。 唐 钱起 《过鸣皋隐者》诗:“仲月霽春雨,香风生药田。”《新唐书·礼乐志四》:“礼不祭墓, 唐家 之制,春、秋仲月以使具卤簿衣冠巡陵。” 宋 陆游 《舍北摇落景物殊佳偶作》诗:“今年冬候晚,仲月始微霜。” 明 何景明 《甘露颂》:“皇嗣元载,仲月维冬。”《清史稿·高宗本纪》:“丙午,举行经筵。自是每季仲月举行一次,岁以为常。” 东坛(1).东方的祭坛。《墨子·迎敌祠》:“敌以东方来,迎之东坛,坛高八尺……年八十者八人,主祭青旗。” (2).谓在东边设祭坛。《新唐书·礼乐志四》:“ 贞观 三年, 太宗 将亲耕,给事中 孔颖达 议曰:‘《礼》,天子藉田南郊,诸侯东郊。 晋武帝 犹东南,今帝社乃东坛,未合於古。’” 礼成仪式终结。《管子·大匡》:“寡君畏君之威,不敢寧居,来修旧好。礼成而不反,无所归死,请以 彭生 除之。” 清 恽敬 《驳朱锡鬯书<杨太真外传>后》:“盖新书(《新唐书》)据下詔之日,旧书(《旧唐书》)据礼成之日耳。” 清 吴伟业 《南苑应制》诗:“熊馆发云旌,春蒐告礼成。” 龙津(1).即 龙门 。 龙门 一名 河津 ,故称。《晋书·郭璞传》:“登降纷於九五,沦涌悬乎 龙津 。” 明 徐芳 《城门高》诗:“虾蝤百辈走耽耽,直取 龙津 为窟宅。”参见“ 龙门 ”。 (2).喻高德硕望。《梁书·陆倕传》:“过龙津而一息,望凤条而曾翔。” (3).喻仕宦腾达之路。《晋书·孙绰传》:“﹝ 绰 ﹞尝鄙 山涛 ,而谓人曰:‘ 山涛 吾所不解,吏非吏,隐非隐,若以 元礼 门为 龙津 ,则当点额暴鳞矣。’” 唐 李商隐 《春日寄怀》诗:“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 龙津 。” 冯浩 注:“《三秦记》:‘ 河津 一名 龙门 ,水险不通,龟鱼之属莫能上,江海大鱼薄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 (4).指龙池。 唐 李德裕 《离平泉马上作》诗:“十年紫殿掌洪钧,出入三朝一品身。 文帝 宠深陪雉尾, 武皇 恩厚宴 龙津 。”借指宫中。《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轩内好,嬉戏下龙津。玉管朱絃闻尽夜,踏青鬭草事青春,玉輦从羣真。”参见“ 龙池 ”。 回忆(1) 回想起的事物 痛苦的回忆 (2) 记忆起来的事情的内容 对意大利夏天的美好回忆 垂髫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华发斑白的头发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今朝(1) 今天 (2) 现在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逝水(1).指一去不返的流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光阴可惜,譬诸逝水。” 唐 许浑 《重游练湖怀旧》诗:“荣枯尽寄浮云外,哀乐犹惊逝水前。” 清 俞蛟 《梦厂杂著·游踪选胜·万柳堂记》:“几曾逝水留云住,犹记残花扑酒香。” (2).比喻流逝的光阴。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舞衫歌扇,仪态万方,弹指繁华,总随逝水。” 经筵汉 唐 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宋 代始称经筵,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官员充任或兼任。 宋 代以每年二月至端午节、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逢单日入侍,轮流讲读。 元 、 明 、 清 三代沿袭此制,而 明 代尤为重视。除皇帝外,太子出阁后,亦有讲筵之设。 清 制,经筵讲官,为大臣兼衔,于仲秋仲春之日进讲。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二:“ 神宗皇帝 御经筵,时方讲《周官》。”《元史·吴澄传》:“ 泰定 元年,初开经筵,首命 澄 与平章政事 张珪 、国子祭酒 邓文原 为讲官。” 明 焦竑 《焦氏笔乘·经筵面奏》:“我朝经筵日讲,非徒辩析经史,为观美也;谓当旁及时务,以匡不逮。”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二:“ 康熙 十年二月,肇举经筵大典於 保和殿 ,以 孝感 熊文端公 为讲官,知经筵事。” 祭社祀土地神。《书·泰誓上》“宜于冢土” 孔 传:“祭社曰宜。”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止雨》:“祭社,击鼓三日而祝。”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二:“它如观黍、祈年、祭社、求晴雨等……都成为王者所必须经常亲自举行的大事。” 书斋书房 编辑的书斋 片刻一会儿,短暂时间 稍等片刻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