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五哀诗故尚书虞部员外郎知制诰贬莱州司马渤
朝代 宋代
作者 王禹偁
释义

原文

文自咸通后,流散不复雅。
因仍历五代,秉笔多艳冶。
高公在紫微,滥觞诱学者。
自此遂彬彬,不荡亦不野。
惜哉伤躁进,忤旨出阁下。
吾君登大宝,兑泽连霶洒。
均阳又淮阳,移徙曾不暇。
遂无牵复命,虚偶文明化。
何路得自新,赍志入长夜。
人谓责太深,终于郡司马。

诗词问答

问:《五哀诗故尚书虞部员外郎知制诰贬莱州司马渤》的作者是谁?答:王禹偁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王禹偁的名句有哪些?答:王禹偁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流散

流转失散

因仍

犹因袭,沿袭。《三国志·魏志·程昱传》:“转相因仍,莫正其本。” 宋 王禹偁 《五哀诗》:“文自 咸通 后,流散不復雅,因仍歷 五代 ,秉笔多艷冶。” 郑观应 《盛世危言·治河》:“天下事因仍者易为功,创始者难为力。”

五代

继唐之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相继统治中原,合称五代

公元 907—960年

五代时始印五经。——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秉笔

执笔

艳冶

妖艳;娇艳

紫微

(1).即紫微垣。星官名,三垣之一。《晋书·天文志上》:“紫宫垣十五星,其西蕃七,东蕃八,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大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 唐 杜甫 《秋日荆南送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之作三十韵》:“紫微临六角,皇极正乘舆。”《云笈七籤》卷三:“紫微金闕,七寳騫树。”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灌园生》:“象天河而凿池,拟紫微而建阁。”参见“ 紫微垣 ”。

(2).指帝王宫殿。《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乃立 灵光 之秘殿,配 紫微 而为辅。” 张载 注:“ 紫微 ,至尊宫,斥京师也。”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一:“小小生金屋,盈盈在 紫微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和鸣双凤喜来仪,三殿花香入 紫微 。”

(3).亦作“ 紫薇 ”。 唐 开元 元年改中书省为紫微省,中书舍人为紫微舍人。 唐 李嘉祐 《和张舍人中书宿直》:“ 汉 主留才子,春城直紫微。” 宋 黄庭坚 《次韵曾子开舍人游籍田载荷花归》:“紫微乐暇日,披襟咏风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地部一》:“紫微原为帝星,以其政事之所从出,故中书省亦谓之紫微,而舍人为紫微郎。”《警世通言·钱舍人题诗燕子楼》:“当时有中书舍人 钱易 ,字 希白 ……久住紫薇,意欲一歷外任。”

滥觞

浮起酒杯。喻事情的开始

夫江始出于岷山,其源可以滥觞。——《孔子家语·三恕》

学者

(1).做学问的人;求学的人。《论语·宪问》:“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礼记·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唐 薛存诚 《太学创置石经》诗:“儒林道益广,学者心弥鋭。”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 滎阳 吕公 教学者读书,须要字字分明。”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学者当知所尚,不可视两刻为寻常而忽之耳。”

(2).在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庄子·刻意》:“语仁义忠信,恭俭推让,为修己而已矣;此平世之士,教诲之人,游居学者之所好也。” 成玄英 疏:“斯乃 子夏 之在 西河 , 宣尼 之居 洙 泗 ,或游行而议论,或安居而讲説,盖是学人之所好。”《史记·伯夷列传》:“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於六蓺。”《旧五代史·晋书·史匡翰传》:“尤好《春秋左氏传》,每视政之暇,延学者讲説,躬自执卷受业焉。” 清 李渔 《比目鱼·赠行》:“昨日在几案之上,又见他几首新诗,竟是一个大文人真学者。” 鲁迅 《而已集·读书杂谈》:“研究文章的历史或理论的,是文学家,是学者。”

彬彬

形容文质兼备,后往往用以形容人的行为文雅有礼

躁进

(1).冒进;轻率前进。 唐 冯贽 《云仙杂记·二鹘掷卵》:“又翅羽未成,跃出巢穴,往往堕崖而死,其天性俊勇,是亦躁进之类。” 宋 刘迎 《晚到八达岭下》诗:“徐趋自循辙,躁进应覆轨。” 蔡东藩 《唐史通俗演义》第二五回:“监制各军,不得躁进。”

(2).热中于仕进;急于进取。《旧唐书·文宗纪下》:“ 元舆 累上表请自效,并进文章,朝议责其躁进也。” 明 冯梦龙 《精忠旗·奸党商和》:“试看那躁进的,谁不靠官爵为性命。” 清 尤怡 《杂感》诗之三:“天分固有定,躁进非良谋。”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一些文人之陷罗网,堕深渊,除去少数躁进投机者,大多数都不是因为他们的修身有什么问题,而是死于客观的原因,即政治的迫害。”

出阁

古时指公主出嫁,后泛指女子出嫁

出阁未期。——元稹《七女封公主制》

大宝

(1) 皇帝之位

久居大宝

(2) 珍贵的财宝、宝贝

(3) 对佛法的称呼

(4) 一种重五十两的银元宝

兑泽

(1).犹润泽。

(2).特指帝王恩泽,仁政。 五代 刘兼 《春晚寓怀》诗:“一承兑泽蒞方州,八度春光照群楼。” 宋 王禹偁 《故商州团练使翟公墓志铭》:“今上嗣宝,图行兑泽。”

移徙

迁移;转移

游牧民族到处移徙

不暇

没有空闲,来不及

秦人不暇不哀。——唐·杜牧《阿房宫赋》

牵复

(1).谓牵引回复正道。《易·小畜》:“九二,牵復,吉。” 孔颖达 疏:“牵谓牵连,復谓反復。”《文选·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愿仁君及孤,虚心回意,以应诗人补袞之叹,而慎《周易》牵復之义。” 吕延济 注:“言相引復归顺道以为善也。”

(2).谓复官;复原。 唐 杜牧 《张直方贬恩州司户制》:“俟其抆拭旧痕,湔洗前过,必欲牵復,用存始终。” 宋 邵雍 《安乐窝中吟》之十一:“虽然春老难牵復,却有夏初能就移。”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尝观 唐 时詔令,凡即位改元之詔,其先朝贬窜诸臣即与量移。量移后方纔牵復,牵復后方始收叙。”

文明

(1) 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2) 指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并具有较高文化的状态

(3) 旧指具有当时西方色彩的

文明戏

(4) 光明,有文采

天下文明

自新

自此决心以新的面貌出现

改过自新

赍志

亦作“賷志”。怀抱着志愿。 唐 黄滔 《祭崔补阙文》:“賫志殁地,其痛何如?” 明 张景 《飞丸记·盟寻泉石》:“还有一等兔死狗烹,衔寃賷志,如 汉 代 韩 彭 。” 林基路 《囚徒歌》:“但见忧国伤时之士,赍志含愤赴刑场。”

齎志:谓怀抱着志愿。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齎志没地,长怀无已。” 宋 晁补之 《蔡州叔父金部挽辞》之一:“清世急贤千载事,白头齎志一州麾。” 清 万邦荣 《偶感》诗:“ 卧龙 思復 汉 ,齎志何曾申。”

长夜

(1) 漫长的黑夜

长夜沾湿何由彻。——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比喻黑暗的时代

长夜难明赤县天。——毛 * 《浣溪沙》

(3) 整夜;彻夜

长夜之饮

终于

(1) 表示下文是最终出现的情况

改革终于开始了

(2) 毕竟

他终于是人,缺点是难免的

司马

(1) 古代官名,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政和军赋的长官。汉大将军、将军、校尉之属官都有司马,专掌兵事。隋唐州府佐吏有司马一人,位在别驾、长史之下,掌兵事,或位置贬谪及闲散官员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2) 姓

诗文赏析


【原题】:
五哀诗故尚书虞部员外郎知制诰贬莱州司马渤海高公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0/5 2: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