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次韵赵帅四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陈造 |
释义 | 次韵赵帅四首原文月姊多情闯绮窗,停云著意护飞霜。艳桃浓李宽围坐,舞雪歌云各擅场。 醉倒不堪酬礼数,归来赢得梦魂香。 明朝谁省扁舟客,但载茶铛与笔床。 诗词问答问:次韵赵帅四首的作者是谁?答:陈造 陈造次韵赵帅四首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月姊(1).指传说中的月中仙子、月宫 嫦娥 。 唐 李商隐 《水天闲话旧事》诗:“月姊曾逢下彩蟾,倾城消息隔重帘。” 宋 范成大 《次韵即席》:“月姊有情难独夜,天孙无赖早斜河。” 白炎 《游仙》诗之二:“悔从月姊偷灵药,终让花王冠牡丹。” (2).借指月亮。 清 孙枝蔚 《无题次彭骏孙王贻上韵》:“安得人今同月姊,关山从未隔明粧。” 多情重感情;富于感情,多指重爱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宋· 柳永《雨霖铃》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绮窗雕刻或绘饰得很精美的窗户。《文选·左思<蜀都赋>》:“开高轩以临山,列綺窗而瞰江。” 吕向 注:“綺窗,彫画若綺也。” 唐 李商隐 《瑶池》诗:“ 瑶池 阿母 綺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宋 刘子翚 《闻筝作》诗:“月高夜鸣筝,声从綺窗来。” 清 黄景仁 《减兰·中秋夜感旧》词之二:“綺窗人静,露寒今夜无人问。” 停云(1).停止不动的云。 晋 陶潜 《停云》诗:“靄靄停云,濛濛时雨。”因其自序称“停云,思亲友也”故后世多用作思亲友之意。 明 顾大典 《青衫记·梦得刺江》:“乍离省闥,能无恋闕之心;远别朋儕,未免停云之想。” 清 赵翼 《李雨村观察挽诗》:“八表停云空目极,更从何处寄相思。” 郁达夫 《赠女学生李辉群》诗:“ 春申江 上赋停云, 黄鹤楼 头始识君。” (2).使行云停止不动。喻歌声之高亢优美。本《列子·汤问》 薛谭 学讴於 秦青 事。 明 陈所闻 《双调新水令·齐王孙孟闇仲闇寿予西湖》套曲:“羡的是 坡仙 载月游,喜的是 苏小 停云唱。” 明 夏完淳 《端午赋》:“ 吴 姬抗腕而御橈, 越 女停云而振响。” 飞霜(1).降霜。 晋 张协 《七命》:“飞霜迎节,高风送秋。”《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昔者,贱臣叩心,飞霜击於 燕 地。” 李善 注:“《淮南子》曰: 邹行 尽忠於 燕惠王 , 惠王 信譖而繫之, 邹子 仰天而哭,正夏而天为之降霜。”后因用以指冤狱。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哄丁》:“飞霜冤,不比黑盆冤,一件件风影敷衍。” 吴梅 《自题风洞山传奇八绝句》之五:“西曹铸就飞霜狱,十二金牛挽不来。” (2).犹飞白。 唐 王昌龄 《箜篌引》:“摇笔飞霜如夺鉤,鬼神不得知其由。”参见“ 飞白 ”。 (3).犹清新。 前蜀 杜光庭 《醮泸州安乐山词》:“虽申降福之仪,几闕飞霜之韵。” 围坐围成一圈而坐 歌云指动听的歌声。典出《列子·汤问》:“ 薛谭 学謳于 秦青 ,未穷 青 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 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 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宋 张先 《凤栖梧》词:“可惜歌云容易去,东城杨柳东城路。” 擅场压倒全场。指技艺高超出众 画手看前辈,吴生远擅场。—— 唐· 杜甫《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 不堪(1) 用于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深 忙碌不堪 疲备不堪 (2) 坏到极点 那饭菜都系不堪之物。——《红楼梦》 礼数礼节;礼貌的等级 污了礼数,怕人笑话。——曹雪芹《红楼梦》 归来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赢得获得 赢得仓皇北顾。——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赢得独立 梦魂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 唐 刘希夷 《巫山怀古》诗:“頽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 楚 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 谢 桥。” 元 萨都剌 《木兰花慢·彭城怀古》词:“ 楚 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 江 东。”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自别 沧浪 ,梦魂常绕。” 明朝〈方〉∶明天 扁舟小船 一叶扁舟 扁舟寻钓翁。——唐·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 茶铛煎茶用的釜。 唐 吴融 《和睦州卢中丞题茅堂十韵》:“烟冷茶鐺静,波香兰舸飞。” 宋 陆游 《西斋雨后》诗:“香椀灰深微炷火,茶鐺声细缓煎汤。” 清 陈维崧 《浣溪沙·春日同史云臣远公买舟山游小泊祝陵纪事》词:“春水平如簟一般,茶鐺棋局委潺湲。好风吹去不须还。” 笔床亦作“ 笔床 ”。卧置毛笔的器具。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翡翠笔牀,无时离手。” 唐 岑参 《山房春事》诗之一:“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牀。” 清 王韬 《淞滨琐话·李延庚》:“亭中棐几湘帘,笔床砚匣,位置楚楚。”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