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古意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洪咨夔 |
释义 | 古意原文条风从东来,习习振枯槁,美人倚窗闺,别思忽已早。昔为连理枝,今为断肠草。 鸡号天五更,发白不待老。 诗词问答问:古意的作者是谁?答:洪咨夔 洪咨夔古意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风从顺从,响应。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若侮慢,不式王命,然后谋力云合,指麾风从。” 宋 范仲淹 《奏上时务书》:“大君有命,孰不风从。” 孙中山 《民生主义》第一讲:“至于 马克思 所著的书,和所发明的学说,可说是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的大成,所以他的学说一出来之后,便举世风从。” 习习(1).频频飞动貌。《楚辞·九辩》:“驂白霓之习习兮,歷群灵之丰丰。” 朱熹 集注:“习习,飞动貌。” 晋 左思 《咏史》之八:“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 唐 卢照邻 《释疾文·命曰》:“野有鹿兮其角兟兟,林有鸟兮其羽习习。” (2).微风和煦貌。《诗·邶风·谷风》:“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毛 传:“习习,和舒貌。”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十六:“灵风生太漠,习习吹人襟。”《儒林外史》第三三回:“趁著这春光融融,和风习习,凭在栏杆上,留连痛饮。” 冰心 《寄小读者》七:“凉风习习,舟如冰上行。” (3).盛多貌。 汉 蔡邕 《陈留太守胡公碑》:“祁祁我君,习习冠盖。”《文选·左思<魏都赋>》:“习习冠盖,莘莘蒸徒。” 张铣 注:“习习,盛也。” (4).清雅和谐貌。 汉 傅毅 《舞赋》:“或有矜容爱仪,洋洋习习。”《文选·嵇康<琴赋>》:“洋洋习习,声烈遐布。” 李周翰 注:“洋洋习习,清雅貌。” (5).形容辛辣、痛痒等感觉。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药议》:“细辛出 华山 ,极细而直,深紫色,味极辛,嚼之习习如﹝生﹞椒,其辛更甚於椒。”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武孝廉》:“ 石 觉森寒如浇氷水,喉中习习作痒。” (6).象声词。 唐 陈润 《宿北乐馆》诗:“溪流潺潺雨习习,灯影山光满窗入。” 沉从文 《边城》十一:“草丛里绿色蚱蜢各处飞着,翅膀搏动空气时,习习作声。” 枯槁(1) 干枯;枯萎 今夫徙树者,失其阴阳之性,则莫不枯槁。——《淮南子·原道训》 (2) 憔悴 形容枯槁。——《楚辞·渔父》 美人(1) (2) 美女 一个长着油光发亮的黑头发、红嘴唇、眼睛一点也不怯懦的大胆的美人 (3) 品德高尚的人;贤人 全州的美人和绅士都聚集在那里 别思离别的思念。 唐 张籍 《送从弟濛赴饶州》诗:“京城南去 邓阳 远,风月悠悠别思劳。” 唐 高蟾 《归思》诗:“紫府归期断,芳洲别思迢。” 连理枝(1).两树枝条相连。比喻恩爱的夫妇。 隋 江总 《杂曲》之三:“合懽锦带鸳鸯鸟,同心綺袖连理枝。”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我多因这蜗角虚名,赚得我连理枝分。” (2).比喻关系亲密的人。 清 方文 《送从子密之计偕》诗:“家园十载学同师,远近人称连理枝。” 断肠草(1).钩吻的别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钩吻》:“﹝钩吻﹞ 广 人谓之胡蔓草,亦曰断肠草,入人畜腹内,即粘肠上,半日则黑烂,又名烂肠草。” 清 沉涛 《瑟榭丛谈》卷下:“今口外有断肠草,人马误食之,立毙。” (2).木芙蓉的别名。 宋 惠洪 《冷斋夜话·诗出本处》:“ 李太白 诗曰:‘昔作芙蓉花,今为断肠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 陶弘景 《仙方注》曰:‘断肠草不可食,其花美好,名芙蓉花。’”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一:“老圃云:芙蓉花根三年不除, * 。因忆古诗云:‘昔为芙蓉花,今成断肠草。’则古人已曾言矣。” (3).相思草的别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今 秦 赵 间有相思草,状如石竹而节节相续,一名断肠草,又名愁妇草,亦名霜草,人呼寮莎,盖相思之流也。” 号天对天号泣。言极其悲痛。《庄子·则阳》:“至 齐 ,见辜人焉,推而强之,解朝服而幕之,号天而哭之,曰:‘子乎!子乎!天下有菑,子独先离之。’” 唐 韩愈 《祭郑夫人文》:“万里故乡,幼孤在前,相顾不归,泣血号天。” 宋 苏轼 《祭石幼安文》:“携手同归,相视华颠,孰云此来,拊膺号天。” 五更(1) 旧时把一夜分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2) 指第五更 夜夜达五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起五更,睡半夜 发白缺色的,如灰的颜色的,死白的,苍白的 吓得嘴唇发白 不待不必,不用;不等 不待你来,他就走了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