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大水二首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黄公度 |
释义 | 大水二首原文洚水应垂儆,高穹岂不仁。发陈遵故事,执咎定何人。 岸落溪容改,山摧土色新。 伤心问耆旧,谁与吊斯民。 诗词问答问:大水二首的作者是谁?答:黄公度 参考注释洚水洪水。《孟子·滕文公下》:“《书》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 宋 王安石 《送裴如晦宰吴江》诗:“三江断其二,洚水何由寧。” 明 刘元卿 《贤奕编·警喻》:“夫天下固无絶流之水,然覩洚水之横流而警予者,古圣人不容已。” 高穹苍天。《宋史·世家传二·西蜀孟氏》:“何高穹之不祐,与幽壤之同归!” 不仁(1) 不讲仁德 不仁不义 (2) 活动不灵,感觉丧失 肢体不仁 老的不行了,脑子都不仁了 故事(1) 旧日的制度;例行的事 奉行故事 虚应故事 (2) (3) 掌故,典故 (4) 旧事,先例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之下矣!——宋· 苏洵《六国论》 (5) 用作讲述的事情,凡有情节、有头有尾的皆称故事 民间故事 英雄故事 (6) 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故事梗概 执咎《诗·小雅·小旻》:“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 郑玄 笺:“谋事者众,訩訩满庭,而无敢决当是非,事若不成,谁云己当其咎责者。言小人争知而让过。”后以“执咎”称敢于建言,不怕任过。 唐 白居易 《使百职修皇纲振策》:“故朝寡敢言之士,庭鲜执咎之臣,自国及家,寖而成俗。”《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六年》:“ 希尹 自太祖举兵,常在行阵,所至有功……及为相,有大政,皆身先执咎,时人称之。” 土色适度加黄的褐色,比烟草色淡些 伤心心里非常痛苦 别为这事伤心 耆旧年高望重者。《汉书·萧育传》:“上以 育 耆旧名臣,乃以三公使车,载 育 入殿中受策。” 唐 杜甫 《忆昔》诗之二:“伤心不忍问耆旧,復恐初从乱离説。” 元 虞集 《苏武慢》词:“空自笑 洛下 书生, 襄阳 耆旧,梦底几时曾见。” 清 方苞 《白云先生传》:“当是时, 三楚 、 吴 、 越 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 郑泽 《壬子秋日作诗奉呈》:“煌煌《邱》与《索》,渊粹惟耆旧。先生守遗经,清风淡儒素。” 斯民指老百姓。《孟子·万章上》:“予将以斯道觉斯民也。”《管子·侈靡》:“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斯民之良也。” 晋 陆机 《答贾长渊》诗:“乃眷三哲,俾乂斯民。” 宋 曾巩 《福州上执政书》:“寇旱之餘,曾未朞岁,既安且富,至於如此, 巩 与斯民与蒙其幸!” 鲁迅 《悼杨铨》诗:“何期泪洒 江 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