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塞湖泛月·其二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塞湖泛月·其二原文犹有浮云来往行,似于素魄妒还生。 因而一晌悟至理,合是诸凡忌太明。 塞宇空时悬镜半,溪风爽里送舟轻。 何须小部梨园奏,恰喜林中听鹿鸣。 诗词问答问:塞湖泛月·其二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二十三 参考注释浮云(1) (2) 飘浮在天空中的云彩 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元· 关汉卿《窦娥冤》 (3) 比喻飘忽不定,未有定处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 李白《送友人》 来往(1) 来和去 街上来往的人很多 (2) 通行 翻修路面,禁止车辆来往 (3) 联系、交往或接触——用于人 他仅与那些百万富翁们来往 (4) 左右;上下 总不过二尺来往水 素魄月的别称。亦指月光。 南朝 梁简文帝 《京洛篇》:“夜轮悬素魄,朝光荡碧空。”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五:“素魄衔夕岸,緑水生晓潯。” 宋 周邦彦 《倒犯·新月》词:“驻马望素魄,印遥碧,金枢小。”《水浒传》第二回:“彩霞照万里如银,素魄映千山似水。” 清 姚鼐 《乙卯二月望夜与胡豫生观月有咏》:“素魄行无极,光霽旷来临。” 还生复生,再生。 北周 庾信 《谢赵王赉犀带等启》:“昔 沉羲 将尽,逢司命而还生; 士燮 行埋,值仙人而更活。” 唐 王建 《看棋》诗:“彼此抽先局势平,傍人道死的还生。”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菩提树﹞茎干黄白,枝叶青翠,经冬不凋。至佛入 * ,变色凋落,过已还生。” 因而表示下文是上文的结果 我们的事业是正义的,因而是不可战胜的 一晌(1).指短时间。 南唐 李煜 《浪淘沙》词:“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南唐 冯延巳 《鹊踏枝》词:“一晌凭阑人不见,鮫綃掩泪思量遍。” (2).指较长的时间。 元 无名氏 《合同文字》第三折:“呀!伯娘入去了,可怎么这一晌还不见出来?”《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小姐因问我浴佛的故事,以此讲説这一晌。” 郁达夫 《出奔》二:“三人静对着沉默了好一晌。” (3). 清 八旗田亩单位之一种,每六亩为一晌。见《清文献通考·田赋五》。 至理(1) 最正确或最根本的道理 团结御侮,自然是至理 (2) 最完善最美好的政治 诸凡所有;一切。 前蜀 贯休 《上留田》诗:“我欲使诸凡鸟雀,尽变为鶺鴒;我欲使诸凡草木,尽变为 田 荆。” 清 朱之瑜 《中原阳九述略·虏害十条》:“诸凡所为,何惨刻之甚!”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诸凡事物,无不质化。” 悬镜比喻肝胆相照,坦诚相见。 唐 张九龄 《祭张燕公文》:“坦高轨以明道,谨大节而立诚,悬镜待人,虚舟济物。”《宋史·陈良翰传》:“第公此心如虚堂悬镜耳。” 何须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小部(1).指 唐 代宫廷中的少年歌舞乐队。 唐 袁郊 《甘泽谣·许云封》:“值梨园法部置小部音声,凡三十餘人,皆十五以下。” 元 张昱 《唐天宝宫词》:“小部梨园出教坊,曲名新赐《荔枝香》。” (2).泛指梨园、教坊演剧奏曲。 清 王士禛 《秦淮杂诗》之八:“新歌细字写冰紈,小部君王带笑看。”《桐桥倚棹录·舟楫》引 清 徐映玉 诗:“春昼画船相次泊,氍毹小部拂云和。” (3).小部落。《辽史·文学传上·萧韩家奴》:“使彼小部抗衡大国,万一有败,损威岂浅?” 梨园(1) 唐玄宗时教练伶人的处所。后世因称戏班为梨园,又称戏剧演员为梨园弟子 梨园子弟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白居易《长恨歌》 金陵梨园部也。——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2) 又 梨园以技鸣者。 中听(1).《书·吕刑》:“民之乱,罔不中听狱之两辞。” 孔 传:“民之所以治,由典狱之无不以中正听狱之两辞。”后以指治狱得当。《晏子春秋·问下七》:“节欲 * 富,中听 * 安。” 张纯一 校注引 孙星衍 曰:“中听,听狱得中也。” (2).听起来顺耳;好听。 唐 王建 《赠洪哲师》诗:“老僧真古画,閒坐语中听。” 宋 梅尧臣 《送崔黄臣殿丞之任庐山》诗:“其间杜鹃不中听,掩耳聊看锦雉驯。”《醒世姻缘传》第八十回:“偏他説句话,我只是中听。”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一:“﹝ 小芹 ﹞听见她娘哼哼得很中听,站在桌前听了一会,把做饭也忘了。” 鹿鸣(1).鹿鸣叫。《诗·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毛 传:“呦呦然鸣而相呼,恳诚发乎中,以兴嘉乐宾客,当有恳诚相招呼以成礼也。” (2).古代宴群臣嘉宾所用的乐歌。源于《诗·小雅·鹿鸣》。据 清 代学者研究,《鹿鸣》的乐曲至两 汉 、 魏 、 晋 间尚存,后即失传。《仪礼·大射》:“小乐正立于西阶东,乃歌《鹿鸣》三终。”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若次其曲引所宜,则《广陵》、《止息》、《东武》、《太山》、《飞龙》、《鹿鸣》、《鵾鷄》、《游絃》。”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一:“古曲音辞存者四:曰《鹿鸣》、《騶虞》、《伐檀》、《文王》。”后科举时代,以举人中式为赋鹿鸣。 唐 韩愈 《送杨少尹序》:“ 杨侯 始冠,举於其乡,歌鹿鸣而来也。” 清 姚鼐 《哭孔撝约三十二韵》:“鹿鸣君始赋,骏骨窃先知。” (3).指鹿鸣宴。 唐 元稹 《桐花》诗:“君若傲贤雋,鹿鸣有食芩。”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忽一日,告从姪 庆辰 云:‘作宵梦 赵 宰拉赴鹿鸣,与公邻坐,已而杳然。’”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篷窗随录><篷窗续录>》:“方伯庚午以重赴鹿鸣,加头品顶戴。” (4).借指科举考试。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八折:“吾本 章斌 名姓,鹿鸣徼幸居先。”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况我真圣主文武同科,鹿鸣与鹰扬并重。”《平山冷燕》第十八回:“明日鹿鸣得意,上苑看花,天子定当刮目。”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