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咏痕都斯坦玉墨瓶笔室 |
朝代 | 清代 |
作者 | 乾隆 |
释义 | 咏痕都斯坦玉墨瓶笔室原文削木中书拟管城,横行却向左而行。 宛看琢玉成笔室,更介为瓶贮墨卿。 点染誊章工述事,取携凑便恰怡情。 非珍新样兼精玖,用识同文异献荆。 诗词问答问:咏痕都斯坦玉墨瓶笔室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注释1.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七十二 2. 中土聚毫为笔外域削木供书犹存古制也 参考注释中书(1).皇宫中的藏书。亦特指宫中记事的书。《汉书·儒林传·孔安国》:“ 成帝 时求其古文者, 霸 以能为《百两》徵,以中书校之,非是。” 颜师古 注:“中书,天子所藏之书也。”《后汉书·伏湛传》:“ 永和 元年,詔 无忌 与议郎 黄景 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 李贤 注:“中书,内中之书也。”《三国志·吴志·孙亮传》“日於苑中习焉” 裴松之 注引《吴历》:“ 亮 数出中书视 孙权 旧事。” (2).官名。中书令的省称。 汉 设中书令,掌传宣诏令,以宦者为之,后多任用名望之士。《汉书·萧望之传》:“ 望之 以为中书政本,宜以贤明之选。” 晋 庾亮 《让中书令表》:“国恩不已,復以臣领中书。” 隋 唐 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俱为宰相,后因以中书称宰相。《宋史·叶清臣传》:“陛下欲息奔竞,此繫中书。若宰相裁抑奔竞之流,则风俗惇厚,人知止足。” 清 洪昇 《长生殿·贿权》:“中书独坐揽朝权,看炙手威风赫烜。” (3).官名。中书舍人的省称。 隋 、 唐 时为中书省的属官。 明 清 废中书省,于内阁设中书舍人,掌撰拟、缮写之事。《儒林外史》第四九回:“中书的班次,进士是一途,监生是一途。”《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他就凑了千把银子,捐了个内阁中书。” (4).官署名。 唐 代的中书省、 宋 代的政事堂,亦直称为“中书”。 唐 白居易 《和裴相公傍水闲行绝句》:“行寻春水坐看山,早出中书晚未还。”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 文潞公 在枢府,尝一日过中书,与 荆公 行至题下。” (5).毛笔的别称,“中书君”的省称。《剪灯馀话·武平灵怪录》:“早拜中书事 祖龙 , 江淹 亲向梦中逢。”参见“ 中书君 ”。 管城即管城子。 宋 杨万里 《霜寒》诗之二:“只缘 青女 降,便与管城疎。” 明 陆树声 《清暑笔谈》:“士大夫胸中无三斗墨,何以运管城?” 清 陈维崧 《酬许元锡》诗:“昨宵饱看 冒 家灯,一寸管城老龙渴,掀髯狂作 许生 歌,食纸春蚕响不歇。”参见“ 管城子 ”。 横行(1) 不循阡陌,跨越田亩而行 (2) 依仗暴力做坏事 在世界上横行的 * 势力 (3) 以掠夺的方式游遍 曾在西部公路上横行一时的恶棍 (4) 纵横驰骋,所向无阻 当横行天下。——《资治通鉴》 玉成敬辞,促成 贫贱忧戚,庸玉女(汝)于成也。——张载《西铭》 一应所用,弟子自当准备,烦望长老玉成,幸甚。——《水浒传》 此事全靠您玉成 墨卿(1).文人的别称。 唐 孟浩然 《送袁太祝尉豫章》诗:“随牒牵黄綬,离羣会墨卿。” 宋 叶适 《徐道晖墓志铭》:“发今人未悟之机,回百年已废之学,使后復言 唐 诗自君始,不亦词人墨卿之一快也!” 清 王夫之 《南岳赋》:“墨卿韵留于金石,琴客曲写其猗兰。” (2).墨的戏称。 宋 苏轼 《万石君罗文传》:“是时 墨卿 、 楮先生 ,皆以能文得幸。而四人同心,相得欢甚,时人以为文苑四贵。”按,文中的四人为毛纯、罗文、墨卿、楮先生,各指笔、砚、墨、纸。 点染绘画时画家点笔染翰 武烈太子偏能真,座上宾客随宜点染。——《颜氏家训·杂艺》 述事(1).陈述往事;叙事。《史记·太史公自序》:“故述往事,思来者。”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 武帝 获麟, 迁 以为述事之始。”《南齐书·崔祖思传》:“述事之徒,褒諛为体。世无 董狐 ,书法必隐;时闕 南史 ,直笔未闻。” (2).继续前人的事业。 宋 李纲 《上道君太上皇帝封事》:“然臣以谓陛下念祖宗艰难之功,必思所以持盈守成;慕 神考 劬劳之德,必思所以继志述事。”《清史稿·高宗纪一》:“朕以继志述事之心,际重熙累洽之后,欲使海澨山陬,俱沾大泽。” 怡情怡悦心情。《南齐书·孝义传·杜栖》:“以父老归养,怡情壠亩。” 唐 袁郊 《甘泽谣·陶岘》:“居布素之贱,擅贵游之权,浪跡怡情,垂三十年,固其分也。” 明 刘基 《述志赋》:“列玄泉以莹心兮,坐素石以怡情。” 严复 《救亡决论》:“非真无用也,凡此皆富强而后物阜民康,以为怡情遣日之用,而非今日救弱救贫之切用也。” 珍新美味时鲜。《南史·羊玄保传》:“ 玄保 自少至老,谨於祭奠,四时珍新未得祠荐者,口不妄尝。” 文异(1).文彩奇异。《楚辞·招魂》:“文异豹饰,侍陂陁些。” 王夫之 通释:“其衣文采殊异,而以豹皮为饰也。”一说以为当作“文豹异饰”。 王逸 注:“言侍从之人,皆衣虎豹之文,异采之饰,侍君堂隅,卫阶陛也。”参阅 闻一多 《楚辞校补·招魂》。 (2).文字相异。 晋 杜预 《<春秋>序》:“或曰:《春秋》以错文见义,若如所论,则经当有事同文异而无其义也,先儒所传皆不其然。” 清 王引之 《经传释词》卷十:“下文‘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与此文异义同。”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