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夫远征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元稹 |
释义 | 夫远征原文赵卒四十万,尽为坑中鬼。赵王未信赵母言,犹点新兵更填死。 填死之兵兵气索,秦强赵破括敌起。 括虽专命起尚轻,何况牵肘之人牵不已。 坑中之鬼妻在营,髽麻戴绖鹅雁鸣。 送夫之妇又行哭,哭声送死非送行。 夫远征,远征不必戍长城,出门便不知死生。 诗词问答问:夫远征的作者是谁?答:元稹 全唐诗:卷418-7 参考注释十万数目。一百个千。用以形容数量极多。《孟子·公孙丑下》:“如使予欲富,辞十万而受万,是欲富乎?” 唐 杜甫 《渔阳》诗:“繫书请问 燕 耆旧,今日何须十万兵?” 宋 陆游 《好事近》词:“驱退睡魔十万,有双龙苍璧。” 陈毅 《梅岭三章》诗之一:“此去泉臺招旧部,旌旗十万斩 阎罗 。” 赵母指 战国 时 赵国 大将 赵括 的母亲。 战国 时,名将 赵奢 子 赵括 少学兵法,尝与 奢 言兵事, 奢 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 母问 奢 , 奢 曰:“兵,死地也,而 括 易言之。使 赵 不将 括 即已,若必将之,破 赵 军者必 括 也。”及 括 代 廉颇 为将,其母上书言于王曰:“ 括 不可使将。”又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后 赵括 兵败身死, 赵母 因有先言,得免诛全宗。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用为贤母知子之典。《后汉书·应劭传》:“ 朝氏 之父非 错 刻峻,遂能自陨其命, 班固 亦云:‘不如 赵母 指 括 以全其宗。’”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曹景宗》:“臣闻将军死绥,咫步无却,顾望避敌,逗橈有刑,至乃 赵母 深识,乞不为坐。” 唐 元稹 《夫远征》诗:“ 赵王 未信 赵母 言,犹点新兵更填死。” 新兵新征募的兵 填死犹送死。 唐 元稹 《夫远征》诗:“ 赵王 未信 赵 母 言,犹点新兵更填死。” 兵气(1).战争的气氛。《汉书·燕剌王刘旦传》:“谋事不成,妖详数见,兵气且至,奈何?” 唐 王昌龄 《宿灞上寄侍御王与弟》诗:“昨闻羽书飞,兵气连朔塞。” 明 李东阳 《风雨叹》诗:“ 潼关 以西兵气多,芦笳吹尘尘满 河 。” 清 曹寅 《十三夜南楼看月》诗:“直北再瞻兵气劲,龙沙早雪是今年。” (2).士气。 唐 杜甫 《新婚别》诗:“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唐 杜甫 《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兵气回飞鸟,威声没巨鼇。” 仇兆鳌 注:“兵气二句,言军势之振。” 溥伟 《让国御前会议日记》:“惟军餉紧要,餉足,则兵气坚,否则气馁兵溃,貽患甚大。” 专命不奉上命而自由行事。《左传·闵公二年》:“师在制命而已,禀命则不威,专命则不孝。故君之嗣适不可帅师。”《尉缭子·勒卒令》:“世将不知法者,专命而行,先击而勇,无不败者也。”《宋史·常楙传》:“郡有水灾,发社仓粟以活飢民,官吏难之, 楙 先发而后请专命之罪。” 何况(1) 不消说 一项改革都会经过不少曲折,更何况一场革命 (2) 更加 学好本民族的语言尚且要花许多力气,何况学习另一种语言呢 (3) 表示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追加理由,用法基本上同“况且” 何况供百人。——清· 洪亮吉《治平篇》 你去接他一下,这儿不好找,何况他又是第一次来 牵肘谓从旁牵制。 唐 元稹 《夫远征》诗:“ 秦 强 赵 破 括 敌 起 , 括 虽专命 起 尚轻,何况牵肘之人牵不已。” 清 魏源 《苗疆敕建傅巡抚祠碑铭》:“岂无牵肘,肘其可掣?曾农衞穀,而许从螣。岂不履尾,尾其胡咥?”参见“ 掣肘 ”。 不已不停止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鬼妻死人之妻,寡妇。《墨子·节葬下》:“其大父死,负其大母而弃之,曰:‘鬼妻不可与居处。’” 清 钱谦益 《王师二十四韵》:“处处悬人腊,家家占鬼妻。” 清 李调元 《南越笔记》卷二十:“ 粤 东之估,往赘西 粤 土州之妇人寡者曰鬼妻,人弗娶也。” 髽麻戴绖犹言披麻戴孝。絰,古代丧期结在头上或腰间的麻带。 唐 元稹 《夫远征》诗:“坑中之鬼妻在营,髽麻戴絰鹅雁鸣。” 鹅雁亦作“ 鹅鴈 ”。1.指鹅。 (2).形容呼喊之声纷乱嘈杂。 唐 韩愈 《崔十六少府摄伊阳以诗及书见投因酬三十韵》:“有时未朝飡,得米日已晏,隔墙闻讙呼,众口极鹅鴈。” 宋 黄庭坚 《次韵感春》之二:“屋中声鹅鴈,日暮搅心曲。” 清 查慎行 《闵中垂橐而归家中适告米尽》诗之二:“宾客不来僮僕散,免教鹅雁恼比隣。” (3).天鹅。《辽史·营卫志中》:“天鹅未至,卓帐冰上,凿冰取鱼。冰泮,乃纵鹰鶻捕鹅雁。” 行哭放声哭;且行且哭。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 齐 陨 晏平 ,行哭致礼。”《南史·张融传》:“吾生平之风调,何至使妇人行哭失声。” 唐 马戴 《河梁别》诗:“河梁送别者,行哭半非亲。” 清 孙枝蔚 《挽范眉生客死燕中》诗:“輓歌但使皆名士,行哭何须是妇人。” 送死(1) 自寻死路 何必白白去送死 (2) 指父母丧葬之事 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孟子·离娄下》 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史记·货殖列传序》 送行(1) 送人启程远行 到机场送行 (2) 饯行 设宴为他送行 远征(1) 征伐远方国家与地区 (2) 行走远路 不必无须,不一定,没有必要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唐·韩愈《师说》 长城(1) 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河北山海关,全长6700公里。公元前3世纪秦统一中国后,联结战国时燕、赵、秦之城并延长,始成长城。长城不但是中国最重要的历史文物,而且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2) 坚不可摧的力量或防御物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出门(1) 离家外出或远行 (2) 〈方〉∶出嫁 不知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死生(1).死亡和生存。《易·繫辞上》:“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説。”《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 宋 苏轼 《题文与可墨竹》诗:“谁云死生隔,相见如 龚 隗 。” (2).犹言盈亏、消长。《孙子·虚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长短,月有死生。” (3).杀生。《国语·越语下》:“死生因天地之刑。” 韦昭 注:“死,杀也。” (4).偏义复词。指生命。 唐 杜甫 《房兵曹胡马》诗:“所向无空阔,真堪託死生。” (5).偏义复词。指死亡。 唐 高适 《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宋 苏轼 《侄安节远来夜坐》诗之二:“畏人默坐成痴钝,问旧惊呼半死生。”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