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送王昌涉侍御 |
朝代 | 唐代 |
作者 | 张祜 |
释义 | 送王昌涉侍御原文十里指东平,军前首出征。诸侯青服旧,御史紫衣荣。 入陈枭心死,分围虎力生。 画时安楚塞,刻日下齐城。 号令朝移幕,偷踪夜斫营。 云梯曾险上,地道惯深行。 举旆招降将,投戈趁败兵。 自惭居虏者,当此立功名。 诗词问答问:送王昌涉侍御的作者是谁?答:张祜 全唐诗:卷511-29 参考注释东平(1).地名。在今 山东省 。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今之文人, 鲁国 孔融 文举 …… 东平 刘楨 公干 。”《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刘桢>》:“贫居晏里閈,少小长 东平 。” 李善 注:“《汉书》: 泰山郡 有 东平县 。” (2).指 汉 刘苍 。因其封 东平王 ,故称。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昔 沛献 访对於 云臺 , 东平 齐声於 杨 史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东平 擅其懿文, 沛王 振其《通论》。”参见“ 东平献颂 ”。 军前战场;前沿阵地。 唐 高适 《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 张忠文公 叔夜 嵇仲 , 靖康 间以南道总管知 邓州 ,首提兵勤王,以不推戴异姓,取过军前。”《元典章·圣政一·抚军士》:“若有军前曾立功者,速行迁赏,例从优厚。” 首出杰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自 贾谊 浮 湘 ,发愤弔 屈 ,体周而事覈,辞清而理哀,盖首出之作也。”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七:“前辈 许棠 《过洞庭诗》,最为首出,尔后无继斯作。” 孙中山 《建国方略·不知亦能行》:“ 中国 为世界最古之国,承数千年文化,为东方首出之邦。” 诸侯古时帝王所辖各小国的王侯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宋· 苏洵《六国论》 青服青色官服。《隋书·礼仪志七》:“嬪及从三品以上官命妇,青服。(制与榆翟同,青罗为之,唯无雉。)助祭朝会,凡大事则服之。”《北史·鹿悆传》:“ 献文 嘉其能,特徵赴季秋马射,赐以驄马,加以青服,彰其廉洁。” 唐 张祜 《送王昌涉侍御》诗:“诸侯青服旧,御史紫衣荣。” 御史(1) 官名。秦以前指史官,明清指主管纠察的官吏 御史前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 又 顾召赵御史。 御史诣学宫。—— 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 御史齐康。 紫衣(1).紫色衣服。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二:“昔紫衣贱服,犹化 齐 风。” 元 萨都剌 《秋词》:“清夜宫车出 建章 ,紫衣小队两三行。” (2).古代公服。 春秋 战国 时国君服用紫。 南北朝 以后,紫衣为贵官公服,故有朱紫、金紫之称。见《新唐书·车服志》、《宋史·舆服志五》。《左传·哀公十七年》:“ 良夫 乘衷甸两牡,紫衣狐裘。至,袒裘,不释剑而食。大子使牵以退,数之以三罪而杀之。” 杜预 注:“紫衣,君服。三罪,紫衣、袒裘、带剑。” 唐 韩愈 《李公墓志铭》:“天子使贵人持紫衣金鱼以赐,居三年,州称治。” (3).借指贵官。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鬼神默护吉壤》:“ 吴塘山 ,滨临 太湖 ,两峰夹峙,为吾 锡 形胜之地,谓之 吴塘门 。《鈐记》有云: 吴塘 东, 吴塘 西,玉兔对金鷄,代代出紫衣。” (4).紫色袈裟。 唐 武则天 赐僧人 法朗 等九人紫袈裟、银鱼袋,为僧人赐紫之始。 唐 郑谷 《寄献狄右丞》诗:“逐胜偷閒向 杜陵 ,爱僧不爱紫衣僧。” 宋 苏轼 《答宝月大师书》之一:“累示及 瑜隆 紫衣师号,近为干得 王詵 駙马奏 瑜 为 海慧大师 文字,更旬日方出。”参阅《释氏要览上·法衣》。 枭心凶心;野心。 唐 张祜 《华清宫和杜舍人》:“兔迹贪前逐,梟心不早防。”《旧唐书·刘闢传》:“ 刘闢 生於士族,敢蓄梟心,驱劫 蜀 人,拒扞王命。” 天宝宫人 《孽海花》第七幕:“ 日本国 ,本同种,也起梟心。” 画时即时;立时。《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诸州率借钱帛,赦书到日,画时罢徵,出一千贯已上者与免科徭,一万贯已上者与授本州上佐云。” 宋 曾巩 《英宗实录院申请札子》:“乞下两省及司封、兵部、吏部、甲库、学士、舍人院,据实録院所闕宣敕及詔书除目告词,如移牒暂借,使画时检寻报应,不得稽缓。”《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三年》:“五十家为大保……每一大保,夜轮五人往来巡警,遇有盗,画时声鼓,大保长以下率保丁追捕。” 日下(1) 目前;眼下 日下天气已凉 (2) 旧时“日”指帝王,“日下”指京都 (3) 日入。日没。太阳落下去 日下西山头 (4) 一天天地衰落;逐日走下坡路 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号令(1) 指挥部队军事行动的命令和指示的统称 以出号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愬军号令。——《资治通鉴·唐纪》 传号令以诛奸贼。——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发布号令 (2) 传呼命令。古代以传叫之法发布命令,故称号令 号令召三老。——《史记·陈涉世家》 号令明肃。——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号令三军 斫营砍杀攻击敌人的营垒 缒城斫营。——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云梯古代攻城的梯子。亦指现消防救火用的长梯 为楚造云梯。——《墨子·公输》 为我为云梯。 地道(1) 没有异物;纯正的,未搀杂的 写的是地道的幽默文章 (2) 完全限于某一特定音乐风格之内的;未经润色的 地道的摇摆舞曲 (3) 真正是有名产地出产的 地道药材 (4) (工作、活儿等)实在;够标准 招降招使敌人来投降 投戈放下武器。谓休战。 汉 扬雄 《解嘲》:“ 叔孙通 起於枹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 南朝 陈 徐陵 《移齐文》:“于是 黑山 叛邑,诸城洞开。白虏连羣,投戈请命。” 宋 王安石 《次韵元厚之平戎庆捷》:“投戈更讲诸儒艺,免胄争趋上将风。” 清 侯方域 《颜真卿论》:“ 禄山 甫叛,而堂堂天子,仓皇西走。 哥舒 老将,一战投戈。” 自惭自己感到惭愧 听了他这番话,我更感自惭 功名功绩和名位;封建时代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但是,他们(指东林党人)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多了。——《事事关心》 |
随便看 |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