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诗文:

 

古诗 同友行山峰隐僧语
朝代 宋代
作者 释文珦
释义

同友行山峰隐僧语原文

我本忘世人,有志在岩穴。
欣逢会心友,提携步林樾。
云中野僧居,树梢清磬发。
不惮登陟劳,遂得造石窟。
门前羃萝茑,座后翳松栝。
结草为三衣,降龙在一钵。
问我从何来。
执手道契阔。
食我青精饭,语我颇谆切。
教我去众巧,使我守一拙。
我诚服其言,毕志不敢越。
他年定依止,相与定晚节。
万事尽弃捐,饮涧茹薇蕨。

诗词问答

问:同友行山峰隐僧语的作者是谁?答:释文珦
问:同友行山峰隐僧语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文珦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文珦名句大全

参考注释

世人

世上的人;普通人

世人皆知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宋· 周敦颐《爱莲说》

有志

有志向;有志气。《礼记·礼运》:“ 孔子 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 丘 未之逮也,而有志焉。’” 汉 王粲 《咏史》:“人生各有志,终不为此移。” 唐 韩愈 《送区册序》:“﹝ 区册 ﹞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説,欣然喜,若有志於其间也。” 孙中山 《劝告北军将士宣言书》:“ 民国 新成,时方多事,执干戈以卫社稷,正有志者建功树业之时。”

岩穴

山洞

云归而岩穴暝。——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逢会

(1).相会,会合。 汉 王充 《论衡·寒温》二:“令参偶,遭适逢会。”

(2).遇到时机。 章炳麟 《书清彭山县知县康寿桐事》:“吏民交恶,讁言日腾,忌者利其纷糅,用相摧轧,其举劾亦有逢会焉。”

心友

知心的朋友。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三折:“这位相公是谁?[ 白乐天 云]是我心友廉访 元微之 。” 元 无名氏 《九世同居》第二折:“栽花种柳,携琴载酒,我和那松竹梅花做心友。” 郭沫若 《女神·光海》:“我契己的心友呀!你蒲柳一样的风姿,还在我眼底留连,你解放了的灵魂,可也在我身旁欢笑?”

提携

(1) 牵扶;携带

长者与之提携。——《礼记·曲礼》

及其堤决也,哭声盈耳,凫水走避,家人提携什器,相与掩面泪下,呼天而詈之。——康有为《大同书》

(2) 照顾;扶植

昔年洛阳社,贫贱相提携。—— 白居易《伤友》

七爷若有心提携她,我敢赌一个手指,说她会成当代女诗人!——沈从文《王谢子弟》

(3) 提拔

荷蒙提携

(4) 携手;合作

我已命 * 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联遗书》

(5) 指代小孩

伛偻提携。——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林樾

林木;林间隙地。 唐 皮日休 《桃花坞》诗:“夤缘度南岭,尽日寄林樾。” 宋 朱熹 《西寮》诗:“畬田种胡麻,结草寄林樾。” 清 杜岕 《游嘉善寺》诗:“旭日穿林樾,嵐光宕屋檩。” 清 魏源 《重游百泉》诗:“遥山白于晓,林樾失翠黛。” 许地山 《缀网劳蛛》:“她看见一个人携着她底女儿从海边上来,穿过林樾,一直走到跟前。”

云中

(1).云霄之中,高空。常用指传说中的仙境。《楚辞·九歌·云中君》:“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王逸 注:“云中,云神所居也。”《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四·王子乔》:“ 王子乔 ,参驾白鹿云中遨。” 宋 柳永 《玉蝴蝶》词:“云中鼓吹,游徧 蓬莱 。”

(2).高耸入云的山上。喻尘世外。 宋 严参 《沁园春·自适》词:“吾应有,云中旧隐,竹里柴扉。”

(3).比喻朝廷。 明 高启 《寓感》诗之十六:“ 蜀 琴有奇纹,本是枯桐枝……曾持荐 黄帝 ,云中奏《咸池》。”

(4).古郡名。原为 战国 赵 地, 秦 时置郡,治所在 云中县 (今 内蒙古 托克托 东北)。 汉 代辖境较小。有时泛指边关。《韩非子·喻老》:“故虽有 代 、 云中 之乐,超然已无 赵 矣。”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白马篇>》:“要途问边急,杂虏入 云中 。” 清 朱彝尊 《送曹侍郎溶备兵大同》诗之二:“知有 冯唐 论将略,不令 魏尚 久 云中 。”

(5).古 云梦泽 。《左传·定公四年》:“ 楚子 涉 雎 济 江 ,入于 云中 。” 杜预 注:“入 云梦泽 中。” 杨伯峻 注:“传説 云梦泽 跨 江 南北,此 江 南之 云梦 。”

野僧

(1).山野僧人。 唐 张籍 《赠王秘书》诗:“身屈祗闻词客説,家贫多见野僧招。” 宋 吴聿 《观林诗话》卷二:“新成文刻在,往事野僧传。”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二月出门,有野僧送行。”

(2).为僧人自谦之称。 唐 皎然 《戏题》诗之一:“时人不解野僧意,归去溪头作鸟羣。”

树梢

树的顶枝

登陟

(1).登上。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序:“举世罕能登陟,王者莫由禋祀,故事絶於常篇,名标於奇纪。”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庐江水》:“下有磐石,可坐数十人,冠军将军 刘敬宣 每登陟焉。” 唐 贾岛 《易州登龙兴寺楼望郡北高峰》诗:“何时一登陟,万物皆下顾。” 清 管同 《馀霞阁记》:“ 盋山 与 四松 ,各擅一美,不可兼并。自 餘霞之阁 成,而登陟憩息者,始两得而无遗憾。”

(2).升天。指死。 章炳麟 《徐锡麟陈伯平马宗汉秋瑾哀辞》:“亦有 马君 ,就涂未极,詗吏旁布,断头登陟。”

石窟

(1) 古时一种就着山崖开凿成的寺庙建筑,内有佛像或佛教故事的壁画和石刻等

敦煌石窟

云岗石窟

(2) 山岩上的洞

萝茑

(1).女萝和茑。两种蔓生植物。常缘树而生。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室闇萝蔦,檐梢松栝。” 元 倪瓒 《春日云林斋居》诗:“石梁萝蔦垂,翳翳行踪断。”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山水縈紆,萝蔦幽蔚。”

(2).比喻亲戚关系。 清 赵翼 《土歌》:“君不见双双粉蝶作对飞,也无媒妁订萝蔦。”参见“ 蔦萝 ”。

结草

受人大恩,死后也要报答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李密《陈情表》

三衣

梵文Tricīvara的意译。佛教比丘穿的三种衣服。一种叫僧伽棃,即大衣或名众聚时衣,在大众集会或行授戒礼时穿着;一种叫郁多罗僧,即上衣,礼诵、听讲、说戒时穿着;一种叫安陀会,日常作业和安寝时穿用,即内衣。亦泛指僧衣。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唱导·昙光》:“ 宋 明帝 於 湘宫 设会,闻 光 唱导,帝称善,即敕赐三衣瓶鉢。”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沙门法服,惟有三衣……三衣裁製,部执不同,或缘有宽狭,或叶有小大。” 唐 贾岛 《送去华法师》诗:“秋江洗一鉢,寒日晒三衣。” 清 姚鼐 《嘉庆丁巳阻风于繁昌三山矶》诗:“三衣藏服冔,一鉢寄餐薇。”

降龙

古代服饰及旗帜上所绣绘的下降之龙的图案。《仪礼·觐礼》:“天子乘龙,载大斾,象日月,升龙降龙。” 宋 曾巩 《降龙》诗:“降龙左右施襟裾,两廊夹庙深渠渠。”《诗·豳风·九罭》“衮衣綉裳” 宋 朱熹 集传:“天子之龙,一升一降。上公但有降龙,而无升龙。”

谓以佛法降伏神龙。 唐 灵一 《宿天柱观》诗:“中宵自入定,非是欲降龙。” 元 薛玄曦 《送朱本初之玉阶堂》诗:“慎勿挽弓思射鹿,祇须铸铁学降龙。” 陈毅 《悼罗炳辉将军》诗:“自有擎天手,伏虎復降龙。”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石油头》:“尖刀班,突击队,从两个方向,猛扑钻台。一个伏虎。一个降龙。带上管线,压上井口。”参见“ 降龙伏虎 ”。

执手

握手,拉手

执手分道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执手相看泪眼,竞无语凝咽。——宋· 柳永《西霖铃》

契阔

久别的情怀

死生契阔。——《诗·邶风·击鼓》

行路仓卒,非陈契阔之所。——《后汉书·范冉传》

青精饭

即立夏吃的乌米饭。相传首为道家 太极真人 所制,服之延年。后佛教徒亦多于阴历四月八日造此饭以供佛。 唐 杜甫 《赠李白》诗:“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 宋 林洪 《山家清供》卷上:“青精饭,首以此重穀也。按《本草》:南烛木,今名黑饭草,又名旱莲草,即青精也。采枝、叶,捣叶,浸上白好粳米,不拘多少,候一、二时,蒸饭。曝乾,坚而碧色,收贮。如用时,先用滚水量以米数,煮一滚,即成饭矣……久服,延年益颜。” 谢无量 《西湖旅兴怀伯兄五十韵》:“野寺青精饭,江湖白打钱。”

谆切

真诚、恳切。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今观《国风》,间出於小夫贱隶妇人女子之口,未必皆学也,而其言优柔谆切,忠厚雅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班》:“遂出袍袴,易其敝败,罗浆具酒,酬劝谆切。”

众巧

(1).众多的巧匠。《晋书·文苑传·李充》:“羣能骋技,众巧竭心。”

(2).指众人的智慧。 宋 孔平仲 《乞巧》诗:“尽窒众巧门,化以 孔 与 周 。” 明 李贽 《答邓明府书》:“趋利避害,人人同心。是谓天成,是谓众巧。”

守一

亦作“ 守壹 ”。1.道家修养之术,谓专一精思以通神。语出《庄子·在宥》:“我守其一以处其和,故我修身千二百岁矣,吾形未常衰。” 晋 葛洪 《抱朴子·地真》:“守一存真,乃能通神。” 唐 吕岩 《谷神歌》:“若人能守一,只此是长生。”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诵金刚经帖》:“道家言守一,若饥,‘一’与之粮;若渴,‘一’与之浆。”

(2).专守定法。《汉书·严安传》:“当时则用,过则舍之,有易则易,故守一而不变者,未睹治之至也。”

(3).指忠于某一信条。 宋 周密 《癸辛杂识续集·宋江三十六赞》:“ 龚圣与 作《宋江三十六赞》并序曰……古称 柳盗跖 为盗贼之圣,以其守壹。”

(4).指女子守节。 清 卓尔堪 《昆阳王烈女拟焦仲卿妻古诗体》:“孤鴈终孤飞,不屑乱匹配。女子守一终,旧盟焉敢背。”

诚服

真诚地信服或顺服;真心地服从或佩服

心悦诚服

不敢

(1)

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做某事

他不敢拒绝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众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说话就瞪眼

(3)

谦词,不敢当

贵姓?不敢当,姓盛。——周立波《山乡巨变》

他年

(1).犹言将来,以后。《左传·成公十三年》:“ 曹 人使公子 负芻 守…… 负芻 杀其大子而自立也,诸侯乃请讨之。 晋 人以其役之劳,请俟他年。” 唐 杜牧 《寄题甘露寺北轩》诗:“他年会著荷衣去,不向山僧道姓名。” 清 龚自珍 《乙酉十二月十九日得汉凤纽白玉印一枚喜极赋诗》:“引我飘摇思,他年能不能?”

(2).往年;以前。 唐 杜甫 《千秋节有感》诗之二:“圣主他年贵,边心此日劳。” 唐 韩愈 《祭虞部张员外文》:“他年诸人,莫有能比。” 唐 薛能 《雕堂》诗:“他年谁识我,心跡在 徐州 。”

依止

依托;依附。《周礼·春官·肆师》“祭兵于山川” 汉 郑玄 注:“山川盖军之所依止。”《北史·艺术传上·殷绍》:“ 兴 将臣到 阳翟 、 九崖巖 沙门释 曇影 间, 兴 即北还。臣依止 影 所,求请《九章》。” 唐 许尧佐 《柳氏传》:“有妾 柳氏 ,阻絶兇寇,依止名尼。”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皎然上人》:“ 李端 在 匡岳 ,依止称门生。” 清 方文 《石桥怀与治》诗:“三日不相见,形神罔依止。”

相与

副词。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可译为“共同”

舍人相与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

平原君竟与 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相与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晚节

(1) 晚年的节操

保持晚节

(2) 晚年

(3) 后期

万事

一切事情;全部事情

万事如意

弃捐

(1).抛弃;废置。《战国策·秦策五》:“子曰:‘少弃捐在外,尝无师傅所教学,不习於诵。’”《淮南子·览冥训》:“弃捐 五帝 之恩刑,推厥 三王 之法籍。” 唐 胡适 《行路难》诗之一:“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所谓圣明之主者,亦非远于人情者也,果能敝屣其黄屋,而弃捐所有以利汉人邪?”

(2).特指士人不遇于时或妇女被丈夫遗弃。 汉 刘向 《<战国策>序》:“当此之时……重约结誓,以守其国,故 孟子 、 孙卿 儒术之士,弃捐於世;而游説权谋之徒,见贵於俗。” 唐 张籍 《离妇》诗:“十载来夫家,闺门无瑕疵……念君终弃捐,谁能强在兹。” 唐 吴筠 《览古》诗之七:“ 鲁侯 祈政术, 尼父 从弃捐。 汉 主思英才, 贾生 被排迁。” 宋 陈师道 《贺许州梁资政书》:“某向以不虞之名,误被非常之举,间缘罪戾,自取弃捐。” 明 何景明 《东门赋》:“念我与君,少小结髮,何言中路,弃捐决别。”《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妾櫝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命之不辰,风尘困瘁,再得脱离,又遭弃捐。” 清 吴伟业 《赠陆生》诗:“京华浪跡非长计,卖药求名总游戏。习俗谁容我弃捐,才名苦受人招致。”

(3).人死的婉词。《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 唐 李翱 《右仆射杨公墓志》:“公生六年,太保弃捐;未及成童, 虢国 又终。” 明 宋濂 《故封承事郎给事中王府君墓版文》:“予生髮未燥,先公弃捐,一念及兹,肝胆为之拆裂。” 清 赵翼 《哭刘瀛坡总戎》诗:“如此相知忍弃捐,身骑箕尾竟登仙。”

饮涧

在溪涧中饮水。多指在山谷中生活。 南朝 梁 沉约 《善馆碑》:“达人独往之事,志非易立,餐松饮涧之情,理难轻树。” 唐 郑谷 《少华甘露寺》诗:“饮涧鹿喧双派水,上楼僧蹋一梯云。”

茹薇

采食野菜。《史记·伯夷列传》:“隐於 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后因用“茹薇”为隐居不仕之典。《后汉书·申屠蟠传》:“昔人之隐,遭时则放声灭迹,巢栖茹薇。”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伤请车以备槨,悲茹薇而殞身。”

随便看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Suppu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0/6 21:5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