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 | 代饯行 |
朝代 | 宋代 |
作者 | 卫宗武 |
释义 | 代饯行原文比来长掾宰如君,退食时惟儒士亲。编简香中犹得味,簿书丛底不沾尘。 乍交只恨过从浅,每到须蒙问劳频。 多少清风留鹤国,不堪折柳向西津。 诗词问答问:代饯行的作者是谁?答:卫宗武 卫宗武代饯行书法欣赏
参考注释比来近来 比来天下奢靡。转相念效。——《三国志·徐邈传》 如君妾的别称 食时(1).用膳的时候。《管子·弟子职》:“至於食时,先生将食,弟子馈饌。” (2).特指进早餐的时刻。《诗·鄘风·蝃蝀》“崇朝其雨” 毛 传:“崇,终也。从旦至食时为终朝。” 汉 王逸 《九思·守志》:“朝晨发兮 鄢 郢 ,食时至兮增泉。”《北齐书·安德王高延宗传》:“ 延宗 ……以十二月十三日晡时受勑守 并州 ,明日建尊号,不间日而被围,经宿,至食时而败。”《文史知识》 * 第1期:“食时就是古人‘朝食’(吃早饭)之时,即每天7-9时。以地支命名,称之为辰时。” (3).谓食用时令物品。《礼记·坊记》:“故君子仕则不稼,田则不渔,食时不力珍。” 孙希旦 集解:“食时不力珍者,食四时之利,则不得力求珍羞。” 儒士儒生;孔子信徒;学者,读书人 编简书籍,多指史册 簿书(1).记录财物出纳的簿册。《周礼·天官·小宰》“八曰听出入以要会” 汉 郑玄 注:“要会,谓计最之簿书。” 宋 苏轼 《谢秋赋试官启》:“方将区区於簿书米盐之间,碌碌於尘埃箠楚之地。” 清 刘大櫆 《乞捐输以待周急引》:“其取息几何,其已用及未用几何,登之簿书,岁终会计。” 阿英 《袁中郎做官》:“他说:上官如云,过客如雨,簿书如山,钱谷如海,朝夕趋陈检点,尚恐不及,苦哉!苦哉!” (2).官署中的文书簿册。《汉书·贾谊传》:“而大臣特以簿书不报,期会之间,以为大故。” 唐 李绅 《宿越州天王寺》诗:“休按簿书惩黠吏,未齐风俗昧良臣。” 明 李东阳 《再哭体斋迭见慰哭子韵》:“山斗正悬天下望,簿书长绕病中身。”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宪驾经临,自当远接,只因簿书碌碌,致失郊迎,多有得罪。” 不沾(1).得不到。 (2).方言。不行。 贺敬之 《秦洛正》第三场:“再听你的就逼着我跳井啦!不沾!不沾!” 过从来访;相互往来 得友天下士,旦夕相过从。——归有光《邢州叙述》 问劳问候;慰问。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下:“﹝ 张安道 ﹞至殿上,见一道人临阶而坐。往就之,相问劳已,道人曰:‘ 张端明 入 蜀 ,今已再矣。’”《剪灯馀话·长安夜行录》:“揖客与语,言辞简当,问劳而已。”《明史·宋忠传》:“ 燕王 侦知之,急令其家人张故旗帜为前锋,呼父兄子弟相问劳。” 多少(1) 指量度或数量大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你有多少钱 (2) 或多或少;未特别指出的或未确定的东西(如数量或价格) 按多少钱一里收费 (3) 稍微 天气多少有些变化 (4) 疑问代词 (5) 问数量 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水浒传》 (6) 表示不定的数量 最后终于写出来了——作了多少努力,得到了多少欢乐,只有这位业余作者才知道 清风清凉的风 清风徐来 清风明月 鹤国传说中的国名。《艺文类聚》卷九十引 汉 东方朔 《神异经》:“西海之外有 鹤国 ,男女皆长寸,为人自然有礼,好经论跪拜,寿三百岁,人行如飞,日千里,百物不敢犯之,惟畏海鵠,鵠过吞之,亦寿三百岁,人在鵠腹中不死,而鵠一举千里。” 不堪(1) 用于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深 忙碌不堪 疲备不堪 (2) 坏到极点 那饭菜都系不堪之物。——《红楼梦》 折柳(1).折取柳枝。语出《三辅黄图·桥》:“ 霸桥 在 长安 东,跨水作桥。 汉 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后多用为赠别或送别之词。 唐 权德舆 《送陆太祝》诗:“新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暗怜衣带,不胜折柳之怀。” (2).古乐曲名。《折杨柳》曲的省称。多用以惜别怀远。《文苑英华》卷一二六引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已寤歌於《折柳》,復行吟而《採莲》。” 唐 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唐 袁郊 《甘泽谣·许云封》:“《折柳》传情,悲 玉关 之戍客。” 姚鵷鶵 《王建章挽诗》:“《阳关》《折柳》凄迷别,行卷题诗醉醒间。”参见“ 折杨柳 ”。 (3).《诗·齐风·东方未明》:“折柳樊圃,狂夫瞿瞿。” 毛 传:“柳,柔脆之木;樊,藩也。折柳以为藩,无益於禁矣。”后因以“折柳”代指篱笆。比喻最脆弱的防守设备。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大 楚 带甲百万,而有振槁之脆;强 秦 殽 函 袭嶮,而无折柳之固。” |
随便看 |
古诗文大全包含361833首古诗文,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诗词的释义及赏析,是语文学习及写作的有利工具。